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究竟干了哪些事情?以至于刘备对他并不看重

cht 2022-08-14 4次阅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临终前,为什么知道马谡不可重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马谡的才能被其兄马良的光芒放大。

马良有白眉毛,又有才,因此被称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但是他和“神笔马良”不是同一个人。

马良非常有才,刘备担任荆州牧的时候,他是州从事,在刘备入川后,他辅佐关羽镇守荆州。

马良最善于外交,曾起草出使东吴的文件,并奉命出使东吴,不卑不亢,得到孙权的恭敬接见,完美完成任务。

image.png

刘备221年称帝后,马良被任命为侍中,跟随刘备征讨吴国。

马良奉命招安了武陵一带的五溪蛮沙摩柯等部,跟随刘备伐吴。

然而,不幸的是,刘备蜀军战败,马良和沙摩柯都死于乱军之中。

但这并不否认马良的外交能力。

马良是蜀国杰出的外交家之一。

马谡就是在四哥马良的光芒下长大的,让人们过高期望马谡,认为马谡的才能不次于乃兄马良。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被人们过高期望,导致他名过其实,在绵竹之战中没有力挽狂澜,导致蜀汉被灭。

如果诸葛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或许能在绵竹之战中力挽狂澜,使蜀国转危为安。

image.png

其二,马谡读书多,实践少。

马谡,爱好读书,自幼熟读兵法,论理论知识,他不只甩目不识丁的王平几条街,就连其他蜀将也比不上马谡。

然而,由于马谡之前都是担任县令、太守、军师参谋等职位,导致其军事实践不足。

诸葛亮也意识到马谡的实践不足,于是“违众拔谡”,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提拔马谡为先锋,让其守街亭。

如果马谡成功守住街亭,经受住考验,很可能得到诸葛亮的进一步重用。

然而,马谡却是一个“书呆子”,不知变通,按照兵书上的记载,放弃在当道口安营扎寨而是在旁边的山上屯兵,被魏国大将张郃来袭,切断水源,街亭失手,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从这一点来说,马谡是蜀国的千古罪人。

其三,马谡没担当,难当大任。

马谡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最看重的后起之秀,本来前途无限光明,但他却因为失了街亭,丢了性命。

据《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中相关记载:

“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image.png

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谡在街亭失守后,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并逃到了向郎那儿。

他的好朋友向朗知情不报,后来被诸葛亮知道,向郎也因此被罢官。

马谡在丢了街亭后,没有担当,没有主动承担丢失街亭的责任,而是畏罪潜逃。

他作为一个蜀国大将,作为一个男人,太没担当了。

这样没担当的人,焉能重用。

如果换成一个有担当的人,在丢失街亭后,他很可能多次拼命攻打街亭,尽最大努力再次拿回街亭。

即使收复不了街亭,这个大将也应该回到蜀汉,面见丞相诸葛亮,向其请罪,而不是畏罪潜逃。

刘备自然不可能知道马谡后来丢街亭的事情,但是他很可能从马谡在绵竹、成都担任县令、越隽担任太守的时候,干了某一些事情却没担当看出来。

这些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只能如此推测。


标签: 马谡  刘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