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生前不伐魏国的难言之隐:因为汉献帝在位历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吗?

cht 2024-01-10 15次阅读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被马忠所擒后被杀,荆州落入东吴手中,后张飞由于酒后鞭笞士卒被范疆张达杀死后投降东吴,此时,刘备执意举兵伐吴,诸葛亮和赵云都力劝刘备,后来伐吴失败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更是让很多人后悔当时的决定,那么刘备一定要伐吴还不是去伐魏呢?且说关羽死后,刘备一日痛哭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比孟姜女哭长城还要凄切。

刘备生前不伐魏国的难言之隐:因为汉献帝在位历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吗?

当然,这个还可以说是结义情深,不是装的。

可是后来,早有人报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

刘备生前不伐魏国的难言之隐:因为汉献帝在位历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吗?

且传言汉帝已遇害,汉中王闻之,痛哭终日,。

因此忧虑,至染成疾,不能理事。

哭关羽还没有哭出病,哭皇帝倒哭出病来了,还忧虑,忧虑什么事呢?当然,大小官僚们善体上意,劝刘备当皇上。

第一次,汉中王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第二次再劝,刘备说:孤虽是景帝之孙,。

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这话头就松多了。

先说自己是皇族嫡系,景帝之孙,有资格当皇帝。

再暗示自立为帝不行,要大家大力拥戴。

第三次,在诸葛亮家里,刘备才说了实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不是不想当皇帝,是怕人说闲话,把君子的画皮戳穿了。

有一点也很有意思,曹丕明明没有杀汉献帝。

刘备在洛阳肯定有不少细作,怎么会没有确切情报,反而听信传言,说汉献帝死了呢?还是刘备自己派人造的谣言?只有汉献帝死了,他的皇帝才能当的名正言顺,否则,最多只能自封个什么代王,摄政王什么的,还要去救真皇帝。

刘备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当上了皇帝。

最重要的,就要保住这个宝座。

群臣劝他伐魏,刘备是有苦难说,如果和魏国开仗,把汉献帝救回来了,那这个皇帝究竟是谁来当呢?刘备此时的心态和一千年后的南宋皇帝赵构完全一样。

赵构知道岳飞是员忠心耿耿的大将,又能征善战,把金兵赶回了黄河以北。

可是要命的是岳飞偏偏不知趣地要迎回二圣。

那两个老皇帝要是回来了,赵构的皇帝就当不稳了。

故而,就是没有秦桧,赵构也得想个办法把岳飞废掉。

刘备心里的想法是这样:在汉献帝死之前,无论如何不能伐魏。

刘备生前不伐魏国的难言之隐:因为汉献帝在位历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吗?

自己是打着匡扶汉室起家的,要是汉献帝找上门来,就够自己一呛。

那时让位吧,又舍不得,不让吧,又说不过去。

不伐魏的借口,就是要为了兄弟之义,伐吴为关羽报仇。

刘备伐吴当然不希望自己失败,故所以起大军七十万,在兵力上胜过孙权。

但又不希望速胜,最好是能托到汉献帝死了以后,再结束这场战争,因此这次出征不带诸葛亮,不带马超,让赵云殿后。

明明是一兵强将弱,不求大进取得架式。

真要是急着报仇,应该让诸葛亮统兵,勇将赵云,马超打先锋才是。

诸葛亮也说: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蜀吴两军一交,刘备开始是屡战屡胜,当然开始骄傲轻敌,也产生了警惕:这仗的进度要放慢,不能这么快就把吴国灭了,自己又要面对伐魏,迎回汉献帝的头痛问题。

于是命令部下,移营于山林茂盛之处,近溪旁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

为关,张报仇也不着急了,大家先过个暑假。

而且连营七百里,平均每一里地只有一千个兵,战线拉的这么长,一派防守得架式,根本不不可能组织任何有效的进攻。

陆逊一把火,烧的刘备大败亏输。

没有脸回成都了,躲在白帝城养病,一直到死。

刘备想来也是后悔的紧。

不过从一织草席的劳动人民,能混到皇帝,倒也是有志者,事竞成啊。


标签: 刘备  生前  不伐  魏国  难言之隐  因为  汉献  在位  历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