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仪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遭到如此下场?

cht 2022-06-26 9次阅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钟会伐蜀时将许仪斩首,整件事透出种种蹊跷,这背后隐藏了些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百一十六回中,有一个情节耐人寻味。

那就是在钟会发兵灭蜀的时候,才仅仅经过南郑关一战,先锋就被钟会斩首。

在当时,众多将领只是为许仪稍微求了一下情,可看到钟会发怒,便都不再说话,眼睁睁看着许仪被杀。

我们可以看到,众将对许仪的死都不是很上心,说情也是例行公事。

那么,在许仪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遭到如此下场呢?

image.png

一、许仪之死。

事情要从司马昭伐蜀开始说起。

司马昭在弑杀魏帝曹芳,掌握曹魏大权之后。

为了减少物议,便依靠对外用兵,建功立业来树立声威。

司马昭最后决定对蜀汉用兵,可是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在群臣中,唯有钟会认为伐蜀必胜,所以被司马昭任命为伐蜀的主帅,率领十几万魏军主力出兵汉中。

在出兵的时候,钟会选拔先锋,许仪主动请缨,愿意担任。

许仪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父亲许褚是曹操的虎卫军的首领,在潼关之战中和马超大战,被称为“虎侯”。

钟会因此夸许仪为“虎体猿班之将”,任命他为先锋。

钟会给许仪的任务是“令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使阻碍。

如违必按军法。

当大军到达汉中的南郑关的时候,许仪想抢占关口,建立首功。

可没有想到的是,却被守关的蜀将用诸葛亮留下的连弩打败。

当钟会闻讯之后,亲自率领军马来查看时,也被卢逊以弓弩打败。

钟会在逃跑的时候,战马因为桥上的土塌,被陷住马蹄,只得弃马逃命。

卢逊赶来挺枪刺杀钟会时,多亏魏兵射伤卢逊落马,钟会才逃得性命,并趁势夺取关口,反败为胜。

战后,钟会以许仪没有完成自己安排的修理桥梁道路任务,将许仪斩首。

众将以许仪的父亲许褚是曹魏建国的来求情,钟会则说“军法不明,何以令众”,最终还是杀了许仪。

书中写道,“诸将见了,无不骇然。

二、许仪之死中的蹊跷。

我们看这一段情节,就感觉其中十分蹊跷。

钟会斩许仪的理由有点似是而非,而众将求情的理由也十分荒唐,这许仪可谓是死得不明不白。

我们先看钟会斩许仪的罪名。

表面来看,钟会因为自己的马蹄被桥梁陷住,险些被敌方所杀。

而许仪在担任先锋的时候,钟会给他布置的任务就是修整道路桥梁。

钟会因为桥梁塌陷,险些被杀,这个责任就应该是许仪的责任,所以钟会杀许仪是师出有名。

image.png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再看看当时的情况,就发现钟会杀许仪的罪名是多么荒谬。

这是因为这座木桥是在南郑关前的,许仪连接近都没有能够做到,更何来修整二字。

我们看到书中所说,许仪在到达南郑关前的时候,蜀汉的守将就将诸葛亮留下的连弩安装好,埋伏在木桥的左右。

等到许仪到来,被蜀军的连弩打败,连木桥都没能接近,让许仪如何去修整?

钟会是在许仪战败后,亲自率军来查看敌情的。

在查看的时候,遭受了关上蜀军的袭击,吃了败仗。

钟会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蹄陷在了桥上。

我们可以看到,在战斗从头到尾,许仪都根本没有修整这座在敌人控制下木桥的机会。

钟会用桥梁失修的罪名来杀许仪,许仪自然是比较冤枉的。

而钟会手下那些将领为许仪求情,提出的理由也是似是而非。

他们不是将许仪不能修整那座桥梁的具体原因向钟会说明,而是说许仪是许褚的儿子,请钟会看在许褚对曹魏有功的面子上,网开一面。

这实际上是已经肯定了许仪的罪名,没有一个人认为许仪是冤枉的。

在这种情况下,钟会不给许仪留情面,杀了他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

可是,我们作为局外人,就很难理解这件事了。

这不是钟会和他的部将一起陷害许仪,置许仪于死地吗?在共同的阵营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三、钟会杀许仪的原因。

我们看看钟会为什么要杀许仪。

首先,当然是许仪有过失。

钟会杀许仪是以没有完成桥梁修整的任务为罪名。

我们从上面分析来看,这个罪名是不恰当的。

不过实际上,许仪自身也有该杀的过失。

这个过失就是许仪到达南郑关后,贪功冒进,没有得到钟会的将令,就贸然攻打南郑关。

结果由于准备不足,被蜀军打得大败。

由此引出了钟会侦察被袭,险些丧失生命的事情。

钟会如果以贪功冒进,不听军令为由杀许仪,还是比较公正的。

image.png

可是,钟会却没有用这个罪名。

这是因为钟会在去南郑关侦察的时候,也犯了许仪同样的错误。

他比许仪深入更多,越过了木桥。

这才会在遭到蜀军袭击后,马蹄陷入桥中。

如果用贪功冒进这个罪名,钟会不正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因此,钟会才以桥梁失修的罪名斩杀了许仪。

其次,钟会杀许仪是为了立威。

在中国的历史上,凡是没有威望的将领,为了建立自己的威望,一般都要采取杀人立威的办法。

比如战国时的司马苴在刚刚领兵的时候,就请求君主派他的宠臣庄贾作为监军。

在出兵的时候,司马穰和庄贾约好第二天日中相会于军门。

第二天,庄贾迟到,司马穰苴就以军法斩了庄贾。

这样一来,全军上下无不对司马穰苴肃然起敬。

司马穰苴因此率军打了大胜仗。

钟会率领十几万大军伐蜀,面临的也是和司马穰苴一样的问题。

他虽然是司马昭的亲信,因为才能出众受到司马昭的重用。

而且在伐蜀时,因为只有钟会坚信伐蜀必胜,被司马昭不得已任命为伐蜀的统帅。

钟会虽然成为了十几万大军的统帅,可是他是书生出身,没有军伍的经验,他的手下那些将领自然对他有轻视之心。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钟会自然要杀人立威。

正好许仪犯下过失,还险些连累自己丧命,两件事积累到一起,钟会就拿许仪立威,将许仪斩首示众。

第三个原因,是许仪是钟会立威的最佳选择。

钟会要杀人立威也是要有选择的,他要杀的这个人,既要有一定的影响,还不能对自己造成危害。

从这个方面来看,许仪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是因为钟会是司马昭身边的亲信,他为了立威,就不能杀司马昭一派的人。

而且杀司马昭这派的人也没有意义。

钟会本身就是司马昭最宠信的红人,他再去杀个司马昭的重臣也震慑不了哪个人。

那么,钟会就需要在军中找一个替死鬼。

而这个时候的曹魏军,名义上还是魏军,可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司马昭的军队。

钟会和司马昭一伙,这些将领他自然不能杀。

那他只有找不是司马昭派系的人,而且这个人和其他的将领关系不深。

这样,许仪就浮现到了钟会的眼帘。

image.png

大家都知道,许褚是曹操的军的首领,他对曹操忠心耿耿。

而且,许褚眼里只有曹操,对其他宗亲都不放在眼里。

当年曹仁请许褚到屋里谈话,许褚只是见了个礼,就以曹操要出门回避了曹仁,这使得曹仁对许褚十分生气。

虽然曹操对许褚不交接外臣的做法很欣赏,可这也让许褚在人际关系方面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由于许褚的作风,使得他在曹氏家族中的人际关系不佳。

在曹操死后,他也遭到了曹魏宗亲的排挤。

我们可以想见,许褚的处境尚且如此,他的儿子只是依赖他的功业,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钟会要杀人立威,就正好需要像许仪这样的人。

他不属于司马昭的派系,算是曹氏派系的人。

可是他虽然身是曹氏派系的人,可却不被曹氏派系的人所认可,是被排挤的边缘人。

再加上他的身世、职位也比较高,钟会杀了他既可以立威,也可以警告曹氏派系的将领,还不会造成过多的后果。

因此,许仪在毛遂自荐担任先锋的时候,他的死亡就已经注定了。

而钟会手下的诸将为许仪说情时,也等于把话说得很明白。

许仪是曹魏的功臣许褚之后,不是司马昭阵营的人,钟会自己看着办就是了。

而诸将都是司马昭的手下,只是走个过场,在形式上求个情罢了。

结语:

钟会出师伐蜀,由于他的资历问题,军中很多将领都对他不服。

钟会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就采取了杀人立威的办法。

他所杀的将领,就是先锋许仪。

许仪是名将许褚的儿子,钟会以许仪没能完成自己赋予他的修整桥梁的任务,将他斩首示众。

钟会斩杀许仪也是有他的选择的。

许仪是属于曹氏的派系将领,而且在曹氏派系中,由于父亲的作风被排挤为边缘人。

钟会斩杀许仪,能够达到他立威的目的,还可以警告曹氏派系的将领,并且不触动司马氏派系将领的利益。

这对于钟会来说,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而在这个事件中,最悲惨的人就是许仪了。

许仪当初毛遂自荐担任先锋,应该是出于想用功绩来证明自己,重振许氏家风。

可是没有想到,自己成为了钟会立威的牺牲品。

从这一点来看,许仪的表现还不如他的父亲许褚,能够审时度势,选择合适的主人。

不过,钟会用桥梁失修的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许仪,也给他带来了副作用。

大家对钟会处置许仪的方式并不信服。

在日后他和姜维谋反的时候,这个副作用就显现了出来,钟会被他的部下所杀,这样也算变相为许仪报了冤仇。


标签: 许仪  下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