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大奇怪行为 家长怎么处理,如何处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

98迷科 2024-03-31 1次阅读

1、孩子4大奇怪行为 家长怎么处理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的一些怪异行为让大人很尴尬。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家长只要找出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就行。

行为1:孩子特喜欢和别人亲热

孩子才2岁,但是看到别人家5岁大的男孩子就要亲人家,弄得人满脸湿乎乎的,避之不及,但是孩子自己没有觉察,让做家长的很不好意思也很困惑,宝宝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实,有的孩子天生有强烈的情感需要,这些孩子当中,有些会把爱藏在心理,有些则是喜欢热烈的表现出来,这样才会觉得自己的爱有了寄托。所以,孩子喜欢和人亲热只是在表现自己喜爱的一种方式,又因为年龄小,没法读懂他人的身体语言,不明白地方并不喜欢自己这样。

应对方法:可以教孩子一些表达情感和问候朋友的方法,最好是亲身示范给孩子看,例如,在邻居孩子过生日时,送一张小卡片或者一小盆花给对方。

行为2:特别爱发脾气

当孩子午睡起来后发现自己之前玩的小熊、小兔子、图书画册都不在桌子上了,而是被妈妈收进箱子里了,孩子就怒气冲天,哭闹不休,说妈妈真讨厌。其实,这是大人不理解宝宝对东西的摆放、睡觉时间、吃饭时间等生活中积累的习惯和规矩,每天看似例行公事的进行着,但其实宝宝通过这样有规律的平静生活是在把握一种安全感。如果突然多了些改变,会让孩子变紧张,然后通过怒气发泄自己的情绪。

应对方法: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习惯,等到孩子再大些能承受更多事态变化时再让孩子学习适应。不过,孩子依旧是希望能到点睡觉,到点吃饭,哪怕不能在外面玩得太久。家长若觉得孩子把玩具放得太乱了,那可以跟孩子商量下把玩具收拾下,更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让孩子适应自己做出的改变。

行为3:孩子特别喜欢引人注意

当大人在一边讲话时,孩子特别不听话,稍不注意他就大声喊叫,如果大人不理他,他还会摔东西。有时家里来了客人,孩子还会:霸占"着客人,围着客人说这说那的,让家长很不好意思,觉得对客人不礼貌。其实,孩子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是他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随着孩子迅速提高的感知,他的表现欲也不断增强,再不愿意被大人:冷落",而很多家长除了给孩子充足的生活物质外,精神上常常不够关注孩子。

应对方法: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然后努力理解并给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这样孩子就不会毫无意义的捣乱了。

行为4:特别爱整洁

才3岁的孩子就对家里的脏乱很反感,如果地方洒了一滴水,孩子都要叫妈妈擦掉,甚至自己也会拿抹布擦掉才会继续玩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正是学习和了解纪律和规范的表现,他们认为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所以就特别注意那些细节。如果大人平时有教孩子怎么处理自己制造的脏乱行为,那孩子就会很不理解大人自己掉在地上的米粒没捡起来这种事情。

应对方法:家长可以利用有趣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长大些再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边然后找时间再处理的,比如掉在地上的米粒可以等吃完饭后再清理,并且让孩子帮忙,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能干。(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2、如何处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

一个星期天,宝宝的妈妈有事要去同事家。宝宝缠着要一同去。妈妈因为路远而把宝宝留在家里。回来后,家里却不见了宝宝。妈妈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边喊边找,惊动了邻居的爷爷奶奶,大伙一起找呀、喊呀,可就是不见宝宝的踪影。而当妈妈心急如焚,精疲力尽时,宝宝却若无其事地从大衣橱里走了出来,看着大伙哈哈大笑。

宝宝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恶作剧,诸如此类的还有把水倒在火炉里浇灭炉火;故意把大人关在门外而不开门等等也都是恶作剧行为。

对待这种行为家长一般有这样几种做法:

1、是恼怒训斥,体罚痛打。家长不问缘由不论场合,声色俱厉,严辞呵斥,甚至拳脚相加,让孩子饱受皮肉之苦。

2、是溺爱袒护,轻描淡写。家长明知孩子的做法不对,可是却以孩子还小,大了自会好为理由不做批评教育,只想息事宁人地告诉孩子“不要再这样”了事。

3、是不认真对待,甚至曲解夸赞。有些孩子恶作剧的对象是别人,因此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点子多”,“机智能干”,而把它作为一件好事加以夸耀。

4、是探寻原因,批评引导。对孩子的恶作剧家长既不护短,也不粗暴处理,而是探寻其行为的缘由,指出其作法的错误或不妥处,引导孩子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显然,前三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第四种。

处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时,家长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从品德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恶作剧行为往往是孩子无意间偶然的灵机一动,并不是其品德意识直接而真实的反映。但不重视它,任其发展,也将养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处理这类问题的立足点。

2、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恶作剧的后果,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恶作剧是一种非理智行为,其后果总是事与愿违。家长要向孩子讲明其危险,引导孩子认识这种行为不光对孩子自身有一定的危险,而且给他人也带来一定的损害,从而教育孩子从小树立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要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注意区别对待。孩子恶作剧的动机有所不同,有的是对家长未满足其要求的报复,有的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认识上的局限,等等。因此,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区别对待,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引导的要引导,该教育的要教育。

4、发现孩子恶作剧时要及时处理,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同时要讲究场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乐于接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熊孩子出现叛逆 家长怎么处理比较好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才会出现叛逆,其实不是这样,孩子小的时候照样也会出现叛逆的情况,那么面对叛逆的孩子,家长该如何管教呢?

家里有娃之后,家长为了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可是操碎了心,尤其是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用尽了各种办法,但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甚至亲子关系越来越差,这让家长们很是头疼,其实小编是想告诉各位家长,孩子不是只有在青少年时期的时候才会出现叛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喊大叫,无理取闹,家长怎么讲都不听,其实这也是孩子叛逆的表现哦,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哭闹很是头痛,不明白明明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明白呢?面对孩子的叛逆表现,来看看父母们是如何处理的吧。

一、保持沉默 不要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教育孩子都讲究以理服人,不能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样只会给孩子留下一些不好的阴影,邻居家的小朋友总是很淘皮,小捣蛋鬼一个,刚开始孩子妈妈觉得小孩子有点小性子是正常的,没什么,谁知道孩子越长大脾气也跟着长,而且很爱发脾气,非常任性,谁的话也不听,孩子妈妈就改变了策略,在孩子又一次无理取闹的时候,这次妈妈不冲过去跟她讲道理了,而是选择了什么都不说,默默的在一边做别的事情,不管孩子哭闹的多厉害都不妥协了,也不哄孩子了,最后孩子哭闹了好久,哭累了,声音也没了,然后不哭了,见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过来哄她,等她不哭了,妈妈就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走到孩子面前问她哪里做的不对,告诉她,妈妈对她刚才的表现表示失望,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明白,还会主动去想自己刚才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三、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

教育孩子不容易,方法有很多,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商量好,要明白在处理孩子的坏毛病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战线,不能意见不统一,表弟年龄不大,脾气却很大,平时小姨就非常宠他,有次表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竟然离家出走了,不过他也只是走到外面马路上慢慢的走,还不时的回头看看妈妈有没有跑出来拉住他,当小姨想跑出去找人的时候,姨夫却阻止了她,也不让我们任何人追上去,他让大家都别去追,不然孩子会越走越远的,都没会追他,等会他就不敢往前走了,还提醒大家不要老惯着他,果然不一会表弟看妈妈没有追上来,就在那里走来走去,最后自己走回家了。

三、做好协商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国外的一些育婴专家会建议让孩子在家里的一个固定的地方去反省自己错在哪里或是站在固定的地方哭,这一点闺蜜就做的很好,闺蜜跟小孩子做了协商,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适当的给一些奖励,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或是孩子无理取闹的话就必须接受一些惩罚,其实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孩子思考之后再行动的好习惯,而且能减少的犯错的次数。

其实说了这么多,家长都是爱自家孩子的,那孩子也应该为自己的爸妈考虑一下,有时候孩子年龄太小,思考问题没有那么到位,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做一些工作了,让他们明白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相信等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好了,这样一来家庭会更美满的。(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4、家长要怎么对待孩子的退缩行为

莉莉4岁了,在幼儿园上中班。初到幼儿园时,她长得瘦小、单薄,吃饭也很少。同时,她也从来不与别的小朋友交往,总是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玩。

莉莉刚上幼儿园时,每次都是刚到幼儿园门口,她就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开始哭,老师只好使劲地把她抱起来,强行拉到班里。老师给她安排座位她不坐,给她玩具她不要,就是抱着自己的小书包,独自一人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哭。直到一个月后,她才勉强与小朋友坐在一起,但很少讲话,显得格格不入。

以后的每学期开学,莉莉都很难适应,每次新学期的前几天她都无任何理由地哭个不停,老师关切地询问她,她也一言不发。上课时,她也表现得胆怯和退缩,从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平时做游戏,也都是被动地参与,害怕老师向她提问,害怕老师让她讲故事、表演节目。

为此,老师和莉莉的父母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让她活泼开朗些、积极主动些,但似乎没有一点效果。

现在的孩子,有很多如同莉莉一样,都显得非常不适应社会交往和集体生活,这是典型的儿童退缩性行为。这类儿童在年龄较小日寸,父母除发现他们性格比较安静、不大愿意与小伙伴玩耍外,常常不易发现其退缩行为。而人幼儿园或小学时,退缩行为就会明显地暴露出来,表现为紧张、害怕、拒绝上学。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退缩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他害怕、羞怯不愿参加集体生活,不与人交往等造成的,但其实,还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1.父母的溺爱

孩子产生退缩行为,主要就是由于父母的溺爱。由于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溺爱,导致孩子在家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要什么给什么。但他们一旦进入幼儿园,就会发现在家里能轻易得到满足的许多需求,都将不能再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在集体中还有纪律、游戏规则等限制,这让孩子感到了不自由。而老师和其他的孩子不会像家里人一样处处让着他,以他为中心。于是,他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从而情绪低落,变得冷漠、怯懦。极力想逃回自己温暖的家,重新获得安全感。

2.孩子的内心过于脆弱

有些孩子~总对自己不自信,并有着独立性差、自我意识缺乏和自卑等不良心态。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害怕在集体场合、在与人的交往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和内心世界,害怕被人嘲笑、看不起,所以就会采取退缩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3.家庭关系不和

如果孩子的家庭关系比较紧张,那么同样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比如说,父母感情不和就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惊恐、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的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后就会没有安全感,对成人不信任,因此就想逃避各种公开场合。

4.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父母认为,在教育孩子时,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就会出现双方对孩子态度不一致,一个放任、一个严厉,一个粗暴、一个宠爱的状况。这也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惊恐的状态。这样的教育方式将迫使孩子采取退缩、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以适应环境。

5.身体素质较差

在幼儿园里,许多游戏都要孩子们跑跑跳跳,但是,由于有些孩子的身体虚弱,活动、游戏、学习时特别容易疲劳,因此极易烦躁不安。他们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完成或屡遭失败后,便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愿再参加集体活动。

严重的退缩行为会阻碍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身心发展,并且它也不利于孩子的认知、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那么,父母究竟该采取什么办法,来预防幼儿在社交中的退缩行为呢?

1.让孩子知道退缩行为是不对的

如果孩子一味地退缩,那么,首先父母就要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再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家庭是他最早接触的环境。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及父母的榜样示范,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良好行为的必要条件。充满关心和爱护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自由、幸福地成长,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母要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父母要尊重孩子。父母不要总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而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和伙伴,和他们共同玩耍、活动、探索,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孩子好的表现应给予赞赏、表扬;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错误言行,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应循循善诱,给予正确引导。

(2)父母应做个“有心人”。作为孩子的父母,需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有的父母不懂教育规律,孩子犯了点儿小错,就把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甚至又打又骂,结果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胆小、压抑或反叛的性格,也可能使孩子变得粗暴不讲理。

(3)长辈作出榜样。要想家庭和睦,父辈和祖辈之间就应该相互体谅,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欢乐祥和、尊老爱幼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多表扬孩子

假如孩子之前的退缩行为比较严重,但经过了父母的教育,他开始有所好转,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并适当提出新的要求。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注意导致孩子行为问题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尽量避免一些不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努力让孩子逐步提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孩子  行为  处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