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教会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98迷科 2024-04-06 2次阅读

1、让孩子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

  孩子,在这安静的夜晚,你依偎在妈妈怀里,你还要问你是怎样的孩子吗?是呀,宝贝,当柔软的手臂环绕妈妈的脖颈,你稚嫩的身体贴紧妈妈的胸怀,你美丽的眼睛闪烁出纯洁的光芒,你不就是妈妈的宝贝呀!孩子,有一天你长大了,坐在妈妈眼前,你还要问你是怎样的孩子吗?是呀,你已经长高了,健壮了,目光也是成熟的,可你还是妈妈的宝贝,你是让世界上所有妈妈都向往得到的宝贝。他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你,也投向我——可爱的孩子,你给妈妈带来了怎样的荣誉呀!

  孩子给予世界的美好,更多出自他们心底的纯洁和善良。基于社会的普遍认识,大人也要求孩子从小要学会接受别人,要成为对世界有用的人。:先人后己",尽管孩子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却知道那是一种荣誉——所谓受人赞美的奉献精神。

  这便要求孩子们先要学会自我埋没,不论是否愿意,先要给自己施加一定压力,去做那些尚不理解的成人事情。四岁的孩子也可能被教以:孔融让梨"的道理,而做父母的则不一定会将他们的心爱之物让给他人。譬如,孩子想用爸爸的剃须刀当汽车,或者借用母亲的梳妆盒装玩具,父母都会用各种道理和借口告诉孩子:这不是你可以玩的,大人的东西小孩子不要乱动"等等。当小伙伴来家里玩,大人也总是把最大的苹果给别人的孩子。这就造成了孩子最早的对于事物的迷惑认识。

  大人总是有道理的。

  :孩子从小要听大人的话!"不容置疑的告诫,像输液似的注入到孩子稚嫩的潜意识中。他们不得不遵从这般教诲,并有意识地模仿大人的言行。尽管那里面充满了矛盾,永远令孩子不解,但他们还是得到了所需要的,即大人的赞美。这是父母慈爱中发热的一部分,使孩子感受到无限温暖。

  于是随着孩子日渐成长,这种模糊的社会观念,更在他们刚刚形成的思想意识中种下了根。他们开始对自己持批评态度,否定和轻视自己,否则周围的环境也会轻视他们,让他们被:不谦逊"、:个人主义":标新立异"等等名声压得抬不起头来。这在孩子上学以后体会得尤其深刻。老师的方法远比父母多,且更:无情"。他们会制造气氛,形成一个令人在表面上似乎能接受,而私下里却深感压抑的:氛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集体环境中受到批评和歧视,他们相信老师的道理更甚于自己的父母。社会意识与家庭教养所获得的:效果",显然不同。其中包含的压力感更重要,受到赞许或批评后形成的心理状态也更加明显。

  我们也经常看到来自这方面的报道。

  一个做母亲的可以置自己病重的孩子于不顾,而专程去另一个地方关心另一个生病的也同样需要照顾的孩子。一些父母为了工作,:忍痛割爱",丢下家庭,在事业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而其家庭却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些事迹被社会大加渲染,过早地渗入到孩子内心深处,不仅使他们对社会的道德标准产生疑虑,同时也对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拿不定主意。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想什么。因为他们所想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放在:良心"的天平上称出分量,然后再拿到成人世界提出申请,那里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良心"和:社会"一致了,方可施行。孩子们必须记住这句话:在你们尚未能对世界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前,须得到大人引导。

  父母们于是便充当了这种角色,教会孩子以虚荣造假。在他们本来纯洁无暇的内心中注入世俗的成分,然后再一笔一笔涂抹下成人的色彩和线条。

  父母们在担忧孩子的将来是否会变得:虚伪"、:自私"和:无情"的时候,殊不知自己的诸多言行正是充当了这方面的:导师"。孩子们正不知不觉地接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潜移默化"实际上正是:强制灌输"的结果。他们:以身试教"的教养方式,正为孩子简单直率的内心加以模仿并接受。正如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所说::这些自我怀疑和自我摒弃的定义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以后,他可能会感到难于爱别人。而能否爱别人,直接取决于爱自己的程度如何。"

  因而,我们也看到了众多被自己同时也被生活抛弃的人们,在回顾自己充满磨难的一生时,会发出这般感慨:

  ●一个不能自爱的人怎么能爱别人,一个不能爱别人的人怎么能够为别人所爱——同样,怎能为世界所爱?!

  ●当我们第一次学会自我贬低,且为此而沾沾自喜时,我们就已被彻底贬低了,它使我们一生都抬不起头来。

  ●我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我也想不起来曾为别人做过什么。

  ●我在不停地努力:付出",可它从来没有体现出真实的意义。

  ●孩子们总是说::父母耽误了我们的前途。"我想加以批评,可不知说什么好,也许我过去说得太多了,这在他们看来实在可笑。我想这也确实可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教会学生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如果你有痛苦,把痛苦讲给你的朋友分担,你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如果你有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就会成倍增长。学会了分担和分享,你的生活就会始终充满阳光!

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侯小娟同学兴高采烈地对焦老师说:“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您能和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参加我的生日会吗?”这是焦老师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邀请。望着侯小娟热情的笑脸,焦老师不忍心当面拒绝,就抚摸着她的头,真诚地说:“谢谢你,老师首先祝你生日快乐!待会儿老师去问问另外两位老师好吗?”侯小娟高兴地点点头,满意地吃饭去了。

焦老师回到办公室,刚好另外两个老师还没有走,焦老师就给他们说了这件事。不巧的是,两位老师晚上都有事,而且,他们还认为,如果参加了这个同学的生日会,那么其他的同学也会陆续邀请,并且还会有家长参与进来,一种攀比之风就会慢慢滋生和蔓延。这样的事是有先例的:有一个班第一个孩子在麦当劳过生日,请了老师和他的好朋友。第二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就想请所有的同学参加生日会,而且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了蛋糕和礼物。想想真是用心良苦、费心劳神,老师也感到无法控制。考虑到这些,焦老师也不想因为老师的参与,掀起一场并不明显的较量和角逐,愈演愈烈。

最后,几位老师决定不去参加侯小娟的生日会,但是也不能生硬地拒绝孩子的邀请,因为她想得没有老师那么复杂。经过思考,焦老师说:“我这里正好有几件小礼物,我们就当生日礼物送给她吧!再写上祝贺的话,我想她一定很高兴。”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放学的时候,焦老师代表另外两位老师真诚地给侯小娟道歉,并把礼物给了她。小姑娘兴高采烈地拿着老师送的礼物,带着老师的祝福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事后,焦老师没有停止思考。他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朋友来分享生活和快乐。老师要给他们提供这种交流分享的场合和机会。那么,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焦老师召集班委会的同学一起商量,决定制定“集体生日会”活动方案。在班里按月统计每个同学的生日,然后根据人数和假期,把同学们的生日会集中到几次过。没过多久,第一个“集体生日会”就在班里举行了,效果非常好。

第二次“集体生日会”,他们选择在“六一”儿童节。这是孩子们进入学校后第一次过儿童节。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孩子们身上展示出来的成长轨迹,使焦老师感到异常兴奋。

为了把“六一”儿童节的“集体生日会”办得更好,师生们特意请家长进行了策划,最后定为“儿童节才艺展暨集体生日会”。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这期“集体生日会”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节目有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架子鼓演奏、电子琴独奏、诗歌朗诵、英语歌曲演唱、魔术表演、小品戏曲表演、歌舞表演……真是丰富多彩!学生们的热情很高!那段时间,同学们的生活格外充实和快乐。

焦老师由此想到,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生活情趣和热情,而是我们当老师的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了使此次生日会效果更好一些,焦老师请示校长,想借学校的演播中心一用。校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还说:“我们设立这个资源就是为孩子们服务的,你们尽管用。有什么问题再和我联系。记住,要把这个活动的资料保存下来。给孩子的童年多一些欢乐,多留一些靓丽的色彩,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在设施齐备的学校演播中心,“儿童节才艺展暨集体生日会”如期举办。那天孩子们兴奋得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家畏和老师为他们撑起的一片天空下尽情飞翔。才艺表演后的生日会过得让孩子快乐,让家长欣慰,这种快乐和欣慰因为有更多的朋友和家长来分享而变得更加浓厚。还没有过生日的同学都在盼望着,自己的生日会也能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细心的家长把每个精彩的瞬间都给孩子们摄录了下来,还编辑刻录成光盘,送给过生日的孩子。每当看到那鲜活的画面,幸福和快乐就会萦绕在大家身边。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孤单和寂寞中,他们需要在活动中掌握如何和同学相处,如何分享和承担。家长和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留下最难忘和最有意义的记忆。

育人忠告: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要做到“活、实、乐”。“活”是关键,“实”是活的基础,“乐”是活的前提。教师要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作为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注意孩子的要求,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教导。如能创新育人模式,灵活有效地采用不同的育人方法,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育人环境,就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教育,都能得到教师的爱,都能茁壮地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学会祝福别人 洗涤你的心灵

  我在演讲中经常提到荣格的话::无意识早已提前为未来做好准备,因而,洞察力超群者可据此推测。"他认为未来是在无意之中就长期准备着。因此,洞察力较强的人能洞悉周围的一丝风吹草动,认真观察生活,拥有一种他人无法获得的生活感悟。

  古人常用这些占卜工具帮助心灵成长;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对生命的性质和智慧抱持更开放的态度,而我们现代人用心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

  每天我都会为那些我关心和爱护的人祈祷祝福,同样也为那些使我生活困难的人祈祷祝福。甚至为影响我的生活,但自己并不熟悉的人祈祷;我也为自己祈祷,但坦率地说,我更关心我所爱之人,而不是我自己。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

  科学研究显示,祈祷并祝福别人比做出具体要求更行之有效。所以,我身体立行并建议你们的是:送上祝福,关注所爱之人的需要,并让他们沐浴在抚慰的阳光中。

  为什么也为让我恼怒的人祈祷呢?因为这让我不再受制于他们,并帮我从不同角度认识他们,我也开始更好地理解他们,进而原谅他们以及自己。

  这项锻炼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祈祷。寻找一个适合你的祈祷方式,为自己、为所爱之人、为不爱之人都送去祝福,让世界充满和平与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教孩子学会体会别人的好意

  在日常生活里,父母不妨常常提醒自己和孩子心存感谢,感谢送信的邮差,感谢帮我们小忙的邻居。此外,也去发现,有些人做了使我们不愉快的事,其实也是出于一番好意。人有意未必就做得出有益的事,有时候反而因为太好意而无意间伤害了别人,如果我们能知道让我们不舒服的人原本拥有一份善意,的确是一件令人宽慰的事。

  孩子也有很想帮忙却越帮越忙的时候,例如:抢着帮爸爸关门而碰翻了杯子。这时候,我们先别骂他,如果能领他的情,明白他的好意,那么我们和孩子都会很舒坦的。

  多体会别人的好心,或许能增加对人性本善的信念。抱持这种信念,孩子也将有更大的机会遇到好心的人、善意的事,而享受更多世间的情谊。早为自己做准备

  母性是天性,任何女人当了母亲以后,都会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养育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从会笑、会翻身、会爬、会坐、会站到会说话、走路,几乎每天都在成长,都在进步,更会满足愉快地沉醉在幸福感里面,而完完全全地忘了自我。于是孩子的一哭一笑成了母亲生活中的一切,乐得她忘了关心丈夫,也忘了阅读书报。很快地,虽然带大了孩子,但是十多年的光阴已经一晃过去,她已经跟丈夫疏远,跟社会脱节了。

  更可怕的是她会发现孩子越大越不需要她,连话都不想跟她说了,她会顿然感到孤独寂寞,也会开始后悔:切为孩子"的牺牲精神是多么地冤枉!尤其想到同学历的丈夫,学生时代功课可能比自己差,或者婚前同过事的丈夫能力并不见得比自己强时,更会不服气于丈夫把她当成:什么都不懂"的黄脸婆。于是自怨自艾,越变越消沉,或者唠唠叨叨,成天找丈夫吵闹,到了更年期,没病也觉得有病,搞得全家人愁眉苦脸,再也找不回家庭的和谐和快乐了。

  这样的实例实在太多,因此我要提醒年轻的妈妈们,全心全力忙着照顾幼儿时,不能忘了关心丈夫,更不能忘了也充实自己。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在变化、进步,如果思想、观念与常识跟不上时代脚步,要拿什么话题跟文夫孩子聊天儿呢?自己什么都不懂,能怪丈夫不爱说话、孩子不理人吗?所以,随时提醒自己不与社会脱节是很要紧的。

  早一点为自己做准备吧!孩子长大后还有一大段人生等着我们过。不要忘了随时吸收新知或及早培养一两样兴趣,好准备将来过快乐自处的生活。

  总而言之,充当家庭主角的我们,要永远开朗愉快,一家人才能过得幸福美满,不是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学会  别人  孩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