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三杰论,展现出善于用人的博大胸襟与格局

cht 2022-06-07 9次阅读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西汉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汉纪三》记载,高帝五年,刚即皇帝位三个月有余的刘邦,首次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

庙堂摆酒,对此时的刘邦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开国功勋们正在盼着封赏,等着他拿说法呢。

这事要是谋划不好,轻者要出乱子,重则将动摇大汉帝国的根本。

image.png

在当时,虽说开国功勋们虽然已经急不可耐,但刘邦却不能操之过急,一则封赏之事关系大汉帝国的秩序,而这个秩序尚没有成型;二则封赏之事关系众多人的核心利益,刘邦要做的不是将一碗水端平,而是要将一锅滚烫的水倒出来,然后按照指定的方向流,简而言之,这么大的事,要先开道,先定调子,不能让开国功勋们想当然。

庙堂大宴的氛围很是喧闹,喧闹中弥漫着开国功勋们对封侯拜官的渴求。

只是,酒过三巡,当刘邦真正开口说话时,他却只字不提论功封赏的事,而是当众出了一道题目。

刘邦出了怎样的一道题目呢?

我刘邦因何能得天下?项羽又何以失去了天下?

image.png

在刘邦的帝王生涯中,这一刻很经典,更浓缩了他深不可测的庙堂权术。

在这个时候,真正的聪明人一定会选择沉默,而站出来说话的,也一定只会去说一些走过场的恭维话。

《资治通鉴》记载,席间只有高起、王陵站出来说了几句颂扬刘邦,贬损项羽的漂亮话。

有这几句漂亮话当台阶,对刘邦而言已经足够了,因为他要的不是君问臣答,而是君问君答。

于是,刘邦紧跟着就说出了这一段一再被后世引录的名言——“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人民,供应军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杰,但是我能用他们,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得天下。

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这是他为我所擒的原因。

众人听了这“三杰论”,无不为刘邦善于用人的博大胸襟格局所折服。

image.png

之所以说刘邦的庙堂权术深不可测,原因就在这里,展现所谓的胸襟格局只是其表,刘邦真正想要的是折服群臣的同时,开出他想要的道,定出他想要的调子。

这一段话是刘邦的肺腑之言,但一定不是即兴之言,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帝王决策。

既然如此,刘邦通过“三杰论”到底想开什么道,定什么调呢?

三杰论,前两杰是文官,后一杰是武将,这个次序无疑是告诉众人,大汉开国之后,政治高于军事,文臣重过武将。

即将到来的封赏一定是文臣重过武将,又或者说,武将封赏那是一定的,但封赏的标准一定比你们想象的高。

细细品来,刘邦这一问一答,真是既开了道,98迷科,定了调,关键还给众将泼了一盆让他们折服的冷水。

这种谈话的艺术,人格魅力中藏着利刃,不知被后世多少大人物模仿过。


标签: 刘邦  西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