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疑云:刘备为什么在失去荆州后会冲动伐吴?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11-28 9次阅读

  刘备伐吴一事也算是整个三国最有名的公案之一了?

  首先我想提示一点:古人的乡土观念之浓厚程度几乎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而割据巴蜀的刘备集团的基石正是荆州士人群们,这一点是理解蜀汉很多政策的基础(尤其葛相几乎后半生都在走这根钢丝),伐吴亦不例外。且不论其余,仅从人事上着眼,如果坐视荆州易主而按兵不动,难免如武二郎所说,“冷了兄弟们的心”,所以,即使是一种姿态,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君不见,伐吴令下,除了益州士人秦宓站出来说了几句天道,唯一劝谏的便只有河北元从赵子龙,而诸葛亮以下荆州冠盖们纷纷不置一词。倒是战事失败后诸葛亮借怀念法正的缘由,真真切切做了一回“事后诸葛亮”,不过“就复东行,不复倾危”云云,也不过是自己奇谋为短,孝直若在陆伯言何足道哉之类的牢骚罢了。

  但是,如果说此战是一场认真准备在荆州大打,一定要收复荆州的战争,恐怕犹有未周之处。简单说,蜀汉基本没有把握通过战争恢复关羽失败前荆州的格局。对于此中关节,田余庆先生在《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说的很清楚:

  荆州本是四战之地,赤壁战后纠纷迭起。后来孙刘妥协,刘备所得不过长江以南、湘水以西郡县,这并非荆州的发达之区,不能凭以抗拒孙吴用扬州为资而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刘备主力入蜀后,孙权不会长久容忍留在荆州的刘备势力,刘备也难于长久维持在荆州的军事存在,这是很清楚的事。……所以,问题不在于刘备之弃荆州,而在于荆州之不得不弃。

  田先生所言“孙刘妥协”一事,指的是建安二十年的湘水之盟。该年孙权索荆州不得,一怒之下开衅,令吕蒙夺三郡,刘备亲至公安争夺荆州。此时刘备新定蜀中,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正在向个人事业的巅峰迈进,这次争夺荆州之战更是派出关羽前驻益阳(张飞、马超应亦随征,因张郃连续攻击巴西时原应驻守此地的张飞消失,兵进宕渠时才返回,而《山阳公载记》曰关张马三将与刘备俱会,此事只可能发生在此时),更有诸葛亮居中调度(参见《诸葛瑾传》: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如此超豪华阵容,只因为曹操攻汉中,不得已匆忙收尾,东西中分荆州,等于承认吴国的既得权利,为日后埋下祸根。而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关羽已经不在,孙吴的实力与决心均比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汉国又哪里有争夺荆州的资本?简单说,以汉国薄弱的实力,荆益事实上是无法兼顾的。当然,这个论断的前提是,下游的盟友是孙吴,我对孙权的评价很简单:一个乱世里的高级混子。可以说,自从他与吕蒙关于荆徐之争的晤对结束,联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三国疑云:刘备为什么在失去荆州后会冲动伐吴?

  关于伐吴的真实动机,或可参详第三者更为公正的评述。魏国谋士中,对这个问题分析的最透彻的是刘晔,对于魏国朝野认为刘备无实力伐吴(这也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印证了蜀汉的真实目标绝非夺荆州)的论调,他分析道:

  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这里的意思说的很明显,“用众以示其有余”,也就是要打就要大打,要一次把所有的家底亮出来,以在谈判桌上拿到合适的价码。放在现代政治中,这也是很有效的策略,其实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十七年的新。当然,这种赌局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两弱相争时,强大的那一方不能拥有很强大的政治智慧,显然,曹丕满足这个条件,比起孙权来,他实在还嫩的很,“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从这句话看来,刚忙完禅让的他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成尧舜了。

  理清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刘备在前线的军事行动为何如此诡异了。正如田余庆所言:“蜀自出军至覆败,整整一年;兵屯峡口,亦历七八月之久。蜀军连兵立屯,作固守状,并未试图强攻。”田先生谓这种安排是因为刘备集团本身战略的不确定,我却以为刘备一开始就没有全复荆州乃至灭吴的打算,之所以摆出防守的姿态,乃至作为征战一生的老革被曹丕之流嘲笑“备不晓兵”,无他,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得成果而已。此时活跃在外交前线的仍然是蜀国人民的老朋友诸葛瑾,而蜀国方面的使节史无明载,仅在孙权赞扬邓芝的话中有侧面涉及,“丁厷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不知为何,外交天才诸葛亮此次并未斡旋其中,丁厷掞张之流显然将事情办砸了,以至于已经返回秭归后方的刘备再次赶到峡口督战,意图再打一个大胜仗来威逼吴方让步,却不料天意弄人,陆逊一战成名。我想,这才是诸葛亮孝直之叹的本意。

  双方不欲大打,而倾向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可从战后的解决找到旁证。三大战役的另外两场,官渡一战曹操一直穷追猛打到河北,赤壁战后联军在江陵耗了一年,而夷陵之战后两边立即停战。不仅陆逊不追,作为失败者的刘备还写了封信来喊喊“吾将复东”的口号,而陆逊也只能以“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相告。显然,即使刘备不死,新时期的吴蜀联盟也已箭在弦上了。曹丕可以傻一次,但不会永远傻下去。

  最后提一点,那种刘备借刀杀关羽的阴谋论是绝不可取的。刘备不救关羽的原因早经蜀汉罪臣廖立得以披露,是缘于当时二入汉中,准备东西响应之故。这也再次反映了在有东吴这样的盟友在侧时,荆益不能兼顾的尴尬现实。事实上,关羽作为蜀汉难得的帅才,因为盟友毁盟而死,实在是整个汉国的重大损失。更不要说他与主君刘备的个人情谊了,先主一生能得人死力的原因,无非是赤诚相待,糜芳临阵倒戈而不责糜竺,黄权北投曹魏而善待家眷,更何况相随颠沛数十载,恩尤父子的关云长乎?正如刘晔所说一样,就算是为了“终始之分”,也需要刘备去打这场仗。而在我看来,这种“终始之分”除了对关羽的,更是对刘备自己的,无论我们如何评价作为历史人物的他,他的确将属于自己的“道”贯彻到了生命中的每一刻。

  作家魏巍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当时是他采访38军337团的“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写成的,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可读者们可能还不知道,这38军可是一支了不起的军队。

  第38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在国内,相对于其他集团军来说,38军虽然战绩赫赫,但要说是王牌中的王牌,谁也不会服气。

  正是在朝鲜战争中,38军打出了军威。

  1950年38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军长为梁兴初将军。

  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就遭遇美第1骑兵师步兵第5团。军长梁兴初因贻误了战机,差点被彭老总“挥泪斩马谡”。

三国疑云:刘备为什么在失去荆州后会冲动伐吴?真相究竟是什么?

  第二次战役开始时,38军总结经验,一仗就废了韩7师。接着向军隅里、价川方向穿插,准备大迂回到美第9军后面,截断它的逃亡之路。在戛日岭,38军将士和土耳其旅刺刀对刺刀,硬把这帮突厥人的后裔杀得心惊胆寒。38军113师为了抢占了三所里和龙源里,在14小时里跑了145里,卡住了美第9军的南逃之路。

  为了给其他兄弟部队赢得战机,38军独自应对南逃的美第9军美2师、美25师、韩1师的进攻,又击退了北援的美骑1师和土耳其旅。

  后续军队赶到后,立即投入战斗。

  美第9军不得不抛弃全部重装备,向西会合美第1军,从肃川沿海公路南逃。

  在这次战役中,38军独自毙伤俘敌1.1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39门,汽车1500余辆,歼敌总数占全军歼敌总数的33%。彭总高呼“38军万岁!”38军一战成名,奠定了陆军部队中的王牌地位。

  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背靠即将开冻的南汉江,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兵力,面对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的反扑,前仆后继,使敌军每昼夜只能前进不到900米,以巨大代价胜利完成了战役掩护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

  在38军渡江后撤不久,汉江就解冻了,全军差点全部覆没。

  这一仗,38军的精锐几乎打光了一半,奉调回国休整。

  1952年,38军再次入朝。在当年的秋季攻势中,38军负责攻取白马山。由于战前一个参谋叛变投敌,泄露军情。加上敌军韩9师极为顽强,双方反复拉锯。经九天苦战,38军伤亡6700余人,仍然没能攻占全部高地,不得不撤出战斗。韩9师也伤亡9000余人,几乎打光。这一仗使韩9师出名了,被韩国国防部授予“白马部队”称号。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时任韩9师参谋长。

  不久,再次奉调回国。


标签: 三国  疑云  刘备  为什么  失去  荆州  冲动  伐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