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问的四个尴尬问题 怎么答,常问7问题 宝贝更健康

98迷科 2024-03-20 12次阅读

1、孩子常问的四个尴尬问题 怎么答

当孩子问你一些尴尬的问题的时候,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回应呢?

对于这个世界,孩子们是如此好奇,每个小脑瓜里都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关于性别、生老病死还有大人们的私生活,等等。对孩子们的棘手问题,家长们都想给予最恰当的答案。

法国精神分析师克罗德·哈尔默(claudehalmos)解释了父母面对孩子:怪"问题时的尴尬,并给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孩子们都是提问高手。他们善于揪住大人们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爸爸,你以前爱你的妈妈吗?"还爱刨根问底::为什么白天以后总是晚上?"一个天真的问题后面,往往隐藏着稀奇古怪的后续提问,很多问题令父母难以回答。

多数父母为此羞愧:我竟然对付不了小孩子的问题!其实,你遇到的问题,别的父母一样会遇到—想要成为孩子的解题高手,相当不容易。

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

在所有让父母们退避三舍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显然是有关:性"的。父母们之所以无所适从,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去描述它——自己平时都难以启齿呢!向孩子传播性知识,还得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就要求家长用词准确,又必须婉转。

过于直白的解释可能会对孩子不利。让孩子直接面对一个被突然揭开的秘密,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观认识事物的必要空间,也因为词汇中带有某些情色成分,可能会把大人自己的性幻想灌输给孩子,偷走了孩子自己幻想它的可能。

因此,大人的用词应该:适当",既要让孩子了解,又不能过于详细清晰,以便孩子能继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知。人的成长,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经历认识事物的过程。

大人会本能地感觉到,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应灌输,而应尊重孩子的主观认知权利。大人也不愿让自己小时候的尴尬重演。那怎么说?解释到什么程度?

做父母的很难找到最合适的说法,于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是科学的讲解,跟孩子探讨具体器官的差异和功能,这种方式让大人感觉这个话题远离神秘;另一方面,则是隐讳,甚至有些情色的细节描述,或者自然大方地以自己为例—不过这种方式也还是灌输。

回答有关性的问题的确是困难的:孩子的小眼神早就注意到大人的慌乱不安—大人们自说自话地分析着,孩子却陷入沉默—这恰恰是家长们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这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很难开口谈性。

对父母们来说,孩子的问题往往唤起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伤疤或不愉快的经历。因此,在面对儿子: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问题的时候,有些母亲张口结舌,好像真的不知道答案。随后,她们意识到,孩子提的问题让时光倒流,自己突然被剥掉成年人的华丽外衣,成为从前那个在大人那里得不到答案、独自被谜团困扰的小女孩。

妈妈,我是不是也会死呀?

有关死亡的问题,和:性"一样,很难回答。告诉孩子:死亡是存在的",就差不多是要对他/她说:所有的人都会死,你会死,你所爱的人也会死"。对任何人来说,谈论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当下,对孩子回避死亡话题已经不容易了,很可能某一天,孩子在乡村的路上看到被压死的金龟子;也很可能,孩子从电视和他人的议论中看到和听到死亡,会突然对死亡有了概念—孩子会问::这只金龟子怎么不动了?"

大人之所以很难回答关于死亡的问题,并不仅仅因为怕让孩子受到惊吓,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原因。死亡,潜意识里有着太沉重的涵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死亡都是个比喻或是某种象征—意味着失去和遗弃,但是也折射出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自己的位置(地位、身份)。每个人承受死亡的方式根据各自对死亡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这种对死亡的理解往往是代代相传。

对有些人来说,死亡是无法忍受的,它意味着绝对的虚无,因为它是:什么都不存在了"的同义词。另一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并接纳了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也许是在大自然中,看到了果实的出生带来花朵的死亡;在人类生活当中,他们也看到了类似的继承和延续。

他们是如何认识这些的呢?通过兄弟姐妹的谈话,尤其是从小时候开始,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从爸爸妈妈到他们自己,看到一代一代的传承,每个人都在接受和变换自己的位置,以便别人能接替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个:正常"次序的一部分,能让他们给予死亡更:人文"的了解,而不是:没有"的同义词。

你为什么不再爱妈妈了?

另一类难倒大多数父母的,是孩子对有关大人私生活的提问。在这点上,真正的难度在于:回答到什么程度?怎样适可而止?要不要干脆不回答?

有关家庭事件的问题也会让大人烦恼,比如离婚。当孩子问::为什么你们不愿意在一起生活了?"家长要不要详细地跟孩子解释离婚的来龙去脉、谁是谁非呢?有时候,孩子和妈妈亲完脸,会冒出一句:妈妈,你不跟爸爸亲亲吗?"对这类问题,家长们既害怕直白的回答令孩子失望,又担心让孩子介入与其无关的事情。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孩子应该被告知与他有关的事情,但是仅此而已。

可以告诉孩子,父母离婚是因为相处得不够好,无法再成为:夫妻",但没有必要告诉孩子细节,尤其是有关私人间的恩怨和在卧室内发生的事情。同样,在:性"方面,孩子也有权利知道:性是存在的",性器官是如何组成的,以及父母也是有性器官的。但是,性生活的细节,孩子没必要看到和知道,这些与孩子无关。

但就是有不少父母很难把握这个度——它实际上基于辈分间的差异和禁止乱伦。也许,这些父母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没有告诉他们,长辈的私生活是禁区。另一种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轮到他们自己成为父母后,也不知跟孩子的界限要定在哪儿。

为什么我得比你们早睡?

当孩子质疑大人的权威性时,很多父母也会感到难以应付。为什么总是爸爸妈妈在命令这命令那的?你们能看电视看到很晚,为什么我不能?等等。大人在受到质疑和挑战时,甚至会动摇:说真的,我有什么权力来要求孩子?把这些强加给孩子?很多父母可都从长辈那里经历过权力的滥用。其实,这种问题处理起来,其标准在理论上来说还算是相当简单的。

你需要认识到,其他的父母在相同情况下也会和你一样,所以这不属于滥用权力,你是在尽做父母的责任。可以跟孩子解释清楚这是普遍规矩,孩子其实能懂,他们之所以质疑,仅仅是为了看看父母的态度是否强硬。

并不存在理想的答案

孩子的问题让父母经受严峻的考验,他们自己童年经历的影响无处不在—不得不独自应付的问题,总认为有最理想的答案,害怕让孩子走自己走过的路,害怕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无知……这还不包括那些错误的担忧::孩子太小,跟他/她说这些太早了!"

跨越自己的尴尬,勇于回答孩子的问题是重要的。一方面,你回答孩子的问题,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谈话对象,你尊重他/她,这对他/她将来树立自己的人格、建立自信很关键。另一方面,即使在当时,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你的答案,你也已经给了孩子:知情权",即去探索的权利和继续提问的权利—孩子因此才变得智慧。当孩子提问时,父母总能回答,那么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主动与父母沟通。

撒谎,最糟糕的回答

父母们总是担心,本应该给孩子的答案,可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经常对孩子撒谎。比如,爷爷奶奶的去世被解释为:旅游去了"。父母们应该知道,虽然真相会令孩子痛苦,但如果孩子能在帮助和陪伴下经历悲痛,对他/她并不是坏事。

孩子有权利知道亲人的死亡、分担家庭的哀痛、参加葬礼等,他们总是在这些事件之后变得更懂事和坚强,因为他们在家庭中有了真正的地位和身份。一个被谎言蒙蔽的孩子将处在危险之中,潜意识里他/她能感觉到大家在对他/她隐瞒真相,说明自己没有权利知道—他们对大人将不再信任。

2、常问7问题 宝贝更健康

现在是时候去医生那里进行婴儿健康测试了。当检查孩子这些问题时,你试图记住所有你想问医生的问题。我们希望您的问题不用问就能解决,但毫无疑问也可能有一些你仍然需要问的问题。婴儿健康测试就是个机会。下面是你咨询医生后需要问的问题清单:

1、孩子成长正常吗?和预期一样吗?

如果您的孩子没按正常成长路线成长也不要紧,关注孩子生长曲线是关心儿童专家们必不可少的工作。看孩子的生长曲线,掌握他成长趋势的总体思路。

2、孩子免疫能力好吗?

感冒,发低烧和小病都不能延迟免疫接种。记得在孩子10月大时,向医生咨询流感疫苗的接种。

3、孩子的饮食合理吗?

大多数家长担心他们孩子的饮食缺乏某种东西。这时是访问的好时间,既可以证实你的疑问,也可以获得纠正。获取饮食建议的来源有很多:杂志,祖父母,朋友和书籍。进行婴儿健康检查,并确认是否是好建议和指导。

4、这是孩子身体正常的表现吗?

任何问题都可能会出现,但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小问题,他们不是真的担心而是怀疑这是否是正常现象。父母会怀疑有趣的形趾甲,胎记等看起来不同寻常的现象是否正常,需要一些安慰,在健康婴儿测试时咨询这些问题。

5、孩子的血压正常吗?

如果你认为孩子的血压不会有问题,那就错了。当他们三岁时,就要把血压检查做为儿童健康测试的一部分。高血压引起的问题通常不会有一大堆的症状,或许这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的第一个迹象。

6、测试有必要吗?

孩子应进行的“常规”测试很少。在孩子1岁时,只对那些有风险的因素进行结核病皮肤测试和胆固醇测试。除了这些,你已经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常规护理意外的其他测试。

7、孩子技能发展正常吗?

一般发展分为四类:

o总运动技能。

o精细运动技能。

o社交技能。

o语音和语言发展。

医生会询问并观察你的孩子,以给你所有这些类别的反馈。所以平时多关注自己孩子,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用纸笔记录下来,确保你不会在健康测试时遗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常问的四尴尬问题 怎么答

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犹如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慢慢有了思想之后,对于周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感举,都是那么的好奇。为了探索其中的:秘密",他们会时不时向家长提出各种惊人的问题。

面对那些让爸爸妈妈觉得难以回答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很多家长选择了回避。如关于性别、生老病死还有大人们的私生活,等等。对孩子们的棘手问题,家长们都想给予最恰当的答案。

法国精神分析师克罗德·哈尔默(claudehalmos)解释了父母面对孩子:怪"问题时的尴尬,并给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孩子们都是提问高手。他们善于揪住大人们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爸爸,你以前爱你的妈妈吗?"还爱刨根问底::为什么白天以后总是晚上?"一个天真的问题后面,往往隐藏着稀奇古怪的后续提问,很多问题令父母难以回答。

多数父母为此羞愧:我竟然对付不了小孩子的问题!其实,你遇到的问题,别的父母一样会遇到—想要成为孩子的解题高手,相当不容易。

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

在所有让父母们退避三舍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显然是有关:性"的。父母们之所以无所适从,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去描述它——自己平时都难以启齿呢!向孩子传播性知识,还得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就要求家长用词准确,又必须婉转。

过于直白的解释可能会对孩子不利。让孩子直接面对一个被突然揭开的秘密,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观认识事物的必要空间,也因为词汇中带有某些情色成分,可能会把大人自己的性幻想灌输给孩子,偷走了孩子自己幻想它的可能。

因此,大人的用词应该:适当",既要让孩子了解,又不能过于详细清晰,以便孩子能继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知。人的成长,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经历认识事物的过程。

大人会本能地感觉到,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应灌输,而应尊重孩子的主观认知权利。大人也不愿让自己小时候的尴尬重演。那怎么说?解释到什么程度?

做父母的很难找到最合适的说法,于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是科学的讲解,跟孩子探讨具体器官的差异和功能,这种方式让大人感觉这个话题远离神秘;另一方面,则是隐讳,甚至有些情色的细节描述,或者自然大方地以自己为例—不过这种方式也还是灌输。

回答有关性的问题的确是困难的:孩子的小眼神早就注意到大人的慌乱不安—大人们自说自话地分析着,孩子却陷入沉默—这恰恰是家长们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这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很难开口谈性。

对父母们来说,孩子的问题往往唤起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伤疤或不愉快的经历。因此,在面对儿子: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问题的时候,有些母亲张口结舌,好像真的不知道答案。随后,她们意识到,孩子提的问题让时光倒流,自己突然被剥掉成年人的华丽外衣,成为从前那个在大人那里得不到答案、独自被谜团困扰的小女孩。

4、巧妙回答孩子提出的尴尬问题

“爸爸欺负妈妈了”

送女儿去幼儿园回来,杜玫就迫不及待地给朋友打电话,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儿差点让她背过气去:她和先生投入地做爱之后,意外地发现4岁的女儿站在他们的房间,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妈妈,杜玫不知道女儿到底在房间里呆了多久、看到了什么?但女儿似乎是被吓着了,回到自己的卧室怯怯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欺负妈妈?”

不少父母都遭遇过如此尴尬的场面,区别在于有的在孩子进入房间的那一瞬间迅速做出反应,来得及遮掩;有的则沉浸其中,让孩子看到了“重要章节或全貌”,没有挽回的余地。

设想一下,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该如何应对?是惊慌失措地尖叫着命令孩子“出去”,然后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或者找个时间正襟危坐地和孩子谈“性”;还是把它看作一个向孩子传达有关爱、亲密关系和隐私观念的绝好机会?

未雨绸缪是不可放过的一个程序。慌乱中让孩子离开以及随之而来的缄默,可能会使他因此浮想联翩。我们应该依照孩子的年龄、站在他们的角度建构他们所想的内容,将成人的猜想与孩子的真实想法交流。即便是同一幅“画面”,对4岁和7岁的孩子,解释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四五岁的孩子会直观地认为爸爸和妈妈在打架,或者爸爸在欺负妈妈;也许,他还会由此虚构出各种各样发生在你们卧室里的可怕的事情。这需要你纠正他的想法,给孩子一个父母之间表达爱的概念。你可以说:“实际上爸爸妈妈是在拥抱,表示我们彼此爱对方,就像我们爱你拥抱你一样。这时候我们希望单独在一起,不被任何人打扰,包括宝贝你。所以,下次我们卧室的门关着时,你别冒失地闯进来。务必先敲门,等我们答应了再进来。”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在家里也不例外。

六七岁的孩子能说出诸如结婚、接吻一类的词,但并不真正理解意味着什么。当他们目睹父母做爱的场面时,或许能朦胧地觉得爸爸妈妈是在表示友好,就像电视上的人表示亲密一样,但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何不穿衣服。如果孩子有这样的疑问,他希望得到坦诚的回答。我们最好对孩子说:“有时候,爸爸和妈妈裸着身子躺在一起觉得很舒服。当然,只有彼此相爱的大人们才可以这样做,孩子是不能模仿的,因为小孩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做类似的事会得病。”让他明白这是成人的行为。

回答孩子的这类提问,父母没必要脸红心跳、羞羞答答,在确认孩子想知道哪个环节之后,坦诚相告更能揭开笼罩在这上面的那层神秘面纱。不过,你没必要要告诉孩子其中的每个细节,一般情况下,简单扼要的答案就能满足其好奇心。8岁以前的孩子很少能了解性爱的过程,所以,爸妈在和孩子谈论任何有关性的问题时,应尽量形象地传达爱、感情、感觉和各种价值观,有坦诚与坦然的态度,在幼小的内心埋下“性是美好的,但性行为需要自我控制”的种子,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性观念。等孩子大些,父母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查询某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去图书馆或借助网络。

有一种再见叫“永远”

6岁的俏俏说爸爸是她最好的朋友。每晚睡觉前和爸爸拥抱一下已成了惯例。妈妈殷雪有时开玩笑说,她都要嫉妒这对父女了!俏俏希望假期到海南旅游,爸爸答应了,并预定了一家旅行社。不幸的是就在出发前两天,爸爸突然出了车祸,还没到医院人就没了。痛不欲生的殷雪不知如何面对,她觉得最难的是如何告诉女儿爸爸永远地离开了她们。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遭遇亲人辞世的伤痛,但生活中的“黑色”却不可避免地不期而至,死亡让我们无法回避,或许这也正是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回避死亡话题的理由。他们不应该被排斥在家庭生活的痛苦之外,就像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家庭生活的欢乐之外一样。孩子也需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也有为失去深爱的人恸哭的权利,因为只有直面死亡,体验悲伤,才有可能使孩子在慢慢懂得死亡的真正含义的基础上,珍爱生命。

俏俏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她心事重重:“爸爸已经两天没回家了,他不是说咱们一起去海南吗?”

渐渐冷静下来之后,俏俏妈决定用简洁的语言让女儿知道真相:“爸爸不可能再和我们一起出去了。他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了。”

“那个世界在哪儿?”

“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去的,只是有的人去得早一点、有的人去得晚一点。”

“那,我和妈妈也会去找爸爸吗?”

“会的,但要过很多年。现在我们必须好好活着,做一些我们该做的事。”

“是不是等我们死了才去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是的。”

“这么说爸爸死了?”

“是的。”

“他为什么不等我们一起死?他说好了我们一起去海南的,怎么说话不算数?”

“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爸爸也不愿意离开我们,他非常爱俏俏、也爱妈妈。”

“我想爸爸。”

“妈妈也想爸爸,妈妈也很难相信爸爸不和我们在一起了。”

“爸爸不会来看我们了吧?”

“不会了,但我们可以好好记着他。也许,在梦里,我们会见着爸爸。”

跟孩子谈论死亡时,尽量不使用委婉的话语,避免他们对人生如此的灾难产生误解,让他们知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却又无可奈何的事。如果孩子很难过,你不妨鼓励她哭出来,或把当时的感觉说出来;同时给她充满爱意的拥抱和关切的眼神,孩子会有安全感。 关于离婚

1、你是爸爸妈妈永远的宝贝从离婚那天起,棒棒妈就预感到这个消息对聪明的儿子保密不了多久。面对儿子困惑的眼神,她放弃了曾经和前夫的约定,对棒棒说出真相—“爸爸想单独有一个家,以后棒棒就有两个家了,妈妈这一个家、爸爸那一个家。”

“爸爸家里还有别人吗?”

“现在还没有。 ”

“那以后会有吗?”

“也许。”

“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们了?”

“不,爸爸爱你!妈妈也爱你!”

“你能肯定爸爸爱我吗?”

“当然,因为你是他的儿子,是他的宝贝。”

“这么说爸爸不爱妈妈了?”

“是不爱了。”

“妈妈伤心吗?”

“伤心。”

“那是爸爸欺负你了?”

“不能这么说,爸爸和妈妈都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爸爸为什么不能让着你一点呢?男人本来就该让着女人!”

“也许你爸爸认为让着我就等于承认自己错了,而实际上他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不肯让步。”

“你恨爸爸吗?”

“不。”

“那你们以后还会和好吗,就像我和滔滔闹了别扭后再和好?”

“不太可能。比如浩浩和洋洋,他们单独和你、和其他小朋友玩得都很好,可是他们俩到一起就吵架。他们性格合不来,很难说谁对谁错。大人之间有时也这样。”

当离婚已成事实,孩子有权知道他的家已不再完整,但父母对他的爱依旧,他在爸爸妈妈心中的位置是永远不可被替代的。

2、离婚不是宝宝惹的祸响响没有棒棒“幸运”,爸爸妈妈都执着地坚持各自的教育理念,分歧也从不避讳他,经常说着说着两人就当着孩子的面嚷嚷起来了。对与响响无关的事,他们也很少有不谋而合或商量后达成一致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两人乏了、累了、不想再吵了,响响爸爸拉着两个巨大的箱子走了,从那以后就没再在家里住过。

“可很多时候你们是因为我才吵架的。”

“其实爸爸妈妈争吵的真正原因是爸爸不同意妈妈的做法,妈妈也不同意爸爸的做法。响响是不是想爸爸了?”

“是。”

“那妈妈会和爸爸商量,让他经常陪陪你、带你出去玩。”

“我和爸爸在一起你会生气吗?”

“不会,只要你高兴,妈妈就高兴!

转自《三九健康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常问  问题  孩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