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历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4-01-15 13次阅读

溥仪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经历也是非常的传奇的了。

溥仪虽然曾经是皇帝,但是很显然他和古代其他的皇帝有很大的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清朝之后不再是一个封建王朝,因此很多制度也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

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历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古代皇帝死后,都会给他们上谥号,以此来评价他们的一生,那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呢?溥仪死后他的家族曾经给他上过一个谥号,但是为什么却一直都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泱泱中国几千年,始于黄帝而终结于满清最后一位宣统帝。

宣统帝溥仪,三岁时候承袭帝位,中间历经几度被贬又重建帝制,甚至还有过被俘虏和成为战犯的经历,一生跌宕起伏,使其与历代皇帝相比别具一格,颇富传奇色彩。

1、生于忧患的末代皇帝,死后连谥号都没有112年前的12月2日,溥仪在一个寒冷且阴雨绵绵的冬天走向了那个绣有龙纹的宝座,此时主持太和殿的他只有三岁。

文武百官跪在堂下,他面对黑压压的顶冠,还有些哭闹。

也许迷迷糊糊的正是他职业生涯最初的状态,此时光绪病重、慈禧病重,他尚没有能力主持朝政。

三年后,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大清国不复存在,懵懂的溥仪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12岁时,张勋重建清国,他再次被推到历史的前台,但仅仅42天后,他再次被迫失去皇权。

从此,溥仪也只是普通人一枚,唯一不同的是,大家对于末代皇帝的好奇心,让大家对他的平民生活有了更多的关注。

直到62岁,他因为患有肾癌去世,葬于北京,大家对其的身后事也特别关注。

因为但凡是皇帝去世,一般都是有谥号的。

皇帝的谥号,只能是死后才会有的,一般是后人给自己的祖先加上的称号。

商朝时,谥号称作庙号,黄帝死后安详太庙,这个庙号就是根据其一生功过为其在职生涯做的总结性的评价。

因此,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纵观历史,一般只有在位时业绩突出的皇帝才有资格拥有私人订制的庙号。

而清朝十二帝,只有溥仪没有庙号。

从努尔哈赤到康熙,他们的庙号前面两个字基本都是祖或者宗,分别为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

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历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从这方面看,基本上肯定他们在位时对国家及百姓的功绩,业务能力较强。

2、为日作证东京法庭,伤透庭外国民心1946年8月16日这一天所发生的事,对于溥仪的一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无法磨灭的污点,也可说是他作为被操纵的傀儡出演的平淡无常的一场戏。

这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在进行东京审判,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这个身份作证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见证人,似乎理所应当。

他也的确痛诉了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过程,讲述自己14年来作为傀儡的痛苦生涯。

尤其是谈到自由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场猴戏,言辞激烈,情绪激动,日方用武力威胁他不得不屈服。

虽然大臣都是中国人,但实际上日本人担当实务官员,自己的人身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管。

而后,被告方日本的辩护律师布莱克尼提供了一份溥仪用黄娟所写的信件,内容就是溥仪向日本当局求助,希望能够帮助其重新建国。

溥仪在庭上坚决否认这个事情,直言这是一封伪造信件。

但事实上,他撒谎了。

后来他作为特赦的战犯恢复了自由,大家一直相信着他的陈词。

直到他自己承认,他的确掩盖了一部分事实。

所以,他实际上并不是被迫的傀儡,他也曾主动与日方联系,并且以签署不平的条约为条件,请求日本当局进入中国,帮助他继续实现伪满洲国的统治。

同为末代的失去国家之君,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或许是他的正面榜样。

一般朝代走到衰败,他们接棒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各种颓丧之相,限于自身能力无可挽回局面,最后甚至不得不亲手葬送祖宗基业,结果也颇为人叹息无奈。

但崇祯却很有志气,被李自成攻下北京时,他选择了自杀。

但根据史书记载,崇祯还是个很勤勉的君王,至少出发点上说,心中还是想做点事情。

但是溥仪说谎的性质就不同了,那对于特殊时期被压迫和肆虐的民众来说,是一种实质性的背叛和伤害。

溥仪死后有没有谥号?为何至今得不到认可?历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3、家族定谥号宪宗,不被认可终夭折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还是没有忘记溥仪,其家族在他离世后想给他封一个谥号,对他的人生是一种纪念和缅怀。

可做这件事的是当时尚在台湾的皇室后裔,这个做法就带着其他色彩。

他们给溥仪选的谥号足有23个字,内容是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而北京的爱新觉罗家族,也为溥仪选了个谥号,那就很简洁明了了,就是庙号恭宗,谥号为愍皇帝。

但是当时的民众都不同意,认为以溥仪的生平来说不配享有谥号和庙号。

一方面,清朝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特殊时期对于侵入分子的纵容和包庇,当时的事情还未久远,很多民众内心的愤懑情绪尚比较高亢。

另一方面,就溥仪个人而言,既无德行政绩,也无人品诚信。

作为皇帝,他并不算称职,一直没有掌握过实权。

并且一封向日求助的信,让民众看到了他是非善恶不分的糊涂,也让大家对他本人更加失望。

因此,两个谥号最后都是夭折了,现在也很少人知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的句子表述出主人公灵魂深处的痛苦与无奈,无边的离愁,身边环境的凄冷,总在夜深人静时更让人感觉凄苦可怜。

溥仪也已经故去很多年,他本人也写了一些自传,讲述他一路的辛酸苦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的一生回首溥仪的一生,虽是富贵无边,却也是孤独寂寞的。

生在皇室家族,他是无奈的,生不逢时,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一生尝尽离别伤痛。


标签: 溥仪  死后  有没有  谥号  为何  至今  得不到  认可  历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