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睡觉也许只是害怕分离,如何处理长期分离对孩子的影响

98迷科 2024-03-16 8次阅读

1、孩子们不睡觉也许只是害怕分离

  我们生命之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成年以后,我们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在生活中,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都有过一次或多次睡眠障碍。在一夜都睡不好之后,你可能会感觉十分糟糕,特别是在深度睡眠阶段(又称为:有梦睡眠")被打扰的话。另一方面,孩子们在一夜睡不好觉之后却可能仍然兴高采烈、精力充足,因为他们往往会在每个睡眠周期的深度阶段自然醒来,也许一夜会醒来多达五次,尽管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睡眠障碍更多的是父母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孩子遇到的问题。

  什么是睡眠问题

  在对学龄前孩子所作的一项调查中,有研究发现,超过二分之一的1~2岁孩子和将近三分之一的3岁孩子,就寝时间都难以安定下来,并且在夜间经常醒来。有几项研究还表明,睡眠较差的孩子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压力。监测结果发现,当孩子的睡眠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这两方面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对于孩子们来说,睡觉意味着要和自己的父母分离,并且不知道父母在做什么。上床睡觉有时候是一种极其孤单的体验,没有哪个形象比一个孤单的孩子更令人心酸的了。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他们需要跟至少一个成年照料者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但是,孩子们还需要时间和空间来练习独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和孩子就在酝酿着分离,因为孩子们需要学会:独处的能力"。

  他强调,孩子们只有在独自一人以及和他人在一起时都能感到舒适自在,才能完全形成对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身份认同。心理学家罗伯特·霍布森,通过强调:孤独"一词暗含有:完全的自己"这样一层意思,提出了:孤独和亲密是相互独立的"观念。

  睡眠和分离焦虑

  温尼科特写道:没有所谓的婴儿,只有母子关系中的母亲和婴儿。婴儿的生命是从尽可能接近母亲开始的,也就是说,接近到了待在母亲体内的程度;而且,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父母会让孩子不离自己身边。所以,睡眠障碍很少只是孩子的问题。在《穿越黑夜》一书中,心理学家迪莉丝·道斯强调说,许多睡眠问题都应归咎于约翰·鲍尔比博士所说的:分离焦虑",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对于分离在多大程度上感到焦虑或不感到焦虑。

  我们常说:把孩子放下睡觉"。许多父母都说,当他们晚上把孩子放到床上睡觉时,他们既感到如释重负,又感觉难过。我们都知道但又很少谈论的一件事情是,有时候,所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爱恨交加。我们在此探讨的是睡眠和死亡之间的关联,许多难以在晚上将宝宝放下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担心,那就是他们有时候害怕自己那种似乎想要彻底摆脱宝宝的感觉。当然,孩子们反过来也有同样的恐惧。

  一个4岁的男孩经常做同一个噩梦::一条大鳄鱼张着很大很大的嘴巴,把我妈妈吃掉了。"我们当时正在说4岁的男孩子们有时候会对自己的妈妈非常生气,他最后插了一句::是的,她们可能希望自己被鳄鱼吃掉,但我可不想!"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处理长期分离对孩子的影响

  真实案例

  北漂族的留守后代

  已经到了秋天,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小凯坐在门槛上,望着爸爸妈妈所在城市的方向。他在想,今年秋收的季节,肯定又见不到久违的父母了。姥姥正在厨房准备着晚餐,在老屋的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小凯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也只能从这张全家福上回忆一下父母的关爱。

  小凯今年11岁了。过了年,他就要上初中了。虽说小学毕业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小凯依然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和自己一起去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尽管在这个山村之中,毕业典礼会很简单和寒酸,但只要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小凯就会感到十分幸福。可是,他从几个月大就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爸爸妈妈在北京上班,前两年又把高中毕业的小舅舅也接了过去。小凯只能从每年回两三次家的小舅舅口中得知一点父母的消息。

  小凯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尽管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小凯懂得主动去照顾年纪大的姥姥。平时他也不会惹事让家人担心,受到欺负,他一般都是自己偷偷哭,不敢反抗也不敢让人知道。邻居小虎比小凯还要大一岁,他的父母同样也是北漂族。小虎的爷爷身体不好,小虎就经常趁爷爷不备偷走床底下压着的零钱跑到游戏厅打游戏。还有好几次,小凯看到小虎在游戏厅门口被几个大孩子围在中间,似乎要打架的样子,若不是小凯及时通知了小虎的爷爷,还真的不知道会有什么危险的事情发生。

  小凯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去年他还因为自己的毛笔字获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要是有一天见到了爸爸妈妈,小凯想自己一定要给爸爸妈妈写满满一屋子漂亮的毛笔字,让他们在外面工作的时候一看到毛笔字就会想起自己。在小凯的日记本上,几乎每一篇日记都是以:爸爸妈妈"作为开头的。而每个周末,爸爸妈妈都会从远方打电话回来,电话中,他们告诉小凯要听外婆的话,只要等到过春节,大家就会见面了。小凯在笔记本的背面仔仔细细地算了一下,离过春节还有三个多月呢,也就是说,他还要等100天就能见到爸爸妈妈了,小凯每天都在数着日子……

  案例剖析

  很多在城市打工或者追求梦想的父母,他们因为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只能将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帮忙照看,而老人本身又体弱多病,并且在知识含量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这种隔代监护人往往:照顾孩子很吃力"。而孩子们在老人的照顾下,除了在生活上有一份基本保障之辫,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则成了一场空谈。因此,留守孩子中,最终因为厌学等原因而早早地离开了校园的现象十分普遍。

  更有一些孩子被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两边轮流照顾,这更增加了孩子心里的不稳定感,孩子容易产生:自己是多余的人"的想法。这一切的源起,都是父母不在身边。

  1.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面发展更无法谈及。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容易变得孤僻和抑郁,情况严重的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因此,在这些孩子中,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期与父母相隔离的孩子,往往会呈现出两个极端心理:

  其一,因为没有父母的保障,孩子容易变得胆小怯懦,因此在行为上就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如案例中的小凯,为了不让家人操心,即使受了欺负也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诉家人知道。因为没有人为他撑腰,给他足够的支持,有眼泪也只能背地里去流。

  其二,也有部分孩子呈现出相反的情况。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老人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教,孩子因为没有了约束失去了行为的准则。打架斗殴等是最平常的表现方式,更有可能结成小团伙,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像案例中的:小虎",就很有可能走向歧途。

  2.造成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的现状,不是某一个父母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如何能够让孩子尽可能地健康成长,这是和每一个在外工作无暇回家的父母息息相关的事情。

  抚养和教育孩子,本是每一个父母的天职。对于有孩子的夫妇来说,一方面要给孩子们提供足够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安全保障,以及不可或缺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们足够的亲情和温暖,从而使孩子们在情感上不缺失应有的心理归属和依赖感。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应尽量和孩子一起生活,否则孩子是如何长大的你都不知道,岂不是人生一大遗憾?父母的陪伴和怀抱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这些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在孩子成长阶段缺失的爱是以后的人生再也无法弥补的。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句曾经流行一时的歌词,恰是外出工作、寻找人生梦想的父母应该时时铭记在心的一句格言。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爱,而不是对孩子学习的挑剔和对孩子精神世界的不闻不问。毕竟,我们肩上承担的不只是孩子的温饱,更是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多方面的关爱。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写信,及时了解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迷惘和改变,避免孩子在成长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别吓唬孩子,他们很害怕

  宝宝乖的时候就像一个可爱的小人,怎么爱都爱不够,可是一旦不听话起来就像一个小恶魔。有时候孩子胡闹不听话时,爸爸妈妈实在气的不行,会脱口而出::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吓唬的话往往很有用,但是孩子真的从内心里接受了吓唬吗?

  吓唬孩子,危害其实很大

  事实上,又有哪一个父母会真的想吓唬自己的宝宝呢?只不过想通过吓唬来让孩子听话罢了,但是这样做是错误的。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意无意的对调皮捣蛋的宝宝说::不听话就让警察帮你抓走":再哭就把你送人":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抓你"……宝宝还小,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有限,如果家长老用吓唬来教会宝宝听话的话,这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的,他们会因此变得很胆小怕事。

  事实上吓唬孩子就等于恐吓威胁孩子。很多家人认为这样的吓唬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一不听话,只要一吓唬就能立马的老实起来。甚至有些家长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吓唬孩子认为这样很正常。

  可是孩子毕竟还小,他并不明白爸爸妈妈之所以吓唬他只是希望他听话一些。并不是真的不爱他,做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也要明白恐吓和威胁是最不可取的。它是不能真正的让孩子听话,而且还有可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精神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也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影响,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个性。这样的吓唬会对宝宝的成长有危害的。

  吓唬孩子,孩子也会挑战父母的威信

  另外,父母吓唬孩子时说的话都是在气头上顺嘴说的,并不会正真的发生。当宝宝发现不睡觉:大灰狼"也不会抓自己,不听话时:警察:"也不会抓自己的时候,她会对父母所说的任何话产生质疑。从此不再会相信父母,从而会在感情方面与爸爸妈妈疏远。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可以耐心一些给孩子讲道理,一味的吓唬只是父母缺乏耐心的表现,孩子表现不好一定要和孩子多多的沟通。家长也要学会各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正面的引导。

  当孩子任性,胡闹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平息一下自己的火爆脾气,然后对孩子采取冷处理,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这样没有乐趣而停止胡闹的

  同时,温柔的跟宝宝交谈也是很重要的,某些个家长说着说着火气就会窜上来了,然后耐心就没有了,如果温柔的劝说不顶用,还可以拿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的忘记自己胡闹的事情,等孩子的情绪平稳时,再和他讲道理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婴儿在与爸爸妈妈长期密切的共同生活中,会对照顾他最多的人(这个人通常是妈妈)形成强烈的依恋。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有妈妈在身旁,他感到特别地安全和幸福。而一旦妈妈离开,他就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孩子8个月左右时,一旦妈妈从他视线里消失,他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并且哭闹。这就是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才能够在妈妈离开时有孩子的分离焦虑将一直持续到孩子2岁到2岁半左右。这个时期之前,任何时候妈妈离开,孩子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只有当孩子经历了多次妈妈离开又回来,孩子逐渐建立起“妈妈只是离开一会儿,但一定会再回到我身边来“的信任感时安全感,从而战胜分离焦虑。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爸爸妈妈(尤其是照顾孩子最多的人)要尽可能减少必须离开孩子的次数,特别是要尽量减少让孩子一个人独处的次数。如果必须离开,便要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的话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他一小会儿,但很快就会回来。你要相信,孩子是能够明白你的意思的;孩子也是能够经受得住妈妈暂时离开的“痛苦”的。只要让孩子逐渐相信,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孩子的焦虑就会逐渐减轻。但是千万不要采取如下做法:

不理睬孩子的哭声,狠狠心走开;

硬掰开孩子紧攥着爸爸妈妈的手,甚至埋怨着,然后离开;

把孩子单独隔离到另一个地方,不让他跟着,然后趁机走开;

趁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偷偷地走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分离  孩子们  睡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