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cht 2022-09-18 8次阅读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苏轼 〔宋代〕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译文

image.png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

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

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袤的沙原。

赏析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

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

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

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image.png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

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

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

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

层层递进,首尾相映。

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

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

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

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标签: 宋朝  苏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