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8年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发海,今年又找到10多位烈士的亲属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12-24 11次阅读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摄影记者 马星翔

事件回顾

2005年,接受了肾移植手术还在休养的老民警余发海,接受了湖北省赤壁市政协的委派,前往羊楼洞考察志愿军烈士陵园。岁月的侵蚀,已经让142座烈士墓的字迹变得模糊。为了给烈士们找到亲人,他找来各地地图和地方志,研究每座墓碑上的信息。只要有一点线索,他就会自费前往各地核实,行程上万公里。他不仅为羊楼洞的100多名烈士找到了家乡和亲人,还为咸宁的“195烈士墓”和“中南革命烈士墓”两处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军人墓群的多位烈士找到了家乡和亲人。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13名烈士亲属和40多名志愿者来到湖北赤壁羊楼洞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极目新闻已多次在清明前夕,报道羊楼洞烈士陵园的寻亲故事。余发海和志愿者们,不仅守护着烈士们的长眠地,也在继续为其余的烈士们寻亲。

连续18年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发海,今年又找到10多位烈士的亲属真相究竟是什么?

今年又帮1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

今年,已经73岁的余发海,仍在为烈士寻亲而奔波。

余发海介绍,今年寻亲成功的烈士主要分布在“195烈士墓”和“中南革命烈士墓”。这是在极目新闻最早报道余发海为羊楼洞陵园烈士寻亲的故事后,几位志愿军老战士给他提供的线索。

连续18年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发海,今年又找到10多位烈士的亲属真相究竟是什么?

余发海

“201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活动中,那些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委托我牵头,将赤壁市和咸宁市常来羊楼洞烈士墓群祭战友的那些离退休老战士聚在一起,举办一次联谊会。地点定在原驻羊楼洞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遗址所在地的羊楼洞社区会议室。”余发海回忆说,就是在这次联谊会上,有几位老战士告诉他,20世纪60年代初,同处京广铁路沿线的咸宁市咸安区与赤壁市同属一个县。除了羊楼洞这片烈士墓,如今还有两片烈士墓分别处在咸宁温泉岔路口与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他们建议余发海将三片墓的烈士一并列入考察寻亲的红色传承活动范畴。根据这个线索,余发海找到了位于温泉岔路口的“195烈士墓”,以及位于赤岗村的“中南革命烈士墓”。

在余发海的家里,还保留着他到这两处烈士墓考察时,手绘的墓碑分布图。通过实地考察,反复比对《蒲圻县志》《咸宁市志》等相关资料,他初步统计出,这三片沿京广线分布的烈士墓,合计安葬了经前线各部队转运并救治无效的400余位革命军人英烈。

相比羊楼洞烈士陵园,195烈士墓和中南革命烈士墓由于年代较为久远,资料相对缺乏,为烈士寻亲的难度更大。在中南革命烈士墓,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有的烈士籍贯只有省,而没有具体的地市,施腾云烈士的墓碑上,甚至只有他的出生年份:“1927年”,再没有其他任何信息。要为他们寻亲,难度可想而知。

而今年让余发海最高兴的突破,也正来自这两片烈士墓的寻亲,“一年里我们找到了10多位烈士的后代,这是很好的现象。”他说,新的一年,还要继续找。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寻亲队伍

余发海寻亲能够取得进展,也得益于他身后的志愿者队伍。在极目新闻对他们的寻亲故事进行报道后,这支队伍在不断壮大。

赤壁当地的志愿者王琴英和姚绿华,在余发海的带领下,也学会了通过查找、比对,联系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寻找烈士家属,反复核实信息,确认烈士信息等一系列流程,找到了多位烈士的后代。

连续18年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发海,今年又找到10多位烈士的亲属真相究竟是什么?

余发海与志愿者在一起

王宗顺同志,河北省蓟县平仓镇人。这是“195烈士墓”其中一位烈士墓碑上的碑文。但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现在的蓟县已经属于天津市,而且在蓟县并没有平仓镇。姚绿华经过反复电话询问,受了不少委屈,终于在蓟县下仓镇下仓村,通过村支书联系到了王宗顺烈士的侄儿。原来,碑文上的“平仓镇”,是当时立碑时信息登记笔误所致。

王琴英说,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寻亲时经常遇到。缺乏准确的信息,烈士们牺牲时太年轻,没有直系后代,联系不上家属,都增加了寻亲的难度。而且部分地方对他们的身份有疑问,她就曾经反复解释,把自己的志愿者证件拍照发给对方看,后来通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向当地反复核实,才联系到了关键的当事人,找到了烈士家属。“以前就认识余老,但是我们自己参与了寻亲之后,才能切身体会到,他做这项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多么难。”王琴英说。

余发海经常联系的志愿者,现在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广东、黑龙江、山东、辽宁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通过微信群里互通信息,群策群力,跨省合作,也让寻亲工作有了更多助力。余发海说,他要向全国的志愿者表示感谢。

只要还能动还能找就不会放弃

虽然不断有找到烈士后代的好消息,但是余发海也坦言,有一些多年没有找到亲属的烈士,“寻亲会越来越难”。

连续18年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发海,今年又找到10多位烈士的亲属真相究竟是什么?

余发海向记者讲述他整理的资料

“有的是登记信息不准确,甚至属于无名烈士,有的是籍贯地域太大,无法精确查找。”余发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找到的希望会越来越小,但是他和志愿者们都不会放弃。

羊楼洞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冉性初的儿媳李萍,在余发海的感召下也成为寻亲志愿者的一员,她还作为羊楼洞烈士全国亲属代表团团长,组织了几次祭拜烈士的活动。她说,作为烈士的家属,对余发海和志愿者们一直有感恩之心,参与寻亲活动,从余发海和志愿者身上,她感受到的是信仰的力量。

连续18年为烈士寻亲的退休民警余发海,今年又找到10多位烈士的亲属真相究竟是什么?

余发海收集的烈士照片

在寻亲的同时,余发海还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烈士故事的整理挖掘中。他说,墓碑上的碑文,只有简单的几行字,要让后人记住烈士的精神,就需要有人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在每次寻找到烈士家属后,他都会请他们找一些烈士的照片、遗物等,陪家属回忆,到地方和部队查询相关档案,18年下来,他整理的文字资料有几十万字。

出生于1950年的余发海说,自己是“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人,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他没有经历过,每一次寻亲的经历,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虽然辛苦,但是有意义,应该一代一代接着做下去。”

余发海说,18年了,他也在一天天老去,但是只要他还能动,还能找,他就不会放弃,志愿者们也不会放弃。


标签: 连续  18年  烈士  寻亲  退休  民警  余发海  今年  找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