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98迷科 2024-04-21 2次阅读

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不让他做想做的事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太有同感了,我家宝宝刚从一岁多这个过程走过,现在不到两岁,处于自我意识很强、特别有主意的阶段。
一岁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发现大人让自己做的事不全是自己喜欢,比如宝宝想在街上玩,不想回家,而大人要急着回家做饭。或者要睡觉了,宝宝还没玩够,如果大人逼着宝宝睡,就会发脾气。

爱发脾气有两大方面原因:

1、宝宝自我意识萌芽,开始想要独立自主。

2、宝宝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此时又不懂得如何表达,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

我家宝宝现在就是这样,这段时间刚学会跳高,经常爬到茶几桌子上要往下跳,家人不允许,制止。结果宝宝就会发脾气,洗手也不愿意,玩具也不拒绝玩,最后以哭闹,哄哄收场。尤其是宝宝想做一件事,我不允许的时候,他就会一边发脾气一边哭,很多时候看他哭的伤心,就满足他。结果立马就不哭了。

这就说明,宝宝自我意识萌芽,正在通过发脾气和哭闹来控制大人,让大人就范。

对于一两岁的宝宝爱发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做?

1、引导宝宝表达自己。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会说话,只会简单的词,可以多引导,鼓励宝宝去表达,这正是一个锻炼宝宝表达能力的时候。

2、对于宝宝的不合理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适当拒绝宝宝,不能全部都满足

如果宝宝所有的需求都被满足,那么后边如果有一次不满足,宝宝就会很容易心理失衡,而发脾气或哭闹。

如果宝宝知道有些事,爸妈是不能够全部满足的,就不会过于纠缠。

这就跟断奶的阶段是一个道理,需要温柔且坚定的拒绝宝宝,才是最好的方法。

3、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陪伴宝宝,抱抱宝宝,让他明白虽然妈妈拒绝你,但依然爱宝宝。

我家宝宝最近正在准备断奶,从小特别恋奶,我一直在家全职陪伴,所以突然的告诉他以后不能吃nei,宝宝心理真的很不愿意接受。
但前天开始尝试断奶的时候,夜里的第一次母乳,就是没给他吃,他虽不情愿,也哭了几声,但是过一会儿就接受了,半夜我陪他玩了一个多小时,才睡着。

这就说明,哪怕是宝宝特别想要的事情,只要温柔且坚定的说“不”,宝宝也会接受的。

一岁多的宝宝正是开始懂事又特别难带的时候,不是有句“可怕的两岁”,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用心的陪伴好孩子,养育好。

我一直相信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修行的过程,我是一个二孩妈妈,养娃路上,我们一起加油!关注我,定期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心得。

1岁宝宝,不让做不该做的事情,就发脾气。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孩子在6个月-3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始进入到另一种心里发展期,就是从最初的世界只有我一个,我是妈妈,妈妈也是我,这种和妈妈共生的关系中,慢慢的过渡到我是我、妈妈是妈妈的关系中。

也就是说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明白我和妈妈不同,我可以展现自己的一面,但我又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真有人拦着我去表达时,我只能用愤怒来表达。

所以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容易出现愤怒,只是有的早点,有的玩,普遍是2到3岁之间。

下面,我们来聊具体怎么办

现在比较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孩子在三岁前,最好要做到无条件关注。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无条件关注”: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是因为他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表现的好了,为你赢得了面子,或者是给予我们正向的反馈,我们才对他好。

这么做的好处是,孩子心里会住进一个爱他的人,他才敢走的更远,才有敢爱他人的能力。

并且,因为自己最初的攻击性、诉求......被父母包容了,于是孩子便能包容自己的“坏”,长大后也就能容纳不同类型的人。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无条件的关注”并不等于“无条件的满足”,前者指对孩子的爱,但也要爱自己,后者却不包括爱自己。

比如,题主说的,不该做的还要做,那么题主就要分析一下,什么是不该做的,如果是自己稍微累点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达到尊重孩子的目的,那就让孩子去做。否则,比如你自己身体难受,就不用忍受着去满足孩子; 又比如,如果孩子在要挟你,你就没必要跳进了这个圈套,这时就冷处理,也不用揭穿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以留言,我们继续交流。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祝好!


一岁多的宝宝有了自己的意识,不让做的事情非要做、不让干的事情就发脾气,这是宝宝独立人格初建的典型表现,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不让做但非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拿了东西就往嘴里放、见到什么东西就扔、非要走危险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非平常需求的一些无理取闹,而就家长而然不让做的事情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但给孩子说了能听得懂吗?显然是听不懂的、还会激发孩子潜意识里越不想越要奋勇的意志力。

所以如何引导一岁多宝宝就成为了绝大多数父母热讨的问题,就孩子的成长特性来说,闲不住的探索心是好事非必要的危险情况最好不要阻止,即便是要阻止孩子正在搞破坏的事情,也要间断性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的“不行、不可以”。

什么样的情况下父母需要侧方位引导还需要因事情而异,大方向阻止引导的情况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种危险情况:

1、口欲期里见东西就往嘴里塞

宝宝的口欲期,是指宝宝好奇阶段的一种味觉探索,在孩子对事物还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他们对外界的探索通常都体现在口欲、手欲和破坏欲望方面,口欲指的就是宝宝通过嘴巴去品味的一个阶段,比如宝宝看到一个新鲜有趣的玩具,就会通过往嘴巴里塞感受不一样的地方,在宝宝的口欲期里除了对外物的兴趣萌发之外,还有乳牙萌出的牙痒阶段,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尽可能地干预宝宝各种往嘴里塞的情况。

但这里的“尽可能”干涉,不是指如何如何管住宝宝的手脚,而是让宝宝的口欲期体现在一些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东西方面,比如颜色、图案各异的可食用级牙胶、可吞咽的磨牙棒饼干,以及水果奶嘴的辅食器等等,这些都可以满足孩子口欲期的同时,也可促进宝宝对外物的味蕾、色彩和感知能力。

2、宝宝好奇心里的见东西就摸

如果说宝宝的口欲磨人,那么宝宝好奇心里的见东西就摸,就常常让人爸爸妈妈们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了,记得女儿一岁2个月的时候,在沙发翻爬的时候对墙角的插座孔特别感兴趣,小小手指伸进去几乎可以用不大不小来形容了,惊慌失措地抱走孩子之际、还仿佛听到了插孔里发出“吱吱声”,不知道宝宝当时是否有被触电的不适感,反正当时可把我这个老母亲吓得不轻,从那以后凡是有插座的地方都会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当然为了更安全一些的环境,家长们也可购买专门的插座防护套给堵上插孔。

除了乱摸的触电可怕之外,被开水烫伤也是家长们不得不防护的另一重危机防护,在网络的距离缩小里,关于孩子被烫伤的新闻热点也不少触及了解,一桩桩一件件危险的事情告诉我们,在孩子好奇心里的见东西就摸一定要把孩子的视觉范围内的危险障碍物清空,除了上诉所讲的插座和开水之外还有很多隐形的危险障碍物,比如糖果色磁力球、果冻、防腐剂、纽扣、硬币、药品、坚果、小件玩具、玻璃材质物品……

当然,危险无处不在最简单、直接的防护,应当从带孩子的一心一意开始说起,一岁多孩子说了听不懂、不让做偏要去尝试,这个时候家长唯一的安全防护就是看紧点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才能及时将危险排出。

3、宝宝破坏心理的见东西就扔

宝宝破坏心理的见东西就扔,几乎所有孩子的幼童阶段都经历过,扔东西对于家长来说是破坏、败家行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只是好玩而已,尤其是宝宝扔出东西、家长捡起来的动作,在孩子的理解里就是陪自己玩,所以面对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要么不给孩子捡丢出去的玩具,要么就给孩子换上一批摔不坏的软质材料玩具。

不给孩子捡丢出去的玩具是为了告诉TA,自己做出的事情要自己来收尾,而换上一批摔不坏的软质材料玩具则是为了宝宝的安全着想,如果孩子将玩具摔烂必定会残留很多小物件,而此时若孩子的口欲期还在,这些小物件对孩子就是潜在的安全威胁。

所以,面对1岁多不让做的事情非要做、不让干的事情就发脾气的孩子,并没有特定的引导方式,父母能引导的只是将危险隔绝在外而不是管住孩子的手脚,要知道孩子的手脚好管但给孩子造成的封闭状态和心理伤害,却是积少成多的难于修复伤害!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今天碰巧在书上看到一个心理学实验,和你的问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先来分享一下:

心理学家选择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作为被试,这个孩子想去拿一个火柴盒,但是进行实验的人就用手拦住他。起初,孩子不理会实验者的手,总是企图越过或绕过他,在试验者继续用手拦着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只是挥手、身子上下跳动,头部左右摇摆,依然直接去抓盒子。过了几天之后,孩子在抓住盒子之前,会先把实验者的手打开,直到取到盒子为止。

在这个实验里,当孩子想要拿自己喜欢的火柴盒时,有人挡着不让,孩子选择打那个人的手来达到目的,听起来就和提问者的描述一样,不让做的事情就发脾气。

一岁的宝宝这么做对吗?需不需要引导纠正?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孩子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岁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进程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自我中心时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大概在出生8个月到三岁左右。

第二,客观化时期。这是社会自我的观念趋于形成的时期,大概在三岁以后到青春期以前。

第三,主观化时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大概在青春期到成人后。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是儿童个性成长的过程,自我意识产生于婴儿期,刚出生的孩子没有自我意识,到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一岁多的孩子开始有探索自身之外的世界的欲望。

按照儿童意识发展的进程,一岁多的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和要求是一件正常的事。由于一岁多的孩子还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只能通过其他可达到的方式来表达诉求和情绪,比如发脾气、生气等等,告诉妈妈自己要做什么。

支持孩子发现世界的行为

不要简单的把孩子一些激烈的动作理解为发脾气,这只是孩子在自身已有能力下的情绪表达方式而已。对于一岁宝宝来说,刚刚发现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兴奋需要迫切得到印证和满足,家长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可以尽量满足宝宝的探索行为。

比如:宝宝总想拉开抽屉、想要走来走去,对能够动来动去的窗帘兴趣浓厚,喜欢大声的喊叫等等。妈妈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不要在孩子有这些举动时立刻板起脸来,或者大声拍手、跺脚等等去吓唬孩子。因为孩子并不理解你不允许的理由,只是认为自己的要求被制止,因此要达到目的就要表达,表达的方式可能就是发脾气。

提供宝宝安全探索的环境

有的妈妈担心孩子小,不懂事,如果任由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安全的问题。这里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替代品。

我们会发现:孩子对于一个装有豆子、珠子的盒子、瓶子都会非常感兴趣,有时候你把盒子给孩子,他会一下子扔出去,等你捡起来给他,他会哈哈大笑着又扔出去。这时候孩子感兴趣的是盒子或者瓶子晃动可以发出的声音,或者想要把东西扔出去,看看里面有什么,而不是故意的损坏。

因此家长可以准备相应的替代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给抽屉加防撞条,防止夹手,把奶粉罐、饮料瓶、月饼盒进行改造,变身各种可以发声的玩具。或者针对孩子有特殊喜好的行为,提供可以替代的玩具。比如:有的家长特别担心孩子动有孔的插座,那么我们就可以提供有孔的玩具供幼儿去体验和玩耍。

紧抓与宝宝语言交流契机

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家长一定要记得大量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因为在家长支持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是最有话说的,而这些语言也将为孩子下一步学习说话打好基础。孩子在听大人说话的时候是可以听懂的,只是还不会说,这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妈妈需要慢下来,尽量用详细的缓慢的语言来交流。

举例:孩子要去推卧室的门,他发现门在推的过程中可以来回动,这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想要做什么?妈妈帮助你,用手指一指。孩子指向门之后,妈妈可以继续说:宝宝要推门吗?妈妈来推推看,这个是推,推,这样就推动了。宝宝不可以把手伸到门缝里,这里是门缝,会夹手。接着做一个夹手很疼的夸张动作。一般孩子看到这里会咯咯的笑。然后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去推门,感受手不能放在门缝里。并且和孩子确认:哪里不能动?对啊!门缝不能动,会夹手,很疼!宝宝真棒。

家长这种交流方式给孩子留有回应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就不会因为家长生硬的制止和强制要求而采取发脾气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发脾气也是妈妈对孩子生硬管理方式的一种学习。

形成紧密良好的亲子情感

1岁多的孩子也是和妈妈建立亲密情感的最佳时期,日复一日的有效陪伴会使孩子对妈妈产生强烈的信任和依赖。这些都是安全感的来源。有了安全感,孩子的情绪会更稳定,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容易控制情绪,学习用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些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充分认识到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的需要,用更多的耐心来养育孩子,一定会有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理解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我是幼儿园张老师,资深幼儿园教师一枚,请关注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美好!


从题主的问题来说,也能看出来,1岁宝宝开始有自己的意识了,说对了,1岁宝宝从一个只能横躺着看天花板的小家伙变成直立行走,可以到处探索新世界的全能小家伙。

我记得儿子第一次我竖抱时,小眼睛会使劲到处看,怎么看也看不够,觉得好新奇的样子,其实这时候孩子这份可贵的专注力不必打断他,就让他自己看个够。

1岁宝宝也是如此,当孩子想去探索世界时,不要强硬阻止他。

不该做的事情分别两种:

  • 1种是危险型

比如火,刀,插头,热水等。

类似这种情况下的,家长首先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将危险的东西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记得以前都是那种暖瓶,里面装满了热水,有妈妈放在高处,但是箱子上铺了一层桌布,孩子不知道,直接拽桌布,把暖瓶拽倒了,热水烫伤了孩子。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就是你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安全与否,大人对很多事情已经熟视无睹了,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什么都觉得好新奇,很好玩。

你不妨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家里的安全事项,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用一份小宝宝的好奇心去打量整个家里,找出各类安全隐患。

可以购买一些安全插座,防夹手的安全门档,还有柜子边上尖角的保护套,都是可以预防小宝宝出现差错的很好用的神器。另外像针线类都要收好了,不要让孩子拿到。

  • 另一种是安全型

比如一些大人经常用到的东西,孩子会觉得很想要弄,那就不妨让孩子拿一拿,并且给他讲一讲,像充电器,可能孩子觉得很新奇,想去摸一摸,你可以给他看一看,告诉他没有插上电时没关系,但是插上电时会有危险。

甚至可以用手指尖扎宝宝一下,让他体会一下会是什么感觉。

很多妈妈在宝宝总想去拿热水杯时,会故意让宝宝烫一下,孩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样也蛮好的。

父母需要在安全范围内给宝宝充分的体验,让他知道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他就会有新的兴趣点,不会总是纠结了。

如果一味地禁止孩子去做,但是不告诉他为什么,他可能在长本事之后趁你不注意偷偷去做,这样反而更危险了。

其实,建议题主可以说的具体些,哪些你不想让孩子做,但是孩子执意要做的,这样大家也可以帮你想办法。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作者,青云奖获奖者,优质问答获奖者。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谢邀,一岁的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去摸一摸,动一动。这也是宝宝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的建议是只要不是危害到宝宝安全的事,多鼓励宝宝去做,去接触。

我记得我的宝宝一岁左右非常喜欢扔东西,我床上的东西,抽屉里的东西她都扔出来,以前我的鞋架被她拆的一根一根的,家里天天都是一片狼藉,根本没办法收拾好,我也没办法,就让她玩呗,家长要注意的就是把刀,剪刀,任何危险的物品收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一天宝贝去碰热水瓶,她又觉得那个很新鲜,我把瓶塞拿掉,把她的小手放瓶口,她赶紧把小手缩回去了,放了几次她知道那个东西不好玩烫手了,但是我还是把热水瓶锁柜子里去了,宝宝不好奇不代表她不会无意之中碰倒热水瓶。

所以保证宝宝的安全之内随便宝宝去探索是我的主张。


在讨论该怎么引导之前,我想知道题主所谓的“不该做的事”指的是什么?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女儿一岁时,她因为刚刚学会走路,会一刻不停地四处走动,看到什么东西都会拿起来玩一会。而我因为怕她受伤,会一直跟着她,看她拿起什么来就顺手阻拦一二。

事实上,除了确实危险的水、电等东西,孩子去玩别的诸如拖把、遥控器、垃圾桶、花草等等,都是正常想象,也不是什么不该做的事情,父母不应该过多阻拦。

至于怎么引导,我分享下我的三个经验,看能不能帮到你:

一、不要总是用“不要、不许”这类的命令去吼孩子

我女儿刚开始四处捣乱(当时我觉得她是捣乱)时,我总是对着她大吼,“不许碰插线板”“不要再玩遥控器啦”“不能乱翻垃圾桶”等等,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甚至,我说得越频繁,她玩得越起劲。

后来,看多了育儿书之后我才知道,小孩子是听不懂否定句的

比如我喊她”不许碰插线板“,她接收到的讯息只有三个关键字——插线板。所以,在我朝她喊时,她以为我是在鼓励她。

一岁的孩子虽然只会一些简单的话语,但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接收讯息也接收得很快。我们一直“不能”“不要”“不许”的,转换成“婴儿语”,他们会以为什么都可以做。

二、转移注意力或适度忽视,可以让孩子尽快远离危险的活动

不知道你们发没发现,你越害怕孩子做什么事,他可能偏偏就去做那件事。

比如我家女儿,我最怕她去厨房玩水。因为小区地势高,偶尔会停水,我家厨房总有一桶备用水,可女儿自从发现那里有水之后,每天都会趁我们不注意跑去那里。

特别严厉地阻止都一点不起作用后,我有点生气,就索性回到了沙发上,可是,奇怪的是,没一会,小丫头就颠着小步子回到了我身边。然后,我就发现,原来,对付小孩子的执拗,有时候适度忽视效果极好。

另外,如果孩子总喜欢做一些危险的活动,父母还可以试一试“转移注意力”法。比如,孩子总想拿着东西去戳插线孔,你可以试一试拿他喜欢的零食或者玩具去转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极容易被转移,被转移几次后,他就会对原来的事情彻底失去兴趣。

三、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题主也说了,一岁的宝宝已经有自己的意识了,确实,一岁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觉醒,他会想要去探索身边的新世界。而这种探索精神,其实是极其珍贵的好奇心。

世人在总结达·芬奇、乔布斯、富兰克林的成功秘诀时,都发现他们之所以最后能成功,都在于他们好奇心很重。

所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最好尽可能地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可以把家里危险的东西都收起来,不能收起来的东西都采取”安全措施“,比如,插线板买塞子塞住,水桶拿盖子盖紧等等。

最后,我想再说下孩子爱发脾气这件事。

我为什么单把这件事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觉得孩子不是爱发脾气,也不是在发脾气,他只是在表达,表达“我不高兴”的情绪。而一岁的孩子语言系统还不发达,还不会表达,自然只能以哭闹来表达,结果父母却误解为是孩子在发脾气。

试想一下,你如果想去做个什么事(不管危不危险都想去做),而你身边人非要阻拦你,你是什么心情?

从降生那刻起,孩子其实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如果父母都能将孩子当成一个普通的对等的人来看的话,相信很多亲子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欢迎关注@南贝叶,80后职场女性,家有萌宝,致力于分享育儿心得~

我的宝宝现在就是一岁多一点,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不让她拿不让她做的事,她就非常抗拒,不仅发脾气,有时候还会假哭甚至嚎啕大哭,和你抢玩具。我是这样处理的:


1.吃饭的时候,她一定要吃自己喜欢吃的菜而不吃饭,我只要喂米饭就用手打掉,或者把头扭过去。我选择三种方式来引导。

第一种,我会把她想吃的菜放在米饭上面让她看到,然后告诉她:“你看,你最爱吃的虾呢。”然后碰一下她的嘴唇,她闻到香味就会吃。

第二种,可能今天的饭菜没有具备很有特征性的菜,比如她最爱吃的虾,她非常抗拒,我就会稍微盛一点点,然后碰一下她的嘴唇,她舔了一下觉得味道还可以,就吃了。

第三种,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无论怎么样她都发脾气,就是不吃,今天中午就是这样,哪怕是最爱吃的三文鱼她就是不要吃,那么我就选择不给她吃午饭了。她想吃别的零食也不可以,我会告诉她,因为你今天没有好好吃饭,所以不能吃别的东西。所以我女儿今天中午饿了一餐,下午还去游泳了,但是晚上吃饭就立马很乖了,给啥吃啥,完全不挑了。所以我看她平时吃饭有时候发脾气就是不够饿。我和我先生的宗旨是,孩子不好好吃饭,那就不吃,饿一顿不会怎么样,他们还听不懂道理,那么就用行为告诉她,在吃饭的时候不吃,那就只能饿到下一餐吃饭的时候再吃!

2.危险的东西。小孩子总是喜欢拿大人的东西,有些东西其实很危险,比如筷子等,但是她就是一定要拿,如果从她手中夺出来,她就会大发脾气。这个时候,我会选择拿别的安全色彩感强的玩具和她换,大部分时间她都是接受的,而且1岁多的小孩记忆力也很短暂,很容易被当下的新东西吸引,这个法子基本都会成功。

如果不成功,或者当下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换,我会选择直接拿走,告诉她这个非常危险,不可以玩,并且一脸严肃,但语气平和。我女儿是这样,拿走的那一瞬间会嚎叫,但是拿走以后也就这样了,她会去找别的东西。

3.在外面玩不肯回家。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个经历,孩子在小区的滑滑梯玩,大人跟他们说回家了,明天来玩,孩子就是不听,要继续玩。强行抱走就在地上撒泼,这种情况我从一开始就有所准备。

1岁多的孩子其实精力有限,我在带她下楼玩的时候,一般留足40分钟的时间,并且陪她一起疯玩,通常在30分钟以后,她自己就会主动离场,这个时候我叫她回家,说我们先去喝点水吧,她也就走了。其实孩子都会有她自己的时间点,父母要去观察,每个孩子尽兴的时间点不同,找到了也就很容易被带回。

这个很好理解,就像大人看剧,看到一半尤其是剧情关键时刻,结果有人叫你去做别的事,对你而言又不是特别重要,大家肯定是不想去的,所以不要在孩子最想玩的时候带她走,孩子沉浸在玩耍中也是一种关注力的培养。


另外,我曾经也大吼过,后来发现没什么用,孩子依然不听,而且会哭得更凶,后来我就不这样做了,反而自己情绪平和,也不会对于小孩子的吵闹而上火,因此会更有耐心去处理。


一岁多的孩子我想发脾气大概也就是这些场景,反正我碰到的“大场面”大致都是这些,其他雷同的可以用相同手法来处理,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90后新晋辣妈,美帝留学海归,瑜伽老师,喜欢读书,写作,绘画,一个人独立带娃,我相信美好的生活,自然经得起各种折腾,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花酱的成长日记一起探讨育儿世界里的小乐趣。


一岁宝宝做的事几乎都是不该做的,他真的什么都不懂!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看着,如果他碰到不该碰的东西,要么强行拉走,要么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年纪,你和他说话他似懂非懂,必要时还是要用行动制止。因为太小,对什么都好奇,只要他能够着的,踮起脚尖他都要,危险的东西要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

至于引导,不能全由着他的性子来,这样他慢慢就会形成任性的性格,发脾气了,晾着他,家长要用表情让他知道,你也生气了,你是有脾气的!孩子虽然小,但已经有点会看脸了。

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娇惯,这样不是爱他是害他,一味的哄不是办法,只怕更会变本加厉。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早期教育尤其重要,要因材施教、灵活引导。大家都在学习的路上,边走边揣摩。


教宝宝管理情绪

首先要对宝宝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有不同的心理机制,只有掌握宝宝的成长规律,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0~6岁幼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探索期、反抗期和懵懂期。宝宝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家长的对策如下:

【0--2岁宝宝的心理特点】

因为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这一时期的具体起止时间并不确定。通常情况下,宝宝在1岁前就会生气、发脾气。这个时期的宝宝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他的探索之旅。无论什么事,宝宝总想去尝试,如果家长阻止他的行动,他会很不开心。同时,宝宝开始学习认识自己的情感,但还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愿。他没有对错的观念,不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如果做不了就会通过哭闹来表达。



【家长对策】

1.给宝宝做正确的示范,告诉宝宝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但家长不要强迫宝宝,对宝宝的期望应该符合宝宝的年龄。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了,宝宝才会少做错事。

2.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宝宝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将家里危险的东西收好,防止孩子意外受伤。

3.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忘记自己发脾气的原因。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好在宝宝即将发脾气的时候,及时用他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

4.向宝宝解释做某些事的后果,争取获得宝宝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拒绝宝宝。


标签: 一岁  不让  引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