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揭秘西汉大将军韩信之死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9-30 7次阅读

公元前196年,西汉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犹如飘浮在风中的浮萍,随风摇曳,处在这样一个新生儿内部的人们,更是人人自危。刘邦杀死了大量建国功臣,这些曾经与刘邦共同奋斗、出生入死的人,却并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这其中也包括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齐王韩信。

韩信是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军事家,为西汉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为“西汉三杰”。但是这位大功臣最终的结局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他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中,三族被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大功臣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

一直以来,史学界对韩信死因说法不一,各执一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韩信被杀的起因是自请封王。汉高祖五年,平定三齐之后,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荣阳,焦急地等待韩信率兵来救。但是刘邦等到的并不是韩信大军,而韩信自请封为齐王的上书让刘邦十分震怒,但是有求于人的刘邦,也只好遂了他的意。刘邦并非是心甘情愿,而是现实所逼,不得已而为之。韩信自请封王的做法,在刘邦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因此,在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就设计夺了韩信的兵权,徙封为楚王。入楚的韩信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反而与项羽旧部钟离昧相交甚密,刘邦对韩信的怀疑更甚。但是,一代帝王怎能单凭怀疑就诛杀建国功臣?刘邦就算是权倾天下的帝王,也必须要以理服人。真正让刘邦有机会杀掉韩信的原因在于有人告韩信谋反。

二是韩信的死因在于谋反。自请封王事件之后,刘邦对韩信已经是心存芥蒂,杀掉韩信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有人告韩信谋反。所以当有人举报韩信要谋反的时候,刘邦就再也没有犹豫了,他抓住了这个时机,采用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以出游云梦为借口,趁着韩信来陈朝会见之时逮捕了韩信。果断而深谋远虑的刘邦仍念韩信建国功勋,并未杀之,改封为淮阴侯,使居长安,危机四伏的韩信依然没有看清楚形势,反而在被刘邦降封为淮阴侯之后,常常称病不上朝。甚至还勾结握有重兵的陈豨,准备趁着刘邦伐陈之时,与陈里应外合,发动叛乱。韩信的阴谋被人告发之后,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之中。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揭秘西汉大将军韩信之死是怎么回事?

三是刘邦为了消除割据势力、统一集权,而不得不杀韩信。刘邦为平定天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曾为建立西汉王朝作出重大贡献。他们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大的封土,这些“王中之王,国中之国”成为西汉王朝统一集权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在刘邦基本上控制了六国旧贵族和关东豪杰的分裂活动之后,异姓诸侯王更成为刘氏家族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不论韩信有无谋反之心,刘邦必然会采取高压手段来消灭异姓诸侯工,才能免除战祸,休养生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无奈而为之。

四是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刘邦并未有杀韩信之意,韩信被吕后、萧何所杀,只是吕后为了自己以后篡权扫除障碍,而萧何作为韩信的举荐人,捕杀韩信是因为当时自己已深受刘邦猜疑,如不屈从于吕后的意旨,自己也会遭到株连,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韩之所以被杀,所谓谋反只是莫须有的罪名,吕后揽权才是真正的主因。

高效皇帝

朱祐樘与父亲朱见深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善于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俩人的不同点是,朱见深经常只听不做,朱祐樘只要觉得对,就立刻做。

《明史》上对他记录非常多的,就是他的“勤于纳谏”,比如吏部尚书王恕要他把全国各地官员的名字贴在皇宫柱子上,以便随时查阅,朱祐樘当天就贴上了。兵部尚书马文升要朱祐樘节省宫廷开支,朱祐樘立刻下令,从当月的开支开始削减。礼部尚书丘浚给朱祐樘上《大学衍义补》,朱祐樘阅后很高兴,立刻下令福建地区刻印,全国发行。外表温和的朱祐樘,做事却是个风风火火的人。

全面提速

朱祐樘执政时代,和父亲朱见深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效率。“弘治中兴”时期,中央政府机构有明文规定,对已经熟悉的奏章,处理时间不能超过两天,对不熟悉的奏章,处理时间不能超过三天。对需要不同部门联合处理的奏章,处理时间不能超过十天。特别重大的军机事件,处理时间最多宽限五天。朱见深在位时代人浮于事的局面,一度大为扭转。

爱护动物明孝宗

明孝宗朱佑樘的俩个公认优点,就是节俭和仁慈。但这俩个好品质放在一起,有时候却也闹雷事。比如他登基后,开始叫停朱见深时代的种种享乐活动,但有个事情犯了难:朱见深还留下了一些真禽猛兽,这些动物怎么处理?喂着吧浪费粮食,杀了吧又太残忍,放出去吧,还会伤害人畜,朱祐樘答:那就不给喂食,让他们自己饿死好了。就这样饿死?

奸臣办好事

明孝宗用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许多之前被看做奸臣的人物,在他的手下,反而成了能臣。典型如朱见深在位时期的佞臣刘吉,朱见深时代,他就是内阁大学士,除了善于排挤同僚外,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逢迎拍马。当时明朝官场上送他的绰号叫“刘棉花”,意思是脸皮厚,不怕骂。

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后,开始励精图治,刘吉摇身一变,经常上书建言国家大事。而看重他能力的朱祐樘,不但没有清算他,相反留用他为内阁首辅,他担任首辅时,虽然也有打击陷害言官等恶行,但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哈密问题。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揭秘西汉大将军韩信之死是怎么回事?

当时哈密被吐鲁番侵占,明王朝上下意见不一,刘吉提出了“闭关绝贡”的手段,即对吐鲁番进行经济封锁,逼迫其主动交还哈密。事后果然奏效。他的功劳,也恰应了一句俗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皇上给你钱

朱祐樘得到后世称颂的,除了他的勤政与人品外,就是他对文臣的优礼。比如他极其信任的左都御史戴珊,弘治十八年(1405年),朱祐樘接见戴珊时,特意赠给他一锭白银。并解释说:这一点钱,多少能够表彰戴珊的廉洁。皇帝给臣子送钱,明朝并非首例,但仅为表彰道德,确为首例。戴珊晚年,多次请求退休,朱祐樘对戴珊说:我把天下大事交给你,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而今太平盛世尚未实现,怎么能说走就走呢?闻言的戴珊流泪说:我只有死在任上了。

丈母娘家不好惹

“中兴之君”朱祐樘的政治污点之一,就是包庇外戚。他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保持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之一。一生除了张皇后外再无嫔妃。

但物极必反,不但张皇后本人好奢华,张皇后的两个哥哥——张延龄与张鹤龄,更成了弘治朝至正德朝一霸。朱祐樘曾不顾“祖制”约束,为这哥俩在京城开商号,等于默许他们搞“官倒”。这哥俩的主要恶行,除了抢男霸女外,就是大肆圈占土地。

对他们的行为,朱祐樘有时候也采取一些啼笑皆非的处理方法:一次大理寺核查土地,秉公处理了张家兄弟强抢民田的案子,张皇后闻讯大怒,跑到朱祐樘处哭闹。结果朱祐樘耍起了“两面派”,先在张皇后面前假装生气,斥责大理寺办案不公,等着把张皇后哄高兴了,赶快偷偷派太监去大理寺传旨,内容很荒唐:这次核查土地,你们做的对,每人赏白银一百两。但是我今天夸奖你们的事,一定一定要保密啊,千万不能让皇后知道啊。


标签: 韩信  点兵  多多益善  揭秘  西汉  大将军  之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