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蛋化石记载的“河源侏罗纪”档案 超2万枚!

    河源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高居全球之首。河源恐龙博物馆对每一枚入馆的恐龙蛋化石都做了数字编码,确保馆藏恐龙蛋化石数据准确,便于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的一窝较为罕见的长形恐龙蛋化石。壳内有方解石或萤石晶体的恐龙蛋化石,俗称“水晶蛋”。(神秘的地球uux.cn)据河源日报:河源境内100多平方公里的红砂岩层,为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王朝,留下了一个珍贵的档案——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恐龙蛋化石超过2万枚,数量居全球之冠;河源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可谓各式各样、种类丰富、规格...

    2022.11.15

  • 以色列考古遗址发现:人类用火来烹饪食物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近80万年前

    以色列考古遗址发现:人类用火来烹饪食物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近80万年前(神秘的地球uux.cn)据cnBeta:科学家们发现了人类通过有控制地使用火来烹饪食物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近80万年前。考古学家在以色列的一个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鱼的残骸,经过仔细检查,这些残骸有明显的被煮过的痕迹。考古学家在以色列的Gesher Benot Ya'aqov(GBY)考古遗址里发现了这一事实,来自八个机构的研究小组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鱼牙(咽齿)。这些牙齿的原主人是巨大的鲤鱼,它们可以长到2米...

    2022.11.15

  • 颅骨面貌复原重现人类面容演化历程

    资料图:颅骨面貌复原重现人类面容演化历程(Image courtesy of Matt Wood)(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 陈逸迎):现生人类的面貌具有性别和地区的差异,通过面部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是东方人、西方人、拉美人或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等。古人类长什么样?由于面部软组织不复存在,古人类的面貌特征通常采用颅面复原的方法重现。颅面复原,即颅骨面貌复原是根据人体头面部软组织分布以及颅骨与面貌五官间的形态关系,在颅骨或颅骨的石膏模型上用可塑物...

    2022.11.11

  • 《历史生物学》:一个具有特殊食性的猬亚科新成员:温都苏苏尼特猬

    温都苏苏尼特猬模式标本温都苏苏尼特猬(Sonidolestes wendusui)与塔钦郭勒双猬亲近种(Amphechinus aff. A. taatsiingolensis)上下前臼齿对比(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猬科(Erinaceidae)动物是典型的杂食性机会主义者,它们的食谱包括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如蠕虫、陆生软体动物和蜘蛛,甚至还有小型脊椎动物和蛋。此外,它们也进食植物的果实、种子、块根以及蘑菇。其中,毛猬亚科(Hylom...

    2022.11.11

  • 《历史生物学》杂志:内蒙古中部发现刺猬家族新成员

    《历史生物学》杂志:内蒙古中部发现刺猬家族新成员——温都苏苏尼特猬(神秘的地球uux.cn)据科技日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陆成宽):刺猬家族再添新成员!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下中新统地层出土的化石,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具有特殊食性的猬亚科新成员——温都苏苏尼特猬。它生活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的新近纪,能够以带壳生物为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历史生物学》杂志。“温都苏苏尼特猬的属名源自模式标本产地苏尼特左旗,种名则献...

    2022.11.10

  • 《生态与演化前沿》:现生偶蹄类动物同位素研究为重建古生态和古环境提供新思路

    偶蹄目牙釉质样品的地理分布。样品数量=1366。偶蹄目动物碳同位素数值在系统发育树上的分布(左)及箱型图(右)。物种数量=79。(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哺乳动物牙釉质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是重建古生态和古环境的重要研究手段。对这一方法的精确使用,需建立在充分认识现生动物生态与其同位素数值的基础之上。近日,古脊椎所博士后王忭以第一兼通讯作者身份在《生态与演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

    2022.11.06

  • 大国科学家|裴文中:从不识猪牙鹿骨 到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

    1979年,裴文中在小长梁遗址。“中科院形象资源建设”研究团队供图(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公道北):“裴先生最使我敬佩的是他心胸开朗,他的思想好像一潭清水,明澈到底,连其中的沙粒都使你看得清清楚楚。这是裴文中的至交贾兰坡对其作出的评价。作为我国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的传奇人生更是让人津津乐道、神往久之。名扬天下1927年,25岁的裴文中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次年,即参加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他是经时任地...

    2022.11.04

  • 四代古鱼类学家薪火相传接力研究30年 呈现4.1亿年前盔甲鱼类玉海翼角鱼全貌

    玉海翼角鱼生态复原图。杨定华绘玉海翼角鱼化石照片。 盖志琨 摄2018年玉海翼角鱼野外挖掘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彭礼健、胡仁波、赵应天、刘元润、张荣豪)。盖志琨 摄(神秘的地球uux.cn)据南方都市报(记者 张林菲):11月1日,南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研究员盖志琨发表了4.1亿年前盔甲鱼类玉海翼角鱼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通过对16件新标本的研究揭开了该鱼的全貌,填补了盔甲鱼类解剖学信息的空白。盖志琨告诉南都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

    2022.11.03

  • 稳定同位素示踪早更新世巨猿的摄食行为

    图1 广西柳城巨猿动物群牙釉质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图2 广西柳城巨猿动物群钙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图3 柳城巨猿动物群碳氧钙稳定同位素耦合图图4 巨猿与现代、化石灵长类动物钙同位素δ44/42Ca比较表1 巨猿和傍人鲍氏种的稳定同位素比较(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生存于距今大约200万年至40万年前我国南方及越南北部,是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大灵长类动物,以具有硕大的下颌和牙齿以及超厚的牙釉质...

    2022.11.03

  • 邓氏临夏羚揭示现代非洲“萨瓦纳动物群”的重要起源

    邓氏临夏羚(Linxiatragus dengi)的头骨和颈椎新小羚族(Nesotragini)的起源、演化和迁移。(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代东非和南非地区的热带稀树草原构成了全球生态系统中非常独特的生态景观,以众多适应在开阔环境中食草和奔跑的大型有蹄类哺乳动物为特色(以下简称“萨瓦纳动物群”)。由于野生动物题材的纪录片多在这一动物群中取材,使得该动物群在全球公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知名度。然而,萨瓦纳动物群成员在非洲的化石记录一般不早...

    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