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讨董联军的区别是哪些人?他们的结局怎么?

cht 2022-08-02 3次阅读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

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同时起兵讨伐董卓的有十一个州郡长官: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因此,《三国演义》里所谓的18路诸侯讨董,纯粹是杜撰。

image.png

当时的联军也并非集结在一起,而是区别驻扎在不同的地方。

当时袁绍、王匡在河内,袁术在南阳,韩馥在邺城,孔伷在颍川,张邈、刘岱、桥瑁、袁遗等人驻屯在酸枣。

当时虽然这些人共同起兵讨董,但是本来都各怀鬼胎,结果在酸枣举行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

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他其实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正是臧洪劝说张超和哥哥张邈一起起兵讨董。

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

盟誓首先声讨董卓的罪恶,然后说明讨董义士名单,最终正式盟誓。

盟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这套说辞大家都不陌生,关键我们看看他们发下的毒誓“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意思是说如果违背了盟誓,不得好死,断子绝孙。

这个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毒誓了,但是在各怀鬼胎的诸侯们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谁知最终这个誓言一一应验。

张邈、张超兄弟,是当时酸枣会盟的主力,98迷科,酸枣本就在陈留郡内。

张邈在汴水之战后归附一代奸雄曹操。

兴平元年(194年),一代奸雄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三姓家奴吕布为兖州牧。

后三姓家奴吕布被一代奸雄曹操击败,张邈跟随三姓家奴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一代奸雄曹操杀于雍丘。

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这两兄弟算是不得好死,而且家人都被杀了,后代也没有相关记载。

image.png

兖州刺史刘岱,在董卓迁往长安之后,因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最后刘岱杀了桥瑁,改任王肱为东郡太守。

可以说正是刘岱杀桥瑁,拉开了各路诸侯混战的序幕,从此大家撕破脸皮开始兼并混战。

桥瑁被杀挺冤的,不过刘岱也没能蹦跶几天,公元192年青州黄巾进犯,刘岱带兵迎击,结果被黄巾阵斩,也算应了当时盟誓的誓言。

刘岱一死,陈宫、鲍信等人迎一代奸雄曹操为兖州牧,抵挡黄巾军。

袁遗的存在感不强,他是袁绍的从兄,讨董结束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扬州刺史陈温死。

袁术率军占了九江,自领扬州,当时袁绍、袁术兄弟不合,袁绍派袁遗领扬州,袁术派兵击破之。

袁遗逃到沛国,最后被乱兵所杀,也没有落得好下场。

酸枣会盟之时,各路诸侯气势汹汹,但是因为惧怕董卓,居然没人敢主持会盟,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臧洪是一心想要进击董卓,匡扶汉室的,所以主持了盟誓。

由于各怀鬼胎,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等参与盟誓的诸侯们没有出兵进攻董卓,最终却一个一个死于盟友之手,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标签: 袁术  汉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