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孩子离不开肯定,张学友育儿: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98迷科 2024-03-19 6次阅读

1、家庭教育 孩子离不开肯定

有人说:“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年幼的孩子大多数时间跟父母在一起,孩子的一举一动就是父母的影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肯定非常重要,父母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点。

1.多鼓励孩子,他们更自信

无论是在外面遇到了难题,还是在家里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父母永远不要把孩子的事当成他们自己的事,而是要当成是你们亲子之间共同的事。孩子遇到了什么难题,父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给与孩子帮助和鼓励,哪怕只是蹲下身下耐心地询问一下,帮他们拿拿主意,他们也会变得更自信。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你可以建议他们先想一想,找例题给他们讲解一遍,然后对孩子做一个加油的手式,孩子多半就会了。而不是对着孩子一顿指责,问他上课干什么去了?

2.过多的指责伤害孩子自尊

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一点就透,也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少犯或是不犯错误,所以当孩子在你的重复之也没有把事情做好,或是又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时,请您以孩子的目光看世界,不要以成人的目光看孩子。如果你总是指着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孩子在自己心里就会真的想:“我真的好蠢!”不止是孩子的自尊受到了伤害,还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真的以为自己很蠢。

3.父母如何肯定孩子

也许孩子与你的期望的确有一些差距,但只要你平时多鼓励子,肯定孩子,每天一小步,将来就能跨出一大步。只要孩子勇气尝试,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父母都可以投给他们鼓励的目光,当孩子有所进步时,给与他们语言的鼓励,拥抱也行。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当然,以精神奖励为主是最好的,多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给与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孩子更阳光,更自信,这也是肯定孩子的方式之一。

4.父母不做犯的傻事

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自家的孩子这是父母最容易犯的傻事,只有不比较才快乐。别人家的孩子再聪明,再有用也是别人家的,自己家的孩子再普通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们切记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也就没有任何可比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张学友育儿: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歌坛巨星张学友前天以一个“好爸爸”的身份出席了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某品牌奶粉20年的庆典活动。在现场,这位“超级奶爸”兼“歌神”面对众多媒体不谈演艺事业,大谈“育儿经”。

专门为女儿写儿歌

既然此次身份不是一位歌手,而是一位好爸爸,张学友当然要传授一些“育儿经”。他说:“育儿的经验作为小孩子的父母一般都会有,我喜欢带小孩子,不仅是带,还要阅读他,这个沟通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我很希望建立培养跟小孩子沟通的机制,我觉得跟小孩子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他经常和自己的女儿做游戏,为此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活泼有趣的儿歌:“一支手指小毛虫,二支手指小白兔,三支手指大花猫,四支手指小天鹅,五支手指妈妈好,两只小手拍拍笑。”张学友现场具有亲和力的哼唱,博得全场掌声。

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平时人们只是看到舞台上风光无限的歌神,但是回到家里的张学友就成了“超级奶爸”。张学友说:“我半夜会起来哄孩子,给孩子换尿布,冲牛奶,喂她们吃饭。最头疼的就是吃饭,我五分钟就吃完了,可她们要两个小时,我就说‘求求你们了,快点吃。’我想问问专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张学友认为,爱小孩子,他们总是可以感觉到的。对于自己而言,爱和宠在一线之间。我自己还在学爱和宠之间的平衡。据他透露,和一般的父母一样,他也会打孩子。他说:“但是不会像我妈打我时那样狠打,我会把她关到她们的房间去,比如说两个星期不能吃糖果等等。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会担心他们犯错误,这个也是为了他们好。有的时候大女儿还可以讲道理,但是你毕竟要有一些惩罚的制度在里面,会让她知道她做这个东西会损失什么,我知道可以讲道理,但是她当时不会懂,要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才懂。”

艺人父母要放下架子

“星爸”难当,这是张学友的最大感受,但是他认为:“我们能做的只能尽量做,尽量去保护她们,我尽量让她们过正常小孩子过的生活,我觉得作为艺人的父母一定要先把艺人的身份放下,开始的时候很难习惯,可能你习惯了当爸爸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是这样。这时候你会让小孩子们觉得你只是一个唱歌的爸爸,他只是一个当售货员的爸爸,小孩子只会这样看他们的父母,所以基本上大家就没有分别了,只是我们心理上必须要把这个放下。”

爱家人重于爱工作

在娱乐圈由于工作时间的不确定以及其他种种因素,艺人们很难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完美地调整好,可张学友却是个特例。张学友认为,先不要管自己是做什么行业的,先要把家庭的事放在时间表的上面,工作是一定要工作的,时间表上除了家庭剩下的就是工作。但是有了小孩子之后你的重心就会偏,会偏小孩子多一点,陪她们玩、交谈、唱歌和读书。张学友说:“一个人分配时间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家人然后再考虑工作。工作固然重要,但工作永远做不完,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但现在好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家庭教育让孩子听话

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听自己话,可孩子偏偏把父母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当成耳边风。

“孩子怎么这么犟呢?我们说了那么多都是为了他们好,想想看,如果是别人的孩子,我会对你说那么多吗?爸爸妈妈不会害你的!”在教育子女无效后,父母真是满肚子的苦水无处说。

怎么能让孩子听话?假如世上有让孩子听话的药,估计父母们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买回家在第一时间给孩子吃的。可世上那会有这种药呢?还是看看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们有什么新鲜招数吧!

孩子不买父母的账

一位母亲抱怨:“我一直非常注意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他的缺点,我会想办法让他尽量改正。为此,我天天讲,月月讲,真是磨破了嘴皮子。刚开始我说他,他还听,慢慢的他就对我说的话不予理睬,不当回事。现在我无论说什么,他都好像没有听见,无动于衷。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方法来管教他……”

原因分析: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这位母亲的苦恼其实是孩子对反复出现的某类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导致心理反应迟钝或弱化,甚至不起反应,这是目前很多父母共同面临的一件头痛事。

针对众多父母头痛的事情,重庆市妇联儿工部的屈部长表示:从《重庆市父母学校系列教材》的研究来看,造成孩子心理慢性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因为很多父母都不会批评孩子。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批评孩子简单化

有的父母养成了随口批评、责骂孩子的习惯,不着重说明孩子过错在哪里,也不分析过错的原因,而是更多发泄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孩子必然把父母的批评责骂当作耳边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将过错与人格混为一谈

当孩子有了过错以后,父母批评孩子不是对事不对人,而是用简单地否定、粗暴地训斥、讽刺来对待孩子。如“你真是笨,一辈子没有出息”,“现在就学会了撒谎,长大后不知道成什么样子”。这类语言最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甚至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求全责备,要求太高

有的父母往往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不是站在发展的立场上,宽容的接受孩子由于缺乏经验与能力而犯的过失,而是小题大做,大发脾气,并且将孩子以往的所有错误重新数落一遍,引起孩子反感。

专家支招:应该着重鼓励

·批评对事不对人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当对孩子有全面的认识评价,既看到孩子的过错,又看到孩子的优点长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应当向孩子解释为何受到批评,如何改正,避免再犯错误。

·使用有效的批评语言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简明扼要,而反复唠叨是其中的大忌。

因为反复雷同的讲话内容,对孩子缺乏刺激的新鲜感,使孩子心生厌烦。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重复一下,一般的事情父母只需要说一遍就可以了。

·批评要慎重

批评用得过多过滥,会带来十分不良的后果。所以,从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观点看,父母应该着重鼓励,少施惩罚批评。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父母不宜运用惩罚批评:

1、孩子能力不及的事情;

2、正确与错误还没有弄清楚的事情;

3、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

4、孩子已经认错,很努力地用行动来补偿,有羞愧的表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庭教育要先了解孩子

故事一:支配狂阳阳

5岁的阳阳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妈妈索要一个“音乐坦克”妈妈说不买,阳阳沉默片刻便开始大吵大闹起来。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阳阳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音乐坦克”上了:他一把将妈妈递过来的“音乐坦克”扔到地上,用脚踢妈妈、踹“音乐坦克”,甚至对过来劝说的售货员又抓又打,围观的人越多他越闹得欢。这时,“音乐坦克”似乎早已在阳阳的视线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显然,阳阳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已经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导致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具有支配狂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上例中的阳阳,后来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获得“音乐坦克”,而是通过吵闹、撒野的方式来引起周围人对他的关注。

特别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宠爱过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视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对策

防胜于治。下面这些及时而恰当的早期教育相信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

·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绝不能因疼爱孩子而不断无原则地满足他,不管合不合理。比如,孩子挑剔食物,不妨就让他饿一饿,绝不额外给食物,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比如在家通过食物分享、角色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核心。

·树立起父母的权威。

当发现孩子开始有“支配狂”的行为苗头时,应当明确告诉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让孩子能够看到并领教父母的权威。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心理障碍,纠正起来就绝非一日之功了,建议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故事二:小心眼的甜甜

大年初一,奶奶给甜甜和她的表哥各准备了小礼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把自己的礼包摔到地上,扑上去抢紫色礼包。奶奶忙把两个礼包当着甜甜的面拆开,原来是两盒一模一样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为笑,甜甜妈却愁上心头: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

细细想来,甜甜的嫉妒情绪存在已不是一两天了。4岁时,邻家孩子有一架钢琴,而甜甜只有电子琴,甜甜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到邻家做客时,她竟逮着钢琴发泄般地乱弹一气,甜甜妈当时虽然制止了她的恶劣行为,却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绪。

到了6岁,甜甜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有一次,同学娜娜向她借辅导书,明明甜甜昨天刚买回家,她却说没有。甜甜妈问她为何要说谎,甜甜毫无愧色地说,谁让她什么都比我强,我就是不想借给她!

面对女儿如此强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妈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充满不甘,这时,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妒意就冒出来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对策

·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嫉妒:

假如发现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为“可耻想法”予以打压,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扭曲;鼓励孩子说出来,才是舒解孩子内心压力的最佳途径。合理地解决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励孩子化嫉妒为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机智地诱导:

有些腼腆、内向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他会把不甘和不满压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发脾气,借题发挥。这时父母很容易较起真来—我就不信戳不穿你这点小把戏!但专家认为,点破大可不必,不妨让孩子与被嫉妒的对象一起生活一两天,让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对方也有烦恼,也有得不到的东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三:玩忽悠的小强

小强5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他满心欢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出了门,到了肯德基店门口,却突然说不想吃了。“为什么?”“我不想浪费那么多的钱。”小强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感动,觉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劝说小强进去,但小强坚持己见,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于是爸爸妈妈也只好作罢。过了一会儿,小强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小强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小强不时地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说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实际上,小强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怕你们不让。”小强终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当爸爸妈妈向他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小强才将真实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原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价格不菲的玩具。

分析

孩子之所以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源于爸爸妈妈一向限制孩子买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玩具。孩子害怕失败,所以只好与爸爸妈妈玩忽悠。爸爸妈妈给了孩子一种“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实现”的挫折感,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对策

·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妈妈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

·如何满足孩子的愿望有个度的问题,比如,如果周围的孩子都拥有众多的玩具,我们又如何限制自己的孩子期盼获得喜爱的玩具的愿望呢?给孩子适当的成就感与挫折感都是必要的,孩子需要宽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环境来磨炼良好的心态。有着良好心态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对社会,并最终走向成功。

贴心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父母教养是否得当的反照。要想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软硬兼施地去改变孩子,而是更多地窥探孩子的心理,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改变自己。

转自《三九健康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孩子  离不开  家庭教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