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与殷商的一位大臣有关

cht 2022-02-23 15次阅读

世界早的瓷器是什么样子?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进展而来的。

瓷器的原始阶段制品。

一种用含铁量在2%左右的粘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的青釉制品。

这类器物在五十年代前尚未被人们认识。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早的瓷器等相关内容。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与殷商的一位大臣有关

世界最早的瓷器

诞生时期的作品

原始瓷器与殷商的一位大臣有关。

此人叫伊尹是中国古代上有名的贤相。

关于他的出生,可能有很多传说。

但其中一种说法,是伊尹的母亲怀他的时候,梦见一位神女告诉她:“你家的灶台上近几天可能会出现一只青蛙,你要是看见了,一定要赶快离开,不要回头看否则结果不堪设想。

”过了几天,她家的灶台上果然出现了一只青蛙,这青蛙虎皮斑纹甚是好看,嘴边鼓起两个大泡泡冲着她呱呱直叫。

她忽然想起几天前的梦境,于是赶快向东边跑去,一时好奇就回头瞧个究竟,忘记了梦中神女的忠告。

这下可了不得!只见洪水如猛兽般冲毁她的家园同时正咆哮着向她扑来。

水退之后,在这位妇人被淹死的地方长出一棵桑树,十个月过去,有一天夜里桑树下突然有一个婴儿啼哭。

被一位好心人带回家抚养到成人后,送到当时的官宦人家有莘氏家做奴仆,他就是伊尹。

伊尹的重要任务就是做饭。

由于他勤奋好学对做饭这门手艺可以说在当时是最有名的厨师。

正因为他是厨师,每天与锅碗瓢勺打交道。

因此,对陶器的烧造技术也很精通。

当时的先人还不会用窑具烧陶,只能把做好的陶具架柴烧。

(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技术)有一天,伊尹把做好的陶具凉干后准备架柴烧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已干的陶具淋湿。

伊尹为了不让主人责骂,心想草木灰吸水。

我何不利用草木灰把已湿的陶具整干?于是他就取了很多草木灰撒在已湿的陶具上,这样陶具的湿气很快就被草木灰吸干。

伊尹非常高兴,这时雨也停了,伊尹就架起木柴开始烧陶具。

等这批陶具烧成之后,眼前的一幕让伊尹惊疑万分。

因为,这批陶具从色彩上出现青翠耀眼的光芒,伊尹顺手拿起一只碗敲了一下如玉般的脆声悦耳。

可把伊尹乐坏了。

他赶快跪倒在地向苍天礼拜。

在他看来这是上天的赏赐。

于是伊尹每次烧陶具时都要在草木灰水中沾一下,这就是原始瓷器的釉。

由于伊尹在有莘氏家中显示出的不凡才干,为人聪明,胸有大志,深得有莘氏的爱慕。

当时汤因不满夏桀的做法,准备有朝一日推翻夏朝,就广招贤良人才。

听说洛阳南边的伏牛山区有莘氏的家奴伊尹很是有才华。

就亲自登门相求。

要有莘氏放了伊尹,他可以答应任何条件。

有莘氏觉得汤日后必成大器,他家中有一个女儿,就想攀上这门亲事。

汤渴望贤才心切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伊尹就当作陪嫁的家奴送于汤。

他们沿伊河而下来到汤的领地。

汤依旧安排他做厨师,伊尹做的一手好菜和能烧出精美的陶具深得汤的爱慕。

汤每次与伊尹交谈,伊尹就用做饭和烧陶作比喻,来说明为政的道理和方法,叫汤实行王道而不能实行霸道。

伊尹认为:“釜中有至真之味,其妙处口不能言,人尝而自知,对于国家政治的领悟也是如此。

”夏朝末期由于桀的粗暴无能,使当时的国家处于每日战乱和生活贫困的时代。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与殷商的一位大臣有关

桀有一天知道有一个诸侯王居然比自己贤良,而且大多数诸侯都听他的,这下胆怯了,就命令他的手下把商汤抓来,囚禁在夏台,就是今天河南努县这个地方。

伊尹此时已成为汤的大臣

知道汤被桀囚禁,心急如焚。

于是在国内准备许多财宝,并选了几个美女派使者到夏都与桀交涉。

桀见到这些珠宝和美女之后,立刻就把汤放回商国。

桀哪里知道这叫放虎归山。

于是汤回到商国之后,在伊尹的帮助下很快就把夏国灭掉。

同时商又统一各诸侯国,在名相伊尹的辅佐下,殷商从此走上了强国之路。

伊尹也把他的烧陶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

进展简述概况

一般说来,瓷器应该具备的几个条件是:第一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重要表现在Al203的提高和Fe2O3的降低,使胎质呈白色;第二是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使胎质烧结致密、不吸水分、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第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

三者之中,原料是瓷器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瓷器形成的内因,烧成温度和施釉则是属于瓷器形成的外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

因而我们要确定它是否为瓷器,必须要把以上三个条件紧密地结合起来考察。

从我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瓷器来看,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形成的条件,应属于瓷器的范畴。

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也可以说原始瓷器还处于瓷器的低级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和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相比,有坚硬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及美观等优点。

前者烧成温度稍高和器表有釉,后者多数温度较低而器表无釉。

二者是有着明显分别的。

而原始瓷器和以灰陶为主的其它各种泥质陶器与夹砂陶器相比,也有着本质的分别。

即陶器是用熔粘土(陶土)烧制成功的,这种粘土含有大量的熔剂,特别是Fe2O3的含量一般为6%左右,高者竟达10%,而原始瓷器则是选用含有较小熔剂的粘土(也称高岭土或瓷土)制成的,特别是Fe2O3的含量一般都在2%左右。

高岭上是一种重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

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再随雨水、河川飘流转于它处井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已分离,即可得高岭土。

高岭土在瓷坯中所占的份量极大,是生产瓷器的良好原料。

由于原料不同这就使得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高者也不过1000℃左右,如果超过就会变形或成熔融状态。

而原始瓷器所用的原料则可烧到更高温度,一般要1200℃以上。

釉是一种硅酸盐,施釉在素地上,经过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连续的玻璃质层,或形成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

釉的发明和使用,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必备条件。

商、周原始瓷器的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

根据化学分析,证明当时的釉是石灰釉。

CaO的含量都在16%左右,个别的也可能高到20%,可能都是用石灰石粘土配合而烧成的。

由于粘土内含有或多或少的铁质,所以釉中也含有2%左右的Fe2O3,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显青色或青绿色(见李家治:《我国历史陶器和瓷器工艺过程进展的研究》,《考古》1978年3期)。

原始瓷器的成型工艺,多采纳泥条盘筑法。

部分原始瓷的器表也拍印纹饰,有些纹饰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器相同。

因为经过拍打,器物的内壁上也留下“抵手”抵住内壁形成的凹窝,原始瓷器有的外壁和内壁都涂釉,有的则是外壁和内壁上部涂釉,内壁下部没有涂釉,釉的厚薄也不均匀,并有流釉现象。

根据目前发布的材料,我国原始瓷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商代中期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创制时间,远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

原始瓷器常见的器型有敞口长颈、折肩深腹圆鼓、圜底尊,敛口、深腹圆鼓、圜底罍,敞口圜底钵,敛口深腹目底罐,敛口短颈深腹圜底瓮,浅盘卷沿圜底高柄豆,双耳簋等。

原始瓷器的胎硬质比较坚硬,颜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并有少量胎质为纯白稍黄。

器表釉色以青色最多,并有一些豆绿色、深绿色和黄绿色。

装饰以印纹为重要方法。

器表的釉下除少数为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形纹,并有一些圆圈纹与绳纹(王学理、吴镇锋:《西安任家坡汉陵从葬坑的发掘》,《考古》1976年2期)。

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基本上是承袭商代中期进展而来的。

但在形制和品种上却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在烧制和使用范围上有了扩大,质量也有了提高。

商代后期常用的原始瓷器形制有敞口长颈、折肩深腹圆鼓、圜底尊,小口短颈、圆肩或折肩、深腹圆鼓、圜底瓮(有的称罐),敛口、深腹、圜底罐或双耳罐,侈口平折沿、浅腹圜底盆(或称击),敛口浅腹圈足钵,口微卷、浅盘喇叭座豆,敞口、顶圆鼓、圈足形握手器盖等。

并有一些敛口沿外折、短颈凸肩壶,敞口圆肩大口尊,圈足簋和碗等原始瓷器残片。

胎质颜色仍以灰白色为主,并有少量青黄色、淡黄色和灰色。

器表釉色多为青色和豆绿色,也有少量酱色、淡黄色、绛紫色。

器表釉下拍印的几何形图案纹饰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云雷纹、叶脉纹、8形纹、网纹、翼形纹、圆点纹、划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

西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提高,而且出产的地区也较前更为扩大了。

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部分西周遗址与墓葬中,都曾发现原始瓷器。

常见的器型有:敞口或敛口浅盘矮圈足豆,敛口低领折肩(有带器鼻)、深腹圈足罍。

敛口低领、深圆腹平底瓮,敛口、带鋬、腹圆鼓管状流平底盂,敞口、深腹(有带双耳)圈足簋,敞口平底碗,敛口深腹圆鼓(有带双耳)平底罐,敞口、浅盘、直圈足盘(有称碗),敛口、扁圆腹、圈足盂,敞口颈内收、深腹圆鼓圈足尊,敛口、扁圆腹平底瓿和敞口浅腹钵等。

胎色仍以灰白色为多。

釉色重要是青绿色和豆绿色,并有少量黄绿色与灰青色,其表除素面外,其釉下纹饰为几何形图案,有方格纹、篮纹、云雷纹、席纹、叶脉纹、齿状纹、划纹、弦纹、S形纹、乳钉纹、圆圈纹和曲折纹等。

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器和西周原始瓷器相比,质量又有提高。

特别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艺,从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因而器型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

器型有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敛口,扁圆腹、平底瓿,敛口、浅腹圆鼓、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盖等。

服质多呈灰白色,并有一些黄白色和紫褐色。

釉分青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

器表的釉下纹饰重要是大方格纹和编织物纹。

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的原始瓷器则很少发现,所见的也只有釉下饰印方格纹的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

从商代、西周和春秋各时期原始瓷器的进展,可以看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原始瓷器的重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着一定的联系。

工艺特征说明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进展而来的。

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

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

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国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

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

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

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

因工艺原始,故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干称之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重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世界最早的瓷器 原始瓷器与殷商的一位大臣有关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备了构成瓷器的基本要求。

第一,已经采纳高岭土作胎。

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层玻璃质的釉。

釉的重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调成悬浮液状涂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窑烧焙时熔化,形成玻璃状物质。

第三,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30℃左右。

迄今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极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30℃左右。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极微。

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经仅为1%,或更低。

由于胎体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时各名窑瓷器一样,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铝(Al2O3)在17%以上,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烧结良好,使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富铝红柱石”)结晶的发育程度都和以后瓷器一样。

敲击起来也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些都证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已经被发明。


标签: 世界  早的  瓷器  原始  殷商  一位  大臣  有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