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村民看书他抱病筹措近两年 67岁退休老师和他的农家书屋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10-15 8次阅读

为了方便村民看书他抱病筹措近两年 67岁退休老师和他的农家书屋真相还有哪些?

肖爹爹和村民交流

为了方便村民看书他抱病筹措近两年 67岁退休老师和他的农家书屋真相还有哪些?

肖爹爹和他的书屋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实习生 蔡金利

“哪怕每天只有一个人来,我也要坚持把大门打开!”10月12日,肖建华凝视着那一墙图书,眼中写满憧憬,这里似乎就是他的一切。

在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肖家湾一栋普通的民房内,房屋的主人肖建华正用毛巾认真擦拭着书架,柜板上一尘不染,一片片玻璃锃亮如新。如果没有这家书屋,67岁的肖爹爹可能会带着老伴,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尽享游山玩水的乐趣。

为了将农家书屋打理好,头发花白的肖爹爹拖着病躯,坚持了一年多。他说,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的村民来看书。

让大家有看书的地方

在老家建一个书屋,是肖爹爹退休以来的心愿。

肖家湾是汪集街米筛村里的大湾,走在村里,不少村民都知道,133号是肖建华的家,因为肖爹爹是从城里回来的“文化人”,更因为他的家里,有一间书屋,大家可以去这里借书看。

肖建华是武昌区千家街小学的退休教师,“我在这里出生、长大,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是通过读书考到城里的,后来当了老师,我觉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退休后,肖爹爹就经常回老家,一次在湾子里参加集体活动时,大家邀请肖爹爹“说几句”。他说,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我希望能做一间农家书屋,摆上书籍供乡亲们阅读,离家几十年了,现在也算是为湾子里做点小贡献。”

话音刚落,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当地,读书人历来受到尊重。

谈及当初的这个承诺,肖爹爹说,他很喜欢读书、藏书,家里有一千多册各类书籍。他认为,读书可以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这样既能回报老家,还能让自己的藏书发挥“余热”。

拖着病躯回老家了心愿

“作为一个退休教师,我觉得应该发挥特长,为村民们办点实事。”实际上,肖爹爹在多年前就查出患有食道癌,这些年,他一直在坚持治疗,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但为了回老家做好这家书屋,他选择坚持。他说,自己必须“拼了”。

肖爹爹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2020年上半年,他回到老家,决定将老宅翻新,并在一楼打造书屋。

肖爹爹把老宅翻新的任务交给弟弟,自己只管书屋,“一定要让大家有个看书的地方”。

“书架是我亲自设计、选材、现场监理做出来的。”肖建华笑着说,期间,他多次几乎累趴,但咬牙坚持挺过来。

书屋的设计,都是他亲力亲为,“我按照自己的构想画出了书屋的草图,后来又拿着草图,找了几位专业设计师完善方案。”书屋里呈放着老式钟表,彩陶罐子等精致摆件,这些都是肖爹爹精心从市场里淘来的。去年3月,凝结肖爹爹心血和汗水的书屋,正式对外开放。

一扇常年打开的大门

“小时候家里没有书,我借别人的书第二天就得还回去,我只能点着煤油灯连夜看完。第二天起来,我的鼻孔里都是黑乎乎的煤油烟。”回忆起自己当年读书的情景,肖爹爹感叹不已,他说,他们那一代人的遗憾,一定不能在这一代人身上延续。

为了供村民们过来看书,他将客厅靠近书架的40多个平方米的空间腾出来,在这里摆放了几张书桌、书台,方便他们在遇到感兴趣的书籍时,可以坐下仔细阅读。

为了保证充足的光线,他在书屋顶部安装了吊顶和射灯,既亮丽又美观。

走进屋内,这处书屋非常显眼大气,占据了一楼近一半的面积,书架长近10米,高度超过2.4米,紧贴墙面打造,看起来非常气派。

“我自己有藏书1000多册,陆陆续续有好心人和单位给我捐赠了几百册,现在一共有2507册。”说起书架上的图书,他如数家珍,“农村实用类的书最受欢迎。”

每到节假日,来这里看书的村民和孩子非常多,平日里,走进书屋的人相对较少,但肖爹爹每天早上起来后,第一时间就打开大门,直到晚上睡觉前才关门,“哪怕每天只有一个人来,我也要坚持把大门打开!”

“食言”让乡亲们感动

肖爹爹说,书屋建好后,他将家中的1000多册图书扛到车上,再运到老家,又一册一册登记造册,再放到书架上。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书柜分成10格,每格里面都摆放着一个手写立牌,上面分别是政经、文化、科技、生活、少儿等字样,2000多册图书将整排书柜填满了。

实际上,米筛村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或就业,平日里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和小孩。

他坦言,曾有身边的朋友不理解,劝他把钱留着养老,肖爹爹笑着说,打造书屋并不是要求每位村民都来看书,“哪怕是只有一个人能从中受益,我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书屋内的一张桌子上,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借阅须知”,按照这个条款,村民借书需要交10元钱的押金,归还图书再退押金。

“当初的想法是确保有借有还,但实际上,我没收过一分钱的押金,”肖爹爹说,村民们都很淳朴,而且彼此都很熟悉,相信他们也会爱惜图书。

肖爹爹“食言”了,乡亲们很受感动。当天,村民张师傅说,每次去看书,老两口都很热情,“遇到不懂的地方,肖老师还帮忙在电脑上查阅资料。”

接待读者是最高兴的事

感动也不止这些。

得知书屋建成,肖爹爹的老乡肖晖捐来新书60册,省农业厅送来100多册,一位陌生好心人准备了300多册……

肖爹爹是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暖心家园”成员,团队也非常支持他的善举。今年3月,团队40多位成员前往农家书屋,为他加油打气,每人都自带几册书籍,或新或旧,来到书屋,亲手帮忙放进书架。

团队还送来一幅牌匾,匾上题字“暖心书屋”。接过沉甸甸的牌匾,肖爹爹感慨万千,他说“肩上的责任重了一分,心里的信念也更坚定了一分。”

“大家暖了我的心,我要把温暖继续传递下去。”肖爹爹说,他想继续增加藏书种类和数量,满足村民们的阅读需求。实际上,仅去年一年,他就利用回城的机会,为书屋购买了图书200余册。

肖爹爹经常需回城住院治疗,为了能让村民们随时都可以来看书,离开期间,他把书屋委托在老家的弟弟看管。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放心,于是在老家的门口装了一个摄像头,回城期间,他时不时会打开手机看一看书屋的情况,“心里总是放不下,看一眼,心里更踏实。”

他说,每天在书屋接待读者,是最高兴的事情。


标签: 为了  方便  村民  看书  抱病  筹措  近两年  67岁  退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