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万年前冰河时代人类足迹化石为了解北美洲最早期人类居民的情况提供新线索

    1.2万年前冰河时代人类足迹化石为了解北美洲最早期人类居民的情况提供新线索(英国科学新闻网站)98迷科据参考消息网:法新社8月12日报道,人们最近在北美洲沙漠中发现了冰河时代狩猎采集者留下的足迹。这些足迹为了解北美洲最早期人类居民的情况提供了新线索。在沙漠中干涸河床上发现的数十个足迹化石围绕以下问题揭示了更多细节:逾1.2万年前——就在这颗冰冻的星球开始解冻时——这块大陆上最初的居民如何生活?如果研究人员达龙·杜克和托马斯·厄本没有在边开车边谈论足迹时偶然向车外一瞥,这些化...

    2022.08.16

  •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研究发现史前人类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

    鸟类骨骼表面的切割痕迹 (1a, 1b, 2a, 2b, 3a, 3b, 4b, 5a, 6a, 7a), 劈裂痕迹 (4a) 及刮削痕迹 (2c, 2d). 比例尺: 1 cm (1–7); 1 mm (1a, 1b, 2b, 4a); 500 μm (3a, 3b, 7a); 250 μm (2a, 2c, 2d, 4b, 5a, 6a)鸟类骨骼上的敲砸痕迹(1), 齿痕(2–3)和烧烤痕迹(4);雄性环颈雉的跗跖骨(5). 比例尺: 1 cm (1–5); 500 μ...

    2022.08.05

  • 古DNA技术如何“浪里淘金”

    古DNA技术如何“浪里淘金”98迷科据中国科学报(记者 胡珉琦 实习生 滕文钰):重建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全基因组、绘制全球人群迁徙交流历史、挖掘最古老东亚现代人“田园人”的遗传结构、揭示东亚人群末次盛冰期前后适应性基因的变化、追溯中国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溯源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在过去十余年里,研究人员利用古DNA技术发掘出那些遗落了成千上万年的遗传信息,从中抽丝剥茧,不断刷新人类对自身演化历程的认知。7月21日,《细胞》发布特刊讨论了最新生...

    2022.07.23

  • 付巧妹:破译古代人类基因密码

    付巧妹:破译古代人类基因密码98迷科据澎湃新闻(杨宝宝):人类的演化有太多不解之谜,所孜孜追问的无非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关于人类演化的历史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将地球的46亿年历史压缩成一天,人类在最后的38秒以南方古猿的身份登场。古猿何以演化为今天的你我?共存时间里古人类和早期现代人如何互动?早期现代人是怎样迁徙扩散的?新兴而前沿的古DNA研究为破解最后这“38秒”里的许多谜题提供了新的可能,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正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近...

    2022.07.22

  • 亿万年前“翼龙伊甸园”为何惊现新疆哈密?专访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

    98迷科据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中国新疆哈密是翼龙和恐龙化石最新的研究“圣地”,被誉为“翼龙伊甸园”,是目前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在这里世界首次发现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和胚胎化石以及雌雄翼龙个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古生物学家汪筱林10多年来率领科考队持续在新疆的天山南北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发现哈密翼龙动物群,抢救性采集一批翼龙和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并推动化石及其遗址保护工作。他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

    2022.07.15

  • 对哈密翼龙蛋化石进行的研究发现白色蛋壳的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

    98迷科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李颖等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副教授等共同对天山哈密翼龙(Hamipterus tianshanensis)蛋化石进行研究,发现白色蛋壳的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而非碳酸钙成分,此发现对翼龙蛋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发表于《遗产科学》(Heritage Science)上。翼龙属于羊膜动物,产羊膜卵。由于翼龙蛋化石标本非常稀少,学界对翼龙蛋的认知仍十分有限。...

    2022.07.15

  •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首次发现3.9亿年前中泥盆世盔甲鱼类

    98迷科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在线发表了泥盆纪多鳃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武定县中泥盆世艾菲尔期(大约3.9亿年前)海口组中发现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Dongfangaspis),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鳃囊数目最多可达45对,是志留纪时期最原始盔甲鱼类的7倍以上。盔甲鱼类鳃囊数目成倍增...

    2022.07.12

  • 大熊猫简介:大熊猫食竹历史或可追溯到600万年前

    属于食肉目的大熊猫与其同门兄弟不同,它有许多“绝技”,使其能够适应于专门吃竹子的生活。在这些绝技中,大熊猫额外的“拇指”可以说是最著名但也是最神秘的。除了大多数哺乳动物前肢上正常的五个手指外,大熊猫还有一个强烈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即桡侧籽骨,充当第六个手指,形成可以对握的“拇指”来抓住竹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同行合作,在国际刊物《科学报告》发表了始熊猫第六指,即...

    2022.07.02

  • 最新研究发现最早进入美洲的人类是通过海路而不是通过白令陆桥到达的

    美英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最早进入美洲的人类是通过海路,而不是通过白令陆桥到达的,因为13800年前白令陆桥所在的地方矗立着高达3000英尺(约914米)的很大冰墙,2.65万年前首批进入美洲的人类必须从海上到达。 研究小组考察了陆桥通道南北贯通的走廊究竟在什么时候完全开放。 据报道,长期以来,关于人类第一次迁徙到北美的方式重要有两种理论,一是通过曾经连接亚洲和北美的被称为“白令陆桥”的走廊,一是通过乘坐小型水运工具从亚洲...

    2022.03.25

  • 神奇的地球 科学

    据海南日报(记者 袁宇):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队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进行史前考古学调查时,在旧石器时代遗址钱铁洞顶部发现一处历史岩画遗存。这一发现是海南第一次发现历史岩画,具有主要的学术意义,也让海南考古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海南考古事业飞速进展,尤其是冬季相对内地更加温暖的气候,也吸引着许多考古团队选择冬季到海南考古,成为南飞的考古“候鸟”。海南:冬季的考古盛地钱铁洞又有新发现,令7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

    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