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从“心”开始,基本礼仪有哪些

98迷科 2024-03-17 6次阅读

1、礼仪教育从“心”开始

所谓的礼仪,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应该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

我的女儿在3岁半时鹦鹉学舌般地学会了说“对不起”,当时的确是让我高兴了一阵子 。但我后来发现,一旦她做了错事,她就会没有一丝愧疚、轻描淡写地说:“我说对不起总可以了吧。”于是,我一直在找机会让孩子真正理解“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真正意义。

女儿的舞蹈表演一直很精彩,有一次,幼儿园举行大型的文娱表演,我是答应了女儿到时候一定会去观看她的演出的。但后来因为我没能抽出时间错过了,当晚女儿在埋怨了之后,一直沉默不语。在她睡前,我坐在她的床前,真诚地对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的演出非常的精彩,我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宝宝的出色表现啊。错过你的精彩表演,妈妈感到伤心,更为没能实现诺言感到对不起你。对不起,宝宝。”孩子听完,紧紧地搂着我,哭了。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可能是完人,在做错事的时候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这才能让孩子真正懂得“对不起”别人不是件轻描淡写的事。

同样,在孩子帮助我递过一件小物事时,我也会诚恳地说声“谢谢”,在孩子扑向刚下班的我并说“妈妈好”时,我也同样表现出格外的兴奋。渐渐地,孩子不再随随便便地滥用礼貌用语了,她懂得了这些词汇所传达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

女儿刚入幼儿园时,经常因抢夺玩具而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这也是同龄孩子普遍的特点。我也曾简单地告诉她要懂得谦让,但效果并不好。她曾对我说,谦让并不让她高兴。我明白,孩子没有在谦让这种交际方式中感受到快乐。现在有些父母也会对孩子说:“如果别人要抢你的玩具,你可以对他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其实,合作是社会礼仪活动中更为复杂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一起玩”要比谦让更难以应对。于是,我对孩子的“改造”首先从谦让开始。

平时,我每天都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同玩耍,但这回我把自己的角色稍作了一下调整,不是“陪”,而是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一起与她玩。我会对她说我也喜欢那些可爱的玩具,甚至把她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过家家”。起初,我也与她及别的孩子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后来有一天,我对她说:“本来我们玩得很高兴的,但跟别人抢玩具不是件高兴的事,怎么办呢?”过后,我看得出来,她也在想这个问题。终于有一次,在与别的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女儿把一个玩具让给我玩。我马上表现得异常的兴奋,并大声对所有的孩子说:“言言(我女儿的小名儿)真好!她太让我高兴了!明天我还要和她玩!”我的异常兴奋感染了女儿及其他孩子们。爱玩的他们发现谦让原来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渐渐地,在我与他们的游戏中,谦让成了很常见的事,而在此基础上,女儿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时也很少发生矛盾,谦让促成了她与伙伴们的合作。

还有一次,我带女儿与大学同学聚餐,在座的其他同学也有携带孩子的。聚餐的地方围有不少对于孩子来说很好玩有趣的东西。席间,有的孩子就在那乖乖地坐着,不时斜眼看看自己的父母,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我的女儿则东跑西跑,兴奋得不时惊呼雀跃,还不小心打碎了别人的酒杯。对此,我没有像其他父母严厉批评,而只是让她下次小心些。之后,曾有同学出于好心劝我好好管管孩子,不可娇惯,还说看看人家孩子坐在那多安静、多乖。但我的同学却不知,这次聚餐我心里很不好受,不是因为我的女儿的好动,而是因为那个安静的孩子。

那个好心的同学说什么大人交谈时小孩子要安静、吃饭时小口进食等,我感到不解。为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就得安静,而不是大人们给孩子让出空间?成人聚餐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或者交际,而玩闹对孩子来说则是件享受的事,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呢?为什么孩子打碎酒杯就应该挨骂,而成人不小心打碎酒杯也很常见,又有谁责骂了呢?

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扼杀孩子的天性能更残酷的了。我不能说我的女儿在未来就一定会比那个安静的孩子优秀,但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快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基本礼仪有哪些

中国是个礼仪大国,因此基本的礼仪还是需要了解的。那么,宝妈需要教给孩子的基本礼仪有哪些呢?

1、仪表容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2、言谈举止。跟别人说话要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还要注意站姿和坐姿。

3、公共场合要注意秩序,不大声喧哗、不插队。比如在电影院和图书馆里,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身前的人。乘公共汽车要主动给儿童、老人及病残者让座等等。

3、涉外礼仪有哪些

在国际交际中,礼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许多外事活动,往往是通过各种交际礼宾活动进行的。

 一般来说,各种交际活动,国际上都有一定惯例,但各国往往又根据本国的特点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从而使得我们在对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谈吐:在与外宾交谈时,表情要自然,态度要诚恳,用语要文明,表达要得体。别人在与他人个别交谈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交谈中若有急事而要离开时,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在与外宾交谈时,不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履历、婚姻、薪金、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同外国人交谈,最好选择喜闻乐道的话题,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大家都会感兴趣。这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能受到普遍欢迎。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该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

 举止:在外事活动中,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要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能不拘小节。站时,身体不要东歪西靠,不要斜靠在桌面或倚靠;坐时,姿势要端正,不要翘脚、摇腿,也不要显出懒散的样子,女同志不要支开双腿;走时,脚步要轻,如遇急事可加快脚步,但不要慌张奔跑;说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也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

4、那些不可少的餐桌礼仪

礼仪从古至今都是很重要的,不幸的是,现在的家长似乎并没有在教育孩子知礼仪这方面做出太大的努力。孩子是彬彬有礼的,不仅对孩子的表象来说很重要,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他们更好的在社会生活,同时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没有人天生就是懂礼貌、知礼仪的。他们需要通过他们的父母来了解礼仪,家长需要做好榜样,以便他们的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模仿父母对相应情况作出反应的方式。我们要教导孩子在公交车上站起来,给一个年长的人让出座位,尊重我们的长辈,在和别人说话时,经常使用“请”和“感谢你”。

不幸的是在今天许多家长都太专注于提高自己孩子的纪律性,并不会教他们礼仪的基本知识,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成年人每天抱怨孩子不尊重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但没有任何人处理这一问题。

1.为什么礼仪消失了?

良好的餐桌礼仪为什么从社会消失了?

许多父母责怪电视和电影文化或者责怪数字时代,虽然这些确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最终责任还是在于父母。

孩子们成长在这个时代里,父母都是非常严格的,有太多的规章制度,父母难以接近,不幸的是这导致孩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叛逆。作为父母,照顾后代是你的责任,但同时确保你自己是平易近人的,你要做他们的朋友,才能实现一个良好的和健康的平衡,并教他们如何以良好的举止对待他人,否则我们文明社会的未来是注定要失败的。

2.为什么是礼仪如此重要?

举止,包括餐桌礼仪,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习做好学校科目和运动是很重要的,但是彬彬有礼的孩子是更受欢迎的。人们更愿意花时间与那些举止优雅的人相处,而不是喜欢粗鲁,无礼的人。这些不具备良好餐桌礼仪的人会发现自己会被排除在邀请吃饭之外,无论是在朋友的家里,还是在餐馆都不会得到邀请。孩子如果不尊重别人并且不讲礼貌进入学校后会更麻烦,因为他们将不尊重教师。

3.如何教你的孩子学会良好的餐桌礼仪

良好的餐桌礼仪能够展示社交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良好的餐桌礼仪奠定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将对他们非常有利。

正确的餐桌上的礼仪需要分阶段进行授课:

*教孩子使用简单的短语,如要求在餐桌上使用“请”和“谢谢”。

*三岁开始教他们正确地使用各种餐具。

*孩子们喜欢模仿大人,所以一定确保自己使用正确的礼仪,使他们能学到正确的餐桌礼仪。

*证明给他们应该如何把握和正确使用餐具,开始用勺子,然后学习叉子,最终学习刀子。

*坐直,并在进餐时不要把手肘放在桌子上。

*吃饭时要礼貌的交谈,并确保说话的时候嘴里没有食物。

*确保你吃完所有的蔬菜,让你的孩子模仿你。

*如果你有打喷嚏,把你的脸远离桌子,用餐巾捂住嘴,并说“对不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礼仪  教育  开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