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的20条医生提要,如何向医生描述宝宝的病情

98迷科 2024-03-26 3次阅读

1、夏季宝宝的20条医生提要

一、勿过多食用冷饮:冷饮是小儿喜欢的食品。一定要限制摄入量。过多摄入冷饮会引起小儿胃肠道疾病,也可伤害牙齿。冷饮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二、三十度。胃黏膜受到过冷刺激后,黏膜血管强烈收缩,胃内分泌紊乱。胃酸、胃酶分泌锐减,使胃的消化、杀菌、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儿童胃黏膜非常娇嫩,很易造成"冷食性胃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若冷饮不合格,还可造成细菌性胃肠疾病。过多食冷食还可影响小儿牙齿发育,尤其是换牙期。

二、食用熟食:夏季蚊蝇较多,细菌容易繁殖。食用熟食一定要倍加小心,尽量不食用熟食,熟食要经过高温后再给孩子吃。

三、不要食用剩饭:即使是放在冰箱中,也要加热后再吃。冰箱不是消毒箱,冷藏室中的细菌同样可污染食品。

四、避免肠道传染病: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如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性肠炎等,注意饮食卫生,是阻断肠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五、避免蚊虫叮咬:尤其是到野外游玩时,野外蚊虫有毒,小儿被咬后由于毒素作用,局部会出现严重的红肿。甚至发烧。另外,蚊虫也是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小儿,更易被传播上,即使是接种了乙脑疫苗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六、防止日光性皮炎:夏季日光中紫外线指数大,应注意避光。尤其是对小儿眼睛的保护。配戴太阳镜一定要注意太阳镜的质量,劣质的太阳镜不但不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线的辐射,反而会损害眼睛。涂抹防晒霜时也要注意质量和防晒系数。

七、预防哮喘:夏季花粉、粉尘、驱蚊药等等,都可成为过敏原,引发小儿哮喘。

八、慎用驱蚊药:以防夏季哮喘,或中毒反应。

九、预防"红眼病":不要混用毛巾,到游泳馆游泳时要注意馆内卫生。去年夏季,秦皇岛市中小学生有将近八成患"红眼病",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病程达半月甚至更长。主要是游泳孩子密度大,游泳池中水的消毒不及时。要常规使用滴眼液。注意隔离。

十、夏季穿得少,要注意小儿摔伤:尤其是膝关节是最易受伤的部位,而且不易康复,要注意保护。

十一、科学使用空调、电风扇:不要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一般情况下,室内与室外温度之差不超过7摄氏度。

十二、注意小儿皮肤护理:避免出痱子。

十三、生瓜果,生菜中可能附有虫卵:吃进后可在人体中生长、繁殖,到秋季时,虫卵变成成虫,是小儿罹患肠虫症、胆道蛔虫症等的主要原因。小儿不宜食半生食品,如涮海鲜产品、肉等,吃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感染上肺吸虫病。小儿手上和指甲缝中可存在蛲虫卵,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使小儿患肠蛲虫症。

十四、夏季通风:开窗睡觉时注意不要有对流风,空调的冷风口和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小儿吹,尤其在小儿出汗时更应远离风口。

十五、多饮用白开水:任何饮料都不能代替白开水。

十六、补盐:小儿夏季出汗多,适当增加盐的摄入。

十七、午睡:夏季日照时间长,晚间睡眠时间相对少,要让小儿午睡。

十八、苦夏:因夏季炎热,小儿食欲差,但消耗不少,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小儿生长需要。

十九、进商场、游乐场、冷饮厅、麦当劳等场所:室外是烈日炎炎,进入带有空调的场所时,小儿汗毛孔突然关闭,会发生外感风寒,很易患感冒。一定要注意小儿出汗时不要马上进入带有冷气的房间,要擦干身上的汗水,穿上长裤长袖衬衫;到室外后再换上短衣。这样虽然费事,却能避免小儿患病。

二十、防止小儿中署:夏季要让室内通风,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定时开窗通风一定的时间。不要让小儿在烈日下玩耍,多饮水。尤其是婴幼儿,家长总是怕着凉受风,往往穿太多,不敢开窗,造成小儿中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向医生描述宝宝的病情

一个网友描述::我家宝宝是我妈帮着带的,昨天我妈突然给我和老公打电话说宝宝发烧了,让我们快回家带宝宝去看病。我们俩都特别着急,到家抱起宝宝就往医院跑。看病的时候,医生问我们宝宝哪里不好,我说:‘发烧!’别的我什么都说不出来了,结果被医生好一通埋怨。"看病时需要怎么描述宝宝的病情呢?

宝宝生病,爸爸妈妈着急时必然的,但是,要尽量提醒自己不要慌张,否则在慌乱之下,很可能难以认真观察宝宝的情况,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不正确的做法。

仔细观察才能正确描述

发烧最为常见,妈妈要注意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烧到多少度,采取了哪些降温处理,处理后体温的变化如何。妈妈常见的错误做法是摸着宝宝手心、脚心或前额发热,就认为发烧了,而不用体温表测一测。如果宝宝咳嗽,要注意是一声一声咳还是一阵一阵咳,什么时候咳嗽剧烈;是否有痰,是否伴有喘息、憋气、声音嘶哑;咳嗽发生前是否有呛奶或吸入异物。

如果宝宝腹泻,注意大便的性状和次数很重要,要观察大便是稀水样的还是有较多的黏液,有没有脓血,脓血是一点点还是很多;每天大便次数有多少,每次排出是很少还是比较多;尿量是否减少,如果减少,大约比平时减少多少,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还是更多。

如果宝宝发生抽搐,在采取紧急处理(如:指压人中)的同时,要注意宝宝的面色是苍白还是发紫、抽搐时表现、持续了多长时间。总之,对宝宝的病情观察越细,能提供给医生的有效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不隐瞒,也不要夸大

在医生问诊是,妈妈首先是尽可能简单扼要地说出宝宝最突出的症状,然后,在医生一步一步询问下,客观地描述宝宝的具体情况。医生最怕遇到喋喋不休的妈妈,不听医生的文化,只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尽管说了很多话,但很难说到点儿上,医生还是搞不清宝宝的病情。

第二,要对医生实话实说,千万不能隐瞒病情。也有的妈妈认为把病情说得重一些,更能引起医生的重视,因而夸大其辞,其实这样反而会干扰医生的判断,甚至导致治疗错误。有些妈妈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说出家庭病史,这样也会给诊疗带来困难。其实,妈妈应该信任医生,如果真的有苦衷,可以跟医生说清楚,医生会替妈妈保密。还有些妈妈由于不相信其他医院的化验结果或诊断,在此次就诊时故意隐瞒就诊史,不提供外院的检查报告,造成重复检查,不但增加了诊断费用,还可能给宝宝增加痛苦,延误治疗。

3、为您的宝宝挑选一个合适的医生

  在分娩宝宝之前,您需要为您的宝宝选择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可以是家庭医生或小儿科医生。小儿科医生受过专业训练,专门医治从刚出生到18岁的孩子。向您的医生、家人和朋友询问有关为您宝宝选择医生的建议。您也可从医院的推介电话线、黄页电话簿或从您的保险供应商那里得到本地区医生名单。

  在做出选择之前,请先预约一些医生,前往进行面谈。这样有助于观察各个诊所的情况,因为您可能选择其一来为宝宝提供医疗护理。请提出如下问题:

  •诊所的开诊时间?下班后可否打电话给医生?

  •如果我的宝宝病了,当天就能看医生吗?

  •他们是否接受我的健康保险计划?

  •如何付款?

  •是否愿意接受我对托儿的想法?

  •如果诊所还有其他医生,医疗护理如何进行?

  与各个医生面谈后,选择您认为能够为宝宝提供最好医疗护理的医生。决定后,联系医生的诊所,告诉他们您的选择。

  分娩之后宝宝的护理

  您宝宝的医生将在医院诊访宝宝。宝宝要经其医生或一位医院的医生检查后才能回家。您出院回家时,医院将让您带上关于宝宝的首次健康儿童检查说明。宝宝在离开医院回家后,一星期内需要让其医生检查。

  做健康儿童检查时,您宝宝的医生将检查生长发育情况和查看是否有疾病症状。健康儿童检查将包括:

  •检查宝宝的体重、身高和头围。

  •询问宝宝行为方面的情况。

  •给宝宝做检查。

  •教您有关宝宝的护理、喂食、会发生什么以及何时该预约下一次诊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为宝宝寻找合适的医生

作为儿科医生和父母,我们完全认同现在一些父母为了寻找合适的儿科医生而对儿科医生进行“面试”的潮流。毕竟,在宝宝1岁之前,你至少要去拜访医护人员6次——而且这只是为健康宝宝做例行检查。在开始寻找儿科医生之前,你需要了解儿科并不是精确的科学。你所找的医生除了要在儿科方面受到良好的培训之外,一定还要认同你个人的育儿理念与风格,这对你是有利的。

你想寻求最好的?

我们也想把“完美医生”的细节标准写下来供你们参考。但是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因为医生也是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遇到一个没有怪癖和缺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正如其他人一样,医生们有好情绪,也有坏情绪;有些医生是交际高手,有些则少言寡语;有些医生有家庭和孩子,有些则没有;有些医生自己曾经哺乳过,而有些则没有乳房(说明一下,这不是在评论乳房的大小,而是在讨论y染色体存在与否的差异);有些医生是兼职的,还有一些医生则可以全天候诊。然而在这些特点中,没有哪个可以单方面决定他就是完美的医生。相反,我们建议你在选择医生时,最好把医生的性格因素考虑进来,这样你才能找到可以真正与之沟通的人。记住——在别人眼中看似完美的医生不一定就适合你。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说,在结束儿科培训开始私人会诊后,其中一个最难的部分就是想尽办法应对一个事实——并非每个来见我们的人都喜欢我们以及我们的育儿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和每个人都能相处得很好根本不可能,关键是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对象。

开始寻找吧!

你想让谁作为宝宝的医护人员,妊娠中后期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最佳时间。四处打听一下你所在地区的哪些医生比较受欢迎、受过良好的培训,而且住得离你不是很远。你会发现,除了朋友、邻居以及家庭成员之外,产科医师通常有很多建议。也可以向产科以及新生儿病房里的护士咨询——他们经常和当地的儿科医生打交道,知道谁的技艺最精湛以及谁有良好的医德。

在医护人员中选择

为了方便,在这一章中(以及全书)我们倾向于把宝宝的医护人员称为儿科医生。然而,要特别说明的是,有资格护理婴儿和儿童健康的专业人员实际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md(医学博士)和do(整骨医学博士)。如果医生的名字后面眼有md字样,那就说明他曾经就读于“传统”医学院。还有一些医生名字后面有do字样——表明他们是从骨科医学院毕业的。md医学院和do医学院都培养内科医师,而且这两种医生都要接受专攻儿童临床护理的专业训练。虽然这两种内科医师之间有些不同,但是他们都要进行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训练。

·拥有儿科委员会认可资格执照的儿科医生。拥有儿科委员会认可资格执照的儿科医生是从大学毕业,完成了4年医学院的学习,拥有至少3年“在职”儿科临床实习经验的内科医生。要被儿科委员会认可,儿科医生必须通过一项为时两天的、由美国儿科委员会组织的严格考试。

要想持续拥有这个资格执照,绝大多数儿科医生必须每7年通过一项委员会组织的考试,而且不断在儿科方面进行深造,以确保能够在儿科护理方面与时俱进。

·家庭医师。家庭医师可能是医学博士,也可能是整骨医学博士,而且他们和儿科医生一样毕业于医学院,并且拥有至少3年的“在职”训练(家庭医学临床实习)经验。和儿科医生一样,家庭医师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拥有儿科委员会认可的资格执照,而且每7年还要通过重审(即通过考试)。然而,与儿科医生不同的是,家庭医师的接诊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儿童。他们的头衔意味着他们可以接待所有年龄段的病人。

·从业护士。在某些情况下,你的宝宝可能需要定期看儿科医生或家庭从业护士。这些医护人员都是经过再教育的注册护士。那些专攻儿科的从业护士通常都经过了护理儿童的特定的高级训练。从业护士可以在医生的办公室里协同医生工作或者在医生的监督下工作。

不论你选择了谁,一定要确定他们有相关的培训和经验,当你遇到与健康、疾病有关的问题(很多问题是儿童特有的)时,他们能够给予指导。挑选过程

一旦你发现了一个(或者几个)意向中的医生,就可以给医生的办公室致电,看是否能够安排一次会面。你还应该询问一下这种会面是否是免费的,如果收费,那么这项费用能否通过保险支付。虽然许多育儿书籍和杂志都推荐了为医生准备的一整套标准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而且,在现实中,你所得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并没有医生的个人风格以及你们是否谈得来这两点重要。所以,在下面每个常见问题后面,我们都指出了一些应该考虑的要点。记住,你不需要找到当地最聪明或者病人最多的医生,而是找一个适合你、你的家人、你的育儿风格的医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宝宝  医生  夏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