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营养完善 并非想补就补,2岁幼儿“乖”,并非好现象

98迷科 2024-03-14 6次阅读

1、幼儿营养完善 并非想补就补

  补充营养并不是随意的,对于摄入营养均衡健康的孩子来说无需补充额外的营养。但是对处于3岁以下、青春期或挑食孩子来说额外补充营养很有必要。

  不是每个孩子都得补充营养

  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父母总会想办法给他们增加营养,在城市里生活或家庭收入较为宽裕的孩子额外补充营养的人数比较多,这种情况在有着均衡营养摄入的儿童也比较多见。但是营养素并不是你想补,想补就能补的,3岁以下的儿童、青春期的孩子或挑食的孩子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如果能够从饮食中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就不需特别补充什么了,营养素过量对身体也是有影响的。

  不要迷信国外育儿饮食

  很多家长迷信国外的育儿饮食,但中国与欧美的饮食习惯不同,他们所摄取的、缺乏的营养都与我们不同,所以还是要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而定。总体而言3岁以下宝宝饮食不够丰富,从饮食中缺失的营养应该额外补充,例如维生素d。挑食的孩子一般都是蔬菜摄入少,需要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因为生长发育和学习紧张,也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给孩子补充营养,还需要遵循科学的角度,结合孩子自身的身体状况,才能真正让孩子受益,全面均衡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2岁幼儿“乖”,并非好现象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手淫,并非幼儿天生“下流”

手淫是人类性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目前国内外都已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健康的行为。根据弗洛依德人格发展理论,人类性感区域的变化可分为几个期,在性器期(3-7岁),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表现为玩弄、抚摸外生殖器。因此,从发育的角度看,这是正常的暂时现象。

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90%左右的男孩和60%以上的女孩都有过手淫行为。我国调查结果数据虽然低了一些,但考虑到国人的性观念,估计实际情况与国外差不多。

一般男孩手淫比较多见,而且多数发生在幼儿至学前期小孩身上,到上小学以后这种行为消失,但到青春期以后又有增加。由于摩擦生殖器有明显的快感,孩子只要偶然有过一次经验,以后就会想再尝试。

许多小男孩在6~7个月就开始玩弄生殖器,女孩约发生在10~11个月,这是幼儿自娱式的性游戏。有的孩子除用手玩弄生殖器外,也有用其他物品,如用大腿摩擦床、被子、玩具等。

另外,没及时换满裆裤也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穿开裆裤外生殖器暴露在外,孩子无事时有意无意地玩弄,易养成不良习惯,甚至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期的手淫。

父母对孩子的“逗玩”也是导致孩子养成手淫习惯的重要原因。有些父母喜欢逗玩男孩的“小鸡鸡”,这会让孩子感觉得舒服,逐渐会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经常性行为。

多数父母认为手淫是下流行为,他们甚至会考虑到手淫可能会引起孩子今后的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等疾病,因此而极力阻止。所用方式方法也可谓无不用其极,恐吓、打骂,以为孩子吃过苦头后,会因为畏惧父母的打骂而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其实,这样做非但没有用,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方法,一方面只会增加儿童对手淫的矛盾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还会使儿童好奇心增加,手淫更加频繁。更重要的是这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现代医学早已证实,儿童偶有手淫并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损害,对个人和社会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只是,当有些孩子手淫极为频繁和过度,难以克制时,或当孩子手淫时伴有恐惧感和犯罪感时,这才会对孩子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防治儿童手淫有哪些科学方法:

1、父母及其他长辈,平时不要以逗男孩的“小鸡鸡”方法来取乐。

2、当父母发现小孩有这种现象时,要先寻找是否有上述的各种原因;看到这种现象时应耐心地进行教育,告诉他“那是不能玩的”、“不要用手摸”,同时把孩子的手轻轻拿开,或者可以用做游戏、搭积木、讲故事等转移他的注意力,解除他的紧张情绪。

3、为孩子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让孩子过早上床或醒后卧床不起,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以免一个人因寂寞而去触摸生殖器。

4、当发现孩子偶有抚摸生殖器时,也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把手拿开,同时注意孩子是否裤子穿得太窄太紧(尽量不穿牛仔裤)。入睡时,也不要让孩子把手夹在两腿中间。

5、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注意经常抚摸“小鸡鸡”的孩子,是否有生殖器发炎或尿道炎等病症。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冲泡奶粉并非越浓越营养

也许很多的父母都不会觉得,奶粉冲浓了会对宝宝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还会有人认为奶粉越浓越有营养。其实不然。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曹励芝教授就遇上了这么一个案例:2个月的小敏从出生以来,体重都没增加。仔细询问原因,曹励芝发现,问题就出在冲泡奶粉上。小敏的妈妈由于生产后母乳偏少,不得不给孩子喂些奶粉。可能是因为生怕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冲奶粉,她都会多加上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谁想到,这却大错特错了。

曹教授解释道,小敏之所以没长胖全是因为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则是因为奶粉太浓造成的。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婴儿肠胃可能因为无法承受这种负担,导致营养吸收不足,甚至出现拉肚子等问题。当然,奶粉冲得太稀也不行,这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足,同样也会引起营养不良。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冲泡奶粉时,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标明的配比,不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幼儿  并非  营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