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初中用上了智慧作业是真的吗?

cht 2023-10-24 8次阅读

农村寄宿初中用上了智慧作业是真的吗?

夏洲为老师们做培训 学校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 通讯员 吴昊

10月16日,武汉市江夏区郑店中学九(1)班上物理习题课。和往常一样,学生们在25分钟里做完了12道选择题,物理老师夏洲收齐答题卡后立马送去隔壁的文印室扫描,2分钟后,他已经出现在班级,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为学生们做评讲了。

“没有引入‘智慧作业’前,同样的习题量,要花两节课完成练、改、评。现在批改和学情分析由AI代劳了,学生现场做,老师现场评,巩固效果更好。”夏洲说。

因地制宜的数字化

郑店中学是江夏区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初中,有着56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有学生1100余人,其中850人住宿,学生一般到周末才回家。

在这样一所“乡村老校”,推进教育数字化曾被认为很有困难,难在缺理念、缺资金,也缺推动者。2022年9月,以前是江夏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的罗耀兵接任郑店中学校长,他决心试着做些突破:“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既然自己熟悉许多大数据平台,为何不在学校进行推广?它们能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高效采集学情数据等,提升“教—学—评”的效率,既能减轻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

为了省钱,罗耀兵向多家大数据平台申请做试点单位,并将费用支出压缩到最低,学校只添置扫描仪,学生使用的耗材仅局限于答题卡。“宗旨就是让学校少花钱让学生不花钱。那老师就多辛苦点,多做些文印工作,像错题本,我们就自己印。”他说。

接下来就是要让老师们都会用、愿意用。年轻教师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7岁的夏洲和郭艳都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公费师范生,都教物理,夏洲还是教务主任和班主任,物理学科便成为学校第一个突破口。

“我有很多同学在城区学校,他们早就开始用智慧作业了,有的学校甚至在家长的支持下,已经全面推广平板电脑作业,AI能即改即评作业,还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性化作业推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所以我很愿意用。”今年5月,以“给因材施教插上大数据的翅膀”为题为全校老师做培训的夏洲说,虽然他个人用起来觉得步骤很简易,但做培训时甚至会细化到如何扫描答题卡,对一次培训后还有疑问的老教师,还会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训。

此后,罗耀兵自己所在的历史组、年轻教师最多的英语组也加入了进来。成果首先在课堂上体现了出来,学生觉得新奇,愿意用,接着又反映在成绩检测中,智慧作业和以精准学情分析为基础的个性培辅,使全校学生在这几科均明显提升了平均分。

罗耀兵和老师们还在找更省钱的教育数字化路径。“现在大家都愿意尝试各种平台,遇到‘多快好省’的,就分享给同事。”该校的年轻英语教师李晨说。

善于挖潜的社团课

与教学增效相对应的,是社团课的全面开花。这也是学校大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17日是个星期二,那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学校的七年级学生涌向了17个社团。其中既有与体育中考项目结合紧密的篮球、排球、花样跳绳社团等,也有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编程社团、合唱社团、啦啦操社团、话剧社团、播音主持社团、美术社团等。“这是第二堂社团课,你看学生们多兴奋哪!八年级的社团课安排在周三下午,社团差不多也有这么多个。”当天,分管社团工作的副校长敖璐说。

一所偏远农村学校,上哪找来这么多社团课老师?“一靠内部挖潜,二靠外部引智。”罗耀兵说,学校请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老师挑大梁,也鼓励其他学科教师积极报名,还与距离最近的大学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联系,包车接送请来4位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课。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大三学生邓仁林创办了花样跳绳社团,他发现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正确的跳绳姿势,便从零开始教起。“相信学完这学期,学生们会有巨大的进步。”邓仁林说,对他自己,这也是难得的实习经历。

社团课为农村学生打开了另一扇了解世界、了解自我的窗口。作为音乐教师,同时担任七(5)班班主任的敖璐还指导合唱团,总有人找到他要求加入,合唱团人数从计划的40名增加到了近50名,团里甚至还来了两名九年级学生。“我原来在纸坊城区的学校,一个班里约有20人学过各种才艺,现在的班上却一个都没有。其实他们很需要这些——天天住在学校的农村初中生,生活本就枯燥些,更不能死抓学习、低效学习,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空间。”他说。


标签: 农村  寄宿  中用  上了  智慧  作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