BB处在敏感期 爸妈怎么应对?,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98迷科 2024-03-25 2次阅读

1、BB处在敏感期 爸妈怎么应对?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总会做出一些让爸爸妈妈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会经历哪些敏感期呢?作为爸妈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事情呢?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爸妈们都能够沉着应对。

一、孩子们经历的敏感期

敏感期的孩子会做出一些非常古怪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要么令爸妈头疼,要么令爸妈尴尬。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会经历的敏感期。

1. 手部敏感期

爸妈们会发现,孩子到了一岁左右,他们们的小手就会出现一个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喜欢啃自己的小手,不仅如此,孩子们孩子喜欢把手能够到的东西放到嘴巴里吃。除了用手拿东西吃,孩子们还喜欢用手去捏东西,特别是妈妈的乳房。除了妈妈的乳房,孩子们还喜欢去捏其它柔软的东西。他们在享受着这个捏的过程;最后孩子们喜欢用手丢东西,然后享受着爸妈把东西捡起来给他们再次丢出去的欢乐。

2.感官敏感期

大约在2岁到6岁左右,孩子们容易出现感官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用眼睛注视世界,他们对于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会目不转睛;他们喜欢用嘴巴去探索世界,于是他们喜欢啃东西;最后他们喜欢用耳朵聆听世界,当出现音乐时他们扭动身躯,当出现刺耳的声音时他们会烦躁。

3.语言敏感期

半岁到5岁的宝宝会出现语言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宝宝会注意大人们的语言。有时候他们还会咿咿呀呀的学说话。

二、爸妈正确应对孩子敏感期?

孩子们出现敏感期,那是正常现象。爸妈们该怎么应对呢?

1. 别发脾气

爸妈们工作累,生活压力大,所以有时候看见孩子出现这些敏感期时,爸妈们可能会失去耐心。特别是在孩子出现手部敏感期时,爸妈们可能会责骂孩子,会打孩子的手。其实手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如果爸妈此时责打孩子,那么孩子们可能就会变得小心翼翼,变得内向。

2.正确引导

当孩子们出现感官和语言敏感期时,爸妈们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如果孩子语言出现了错误,那么爸妈们要给予纠正。在感官敏感期时尽量少让噪音干扰孩子,应该让孩子多听音乐或多亲近大自然,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总之爸妈们对待敏感期的孩子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正确应对孩子的完美敏感期

  美术课上,果果在画油彩画,花瓶。

  果果拿着自己的画儿跑过来::老师,我画错了。\"

  老师接过来一看,只是花瓶稍微小了点,不会妨碍作品的完整,于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就只是小了一点点。你可以从旁边再画了一个大的呀!"

  :老师,我画错了,给我换张纸吧!"

  说完,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白纸。

  :你没画错呀,你从花瓶里画点花,‘不就显得大啦?你要是觉得小,你也可以从旁边画一个啊!"老师的劝说终于让果果有一点功心了。

  她转身刚要走,却又站住了,她停了一会儿,毅然转过身来,径直走到了白纸跟前,悄悄拿走了一张白纸。

  果果的举动早就被小朋友看在眼里。

  :老师,果果换纸了!":老师,果果拿你的纸!"

  一时之间,告状的声音此起彼伏。

  果果把手放进嘴里,很不好意思地用脚尖碾着地,一声不吭。

  老师看到这样,对孩子们点点头,示意孩子们自己已经知道了。

  看到老师的默许,孩子们就像炸了锅::老师,我也画错了!":老师,我也想换一张纸!"

  几乎半数的孩子都要求换~张纸,原因仅仅是因为有一笔或几笔画得不理想。

  在家里,这样的情况会更多。

  吃米饭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用勺子柄把米饭弄得平平的,没吃几口,再用勺子柄弄整齐。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这是在:玩",是调皮。其实,孩子只是想用勺子柄把被破坏掉的大米饭重新变得完美。什么是完美呢?光滑,像没吃过一样。

  我们之中很多人,觉得孩子太挑剔,太调皮,也太浪费了。一张画了几笔的纸,便成了废纸;饼干掰开了,就不想吃;吃饭要边吃边玩……可是我们要了解,孩子之所以这样,都是因为完美的敏感期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家长感到非常困惑和头疼的事,对于这些我们关注的比较多。其实,在完美敏感期,孩子还有一些特别的表现。比如,他们会特别重视别人对他的看法,许多孩子出现了:输不起",:批评不得"的状况,过分的争强好胜。:皮格玛丽翁"效应

  完美敏感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完美是一种内在的,自律的力量。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自己产生:完美自律"。

  当孩子上了小学后,:完美自律"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比如做作业时、画画时、做练习时,孩子都会力求做到让自己满意。就如同刚刚看到的果果的案例。我们看到,许多人表现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些都和:完美敏感期"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追求完美的心没有得到满足,也就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期。但同样的,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甚至得到负面的强化,那这种行为有可能往畸形的方向去发展。

  孩子处于完美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怎样帮助孩子更有效地度过这一时期?

  :完美,,是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大方向上,我们簧顺应孩子这一需要。比如在做点心、面食、菜品上,都应当为孩子考虑,可以相对来说做得小巧一些,一次给孩子的是完整的。当孩子因为饼干碎了而不想再吃的时候,不应当勉强孩子吃碎掉的饼干;孩子的这一心理得到满足,对于孩子心理发展是很重要的。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时,会觉得孩子挑剔、浪费。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一遇到孩子:挑剔"便呵斥孩子,搬出:锄禾日当午"的大道理,数落孩子的挑剔和浪费。但其实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有负面影响。它会强化孩子这一行为,并且在小小的心田里认定自己就是一个:挑剔":浪费"的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3岁的宝宝进入敏感期,家长怎样应对?

  3岁对宝宝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宝宝的多种能力与思想意识都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也正是因此,这一时期的宝宝会比从前更加敏感,更加像个:熊孩子"。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这是一个过渡期,过渡的是否顺利,有80%需要看家长在这一时期怎样教育宝宝。那么,宝宝到了3岁时,家长在教育上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1、关爱处于脆弱中的宝宝

  宝宝到了敏感期,也会像成年人一样多愁善感的情绪开始多了起来。面对很多事物,他们也会抒发出自己的感想,宝宝们的多愁善感暗示着自己需要来自父母的更多的爱。所以,爸爸妈妈不妨对宝宝敞开爱的怀抱,向宝宝更多的传达爱意,宝宝的小心灵感受到这些爱会感到极为满足。宝宝也会快乐的把爱传递给他人,不吝啬奉献他的爱。

  2、让宝宝说出他提出要求的理由

  随着宝宝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不论宝宝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都可以先让宝宝自己说一说为什么什么提出这个要求,理由是什么?记住不要急于拒绝宝宝,要和宝宝沟通,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宝宝与家长的心会走的更近。

  3、冷静处理宝宝的小脾气

  宝宝这一时期经常喜欢发脾气,而且是经常发一些不合理的脾气。家长这时的解决之道不是和孩子硬碰硬,因为这种做法容易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但是这里也不是建议家长立马去哄宝宝,因为家长的主动,会让孩子变本加厉。那应该怎么做呢?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应对,最合适不过。宝宝本身是非常聪明的,家长冷淡脸色不好,他会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是错误的,甚至更可能会主动承认错误,这时才是家长教育宝宝给他们讲道理的好时机。

  4、爸妈放手,让宝宝更独立

  宝宝到了3岁,已经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完成,比如洗手、刷牙、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等等。而且家长也可以适当求助宝宝,让他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端个碗,和妈妈一些摘菜等等。别总顾忌宝宝自己做不好最后留下烂摊子,要看宝宝做事的过程,做每一件事时宝宝都会从中学到经验,下次再做同样的事他会做的更好。所以爸爸妈妈还是应该适当放手,让宝宝有锻炼自己的机会。

  对于3岁的宝宝来说淘气是常事,家长不必为宝宝的淘气生气也不必因此去惩罚他。但当宝宝犯了严重违反原则的事时,就要接受惩罚家长的必要惩罚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什么是责任,在今后宝宝会更加注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什么是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个事物特别专心,并拒绝接受其他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不厌其烦地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宝宝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

“敏感期”一词最早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生长的时候提出。后来,着名的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中也有同样的现象,因而继续加以使用。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几个所谓“敏感期”或称“关键期”。在敏感期阶段,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个时期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敏感期是宝宝获得某种能力的最佳阶段,抓住敏感期进行教育,孩子在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便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反之,过了敏感期,儿童对特定事物的学习热情便不再出现。因此,家长们要多多了解孩子敏感期的相关知识。

6、发表评论:


标签: 敏感  应对  BB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