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臣早逝之谜:三国时期蜀汉独特的地理环境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10-18 5次阅读

  看看三国历史,四十七岁就病死了的马超绝对是个令人扼腕的人物,这位纵横西北的将军体魄强健,惯于征战,怎么会早早就死了呢?

  其实仔细察看,蜀国将帅短命的很多,而且往往象乔伊娜那样死的年轻,死的健康,这类属于“自然死亡”说得上的,除了马超,还有法正,刘巴,诸葛乔,关兴等, 看《出师表》里面列出的一大堆将领,邓铜刘颌丁立白寿马玉阎芝等等,其中也不乏英年早逝。说起来诸葛亮本人和黄忠也都可以算在里面,黄忠人称老将,其实死 的时候不算老,而是出名晚,定军山之战后两年就死了,以老爷子两年前还能冲锋陷阵,刀劈夏侯渊而言,按理说真不该死得这样早啊。

  这样多身体很好,年纪不大的文官武将自然死亡,似乎总要有些道理。单纯归咎于医学不够发达似乎有些不全面,因为蜀国也同时盛产大量寿星佬,比如杜微,廖化等人,寿命都很长,名将里赵云也是相当长寿的武将。

  这个问题,兄弟曾经和北京的一位邻居讨论过,这位唐先生是个草医,喜欢三国,他说的一番话似乎有点道理。

  分析一下,蜀国英年早逝的将领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夭逝的极少西川本地人,比如马超是西凉人,黄忠是长沙人,而西川本地人多长寿,如谯周;第二,多在 入川或者进入汉中短时间内去世,比如诸葛乔,关兴,法正都是在汉中参加征战后不久死;第三,较少刘备亲信将领发生早逝,比如赵云,陈震等都是长寿。

蜀汉名臣早逝之谜:三国时期蜀汉独特的地理环境

  唐先生认为,这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蜀汉这些文官武将的“自然死亡”,大概和三个无形的杀手有关。

  第一,是蜀地独特的湿热气候

  蜀地气候湿热,日照时间短,自古有“瘴气”的说法,风湿等疾病的自然发病率比较高,蜀汉时代还没有花椒等食物帮助蜀人驱风去湿,其本地居民对这种气候具有一 定的适应性,而来自北方凉爽地区的人员,用中医的说法在这种气候下容易蕴育“热毒”,而造成疾病。从干燥半沙漠的西北而来,马超闹不好就属于不能适应这种 气候的类型。

  第二,四川的井盐

  孙权曾经有过考虑用盐卡蜀国的脖子,后来发现根本没戏,因为四川有井盐。要说四川的井盐可是好东西,这玩意儿质量极佳,还能出口,是蜀国的换汇产品,蜀国最好的盐井在自贡,当时叫做公井县,从战国就开始生产盐了。

  问题是当时荆楚西北等地,食盐缺乏,基本都是“淡食”,盐当宝贝用呢,突然进了蜀中,发现可以有这样多这样好的盐,不免摄入过多,引发动脉硬化,心脏病的概 率就高了,跟着刘备入川的将领里面,多有和刘备前后脚去世的,年龄可是比刘备小得多,莫非是因为吃盐过多“慢性自杀”?

  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从微量元素的摄入角度,井盐和海盐也有很大区别,比如碘的含量高,硫酸根的含量低,钙离子的含量低,等等,造成蜀国外来人员微量元素不平衡,影响健康的可能,是存在的。

  最后一个隐形杀手嫌疑就是汉中的水,这位唐先生到汉中一带干过下乡医生,他说那里的水虽然看来很好,实际上质量不佳,他去的县地方病高发,水送到卫生部检 验,锶,铊等的含量比较高。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汉中的水质都是如此,但如果比较普遍,蜀国大批文武早逝就有依据了。因为他们多从蜀中调到汉中几年,就染病身 亡,比如诸葛乔,关兴,是下基层到前线军中锻炼,那时候的前线军中,就是汉中,黄忠法正,都属于在四川征战多年,谈不上不适应四川气候,却到汉中服役后, 不久早逝。诸葛亮本人,从疾病特征看是胃癌,莫非也和饮水有关?

  至于那些长寿的,则说明西川不负天府之国美誉,的确是养人的地方,只要你能适应,就可以长寿。四川本地的土著人士在蜀国鲜有早逝就是一个证明,而外地人如果 适应了也能够很好的生活,比如马岱,魏延,大概就属于身体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马超不也身体好?身体好不见得就适应力强,我们公司的老美个个壮得要 命,到喝一口自来水马上要拉肚子,村里的孩子都没这问题。

  有一个奇怪的团队就是刘备的老班底儿,比如刘琰,赵云,廖化等,都很少有早逝的,我想按照这个理论解释下来也有道理,因为刘备半辈子逃亡,这些人跟着他东奔西走,走了半个,可算适应力极强 -- 不强的早就死了。所以这些人适应起水土来,能力也自然比一般人强些。您看老红军怎么都长寿呢?那是长征的时候淘汰出来的人精阿。

  突厥始毕可汗继承汗位时,正是东突厥发展到顶峰时期。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都受突厥控制,中原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人也向突厥称臣。刘武周还将所“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以马报之,兵威益振”。所谓的“隋宫人”就是宫女甚至包括一些嫔妃公主在内。此时,在太原的唐国公李渊也乘乱起兵,准备夺取中央政权。太原的地理位置距离草原很近,要和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人争夺中原,进一步夺取长安,后面的突厥是最大的威胁。此时始毕可汗的实力已经相当大,随时可以出兵攻打李渊。而李渊起兵没过多久,始毕可汗的手下一支奇兵果然前来袭扰太原,竟然从太原东门一直打到西门,穿城而过,李渊的步兵无能为力。针对突厥势众,李渊认为,如果与突厥决战,众寡殊悬,难以匹敌;如果不认真对付,又会纵使突厥抄掠城外居民。面对突厥大军压境,李世民对李渊说:“突厥来犯,我们不能不抵抗,就现在的情形,敌众我寡,我们不能浪费实力,我们目前必须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减少损失,以保持实力。”

  李世民是积极主张父亲出兵的人,也是弟兄三个中最为骁勇善战的一个,连他都这样认为,看来是不能和突厥作战了。因为在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始毕可汗把炀帝围困在雁门。李世民奉命前往救援,使用疑兵之计,就是到处插隋军旗帜,使始毕可汗不知虚实。加之义成公主放出北方吃紧的烟幕,使突厥撤军,取得了勤王大捷。此时,李世民说:“我和始毕可汗的那一次交锋,也算得上是老对手了。他霸占北突厥草原多年,征战无数,也算得上一代枭雄。但是,他这个人天生多疑,用上一次的老办法对付他肯定不行。不如这样,始毕可汗风流倜傥,风流成性,我们可以用美人计拉拢住他”。

蜀汉名臣早逝之谜:三国时期蜀汉独特的地理环境真相还有哪些?

  这当然和李渊的心意,须知,李渊正是因为和隋炀帝的宫女搞上了,觉得新鲜刺激,但又担心事情败露才最后决定发兵的。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选了一个非常漂亮,善于应付男人的女妓,向她交代清楚和亲任务,许以重赏,便派襄武郡公李琛与太常卿郑元琦带着“女妓遗突厥始毕可汗,以结和亲”。果然如李渊所料,事情发生不可置疑的逆转,就在女妓到达始毕可汗大帐的当夜,突厥果然不战而退。

  唐朝的女妓和妓女不同,有身份和有地位的,大多是官宦人家家里养的,有的官署还豢养女妓,用来吹拉弹唱,唱歌跳舞的和陪酒。但是,只要主人需要,就必须陪主人娱乐。三国时期的貂蝉,本质上就是女妓,现代的日本艺妓就是唐朝女妓的变种。唐朝时的女妓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唐韩愈《顺宗实录二》:“癸酉,出后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由此可见当时女妓有多少。

  这是一次特殊的“和亲”,也是李渊父子对始毕可汗使用的美人计的一个成功策略。当初,文帝将义成公主下嫁给始毕可汗,就是想通过和亲换取边界的平安,可是,始毕可汗这个东西反复无常,喜新厌旧,还是不断地骚扰黎民百姓,抢夺边境上居民的财物,包括女人。英勇盖世的李世民能以2500骑兵打败窦建德,却不敢和突厥作战。建议李渊,只要我们的边界平安无事,尽量满足始毕可汗的一切要求,也可以利用这暂时的平安积攒一些力量,为以后的战事准备力量。

  在乱世当中谋安稳向来都是非常不易的,李渊父子对始毕可汗投其所好,不仅让始毕可汗对太原退避三舍,而且利用美人计让始毕可汗远离中原。由于史料匮乏,现在我们无法对这位“女妓”的姓名、籍贯、家世及来历考清了。可能这位女妓确实非同凡响,哄得始毕可汗高兴,不久,始毕可汗派特勒康鞘利率领五百名士兵、二千匹战马支援李渊。李渊高兴地说:“天其假我此胡,以成王业也。”也就是说,这一次利用“女妓”的和亲成就了李渊的帝业。

  再说说那两个和亲使者。李琛和郑元踌因为带女妓到突厥和亲有功,归唐后都受到了提拔。李琛被任命为刑部侍郎,晋升为王;郑元踌被提升为参旗将军。官职爵位不低于在战场上真刀实枪作战的人。李氏大唐王朝的建立,应该给这个“无名的女妓”在功劳薄上大说一笔,没有她的“献身精神”,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的帝业也不会如此顺利。


标签: 蜀汉  名臣  早逝  之谜  三国  时期  独特  地理环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