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被过度吹捧,没必要拍第二部,《赤道》就值6.3分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4-02-05 12次阅读

《赤道》从开头到结尾都充斥着两个字,假、小。

假是不能信服,一部电影,若做不到信,逻辑上就漏洞百出。

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被过度吹捧,没必要拍第二部,《赤道》就值6.3分真相究竟是什么?

小是格局小,没大国崛起的视角,就像古天乐拍《明日战记》一样,外星生物都入侵地球了,最后却成了抓卧底。

片中是核危机,这个级别的危险事件,第一时间是上报中央,而不是香港能处理的。

遇到这种危及地区安全的局面,驻港部队可以不经过特首,直接由中央下命令,这是明明白白写在基本法里的。

其次,核武器是韩国发明的,这一点更是荒唐至极。

韩国就是美国的军事基地,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能力研究核武器,但凡动一丁点心思,美国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流氓。

在核问题上,五大流氓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别有想法,否则快递到家。

最后,北京来的一车核专家在香港被赤道一伙团灭,香港竟然无动于衷,宋鞍也若无其事。

真不把蓝星五大神兽中的上三常当回事啊,真当中国是伊朗啊,这可是重大事件,完全是宣战的挑衅。

恐怖组织是滥杀无辜,但不代表他们没智商,杀这种级别的专家也只有五大流氓中的某一国敢这么做。

基于这三点,《赤道》这个片子就不成立。

但真按这么拍,也不是有人说的几分钟就结束了,而是导演和编剧能力有限,无法承载宏大叙事的电影,构思不出超出他们思想范围的文本。

诸如此类的影片并非没有,如《奇爱博士》《横空出世》。

但《赤道》的视野决定了它的上限,汇集两岸三地和外国演员,本想整一出国际视野的宏大叙事,着陆点却依然是警匪片的模式。

即便是警匪片,里边的悬疑推理也极其儿戏,一出场就表明他肯定有身份。

随着剧情提到赤道,十有八九就是此角色,事实上确实这样,没有什么反转,更没有无间道。

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被过度吹捧,没必要拍第二部,《赤道》就值6.3分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类电影找大明星演大boss就得做好藏,不然所有的惊喜都会化为乌有,或为他安排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来我往,精彩非常。

可导演的解法居然是香港、韩国、中央都被玩弄于股掌之中,毫无还手之力,就算结尾挽回了些面子,主动权依然在手中,这种单方面的碾压看着不过瘾。

但作为警匪片,《赤道》也不是一无是处。

至少有近年来港式警匪片少有的凌厉,不设置死于话多的啰嗦桥段,全都干净利落,杀伐果断。

出场的角色,不论大小,只要到了你领盒饭的时候,绝不拖泥带水,能做到这点很难得,有太多导演并不懂做减法。

既然缺点这么多,还是一部两小时的预告片,《赤道》是如何被神话的?政治隐喻,与《省港旗兵》这种单线头不同,《赤道》是双向思考,香港的未来究竟在谁手中。

韩国人是工具人,也许池珍熙没死有其他暗线,但与香港的未来关系不大。

唯一有点联系的是开场的坠毁飞机上的美伞兵衣服,可能这次事件的真正主谋是美国。

除他们之外,《赤道》中有三股势力,香港人(教授),香港警察张家辉(李sir),中央代表王学圻(宋总)。

教授一直强调香港是自由民主的,外人不能强行干涉,应该让我们自治。

可他口中的义正言辞却掩盖不了他背后的丑陋面孔,看似为了香港,实际是为他的恐怖行径背书。

此类人在香港存在,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这一点,部分港人的心态的确如此,他们要自由,不要管制,要个人尊严,不要集体主义,无非就是因为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急了,便想乱中牟利。

李sir代表的是小民行为,只要事故不在香港,其他事情都不在乎。

所以他至始至终都在抓犯人,让核武器离开香港,让香港由他们自己来法治,甚至不惜动用暴力。

从他自身的角度出发,这么做似乎没错,我们解决,你别插手。

可像他这样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家思维,遇事不能单想撇清关系就高高挂起,还要有大局观,香港的背后是中国,而非仅是香港。

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被过度吹捧,没必要拍第二部,《赤道》就值6.3分真相究竟是什么?

最后,李sir被赤道干掉了,导演应该是通过这个片段传达一个观点,李sir不是香港的最优选,而制造危机的教授也不是。

那宋总呢?教授对其不信任,李sir被迫接受,心中也有不服。

电影交代的很明白,如果第一时间将核武器运出香港就没有之后的那些伤亡。

可宋总的出现让香港处于混乱,各方势力在此交手,香港俨然成了战场,等香港恐怖事件频发,他却又神奇的消失了。

导演借此表明中央好像也不是最终答案,但与教授和李sir不一样的是导演并不是一味地否定。

反而解释了他的这种行为,因为宋总是站在高处看待核危机,以外交方式处理,用强硬手腕掌管,要的是地区的话语权,香港的长治久安,不是一时的太平。

只不过,导演没按这种剧本发展剧情,而是让宋总在后半段隐身,还是让香港人自己去搞定,结果显而易见,香港是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未来却危机重重。

尽管最后导演又安排宋总出场,但仍旧充满了纠结、矛盾和质疑。

到底谁才能决定香港的未来,谁才是最适合香港的舵手?导演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他也不能确定,《赤道》最大的看点就在于此,有局限,有黑点,有私货,也有讨论。

由此来看,《赤道》已经不需要第二部了。

虽然野心很大,落地不足,但导演把想讲的东西都已经讲清楚了,再拍就是画蛇添足了,无非顺着警匪片的套路上演兵匪对决。

只是根据《赤道》分析,导演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填坑也没有很大的必要,《赤道》之所以后来被捧,是因为脑补,什么都说明白了,《赤道》就不会被反复提及了。

当然,也不要把一切都推给审核,为续作的难产找一个借口,阴谋论虽是互联网的主旋律,但赚钱才是港片的第一要素。


标签: 最新  上映  电影  简介  过度  吹捧  必要  二部  赤道  就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