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明确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认定原则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9-29 9次阅读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9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 (2023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1号解释性公告》),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表示,《1号解释性公告》对于投资者恰当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规定与当前市场实际情况不适应,部分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争议,有必要适时予以调整完善。

本次修订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监管实践中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如非经常性损益认定缺少原则性指引,市场判断标准不统一;二是部分规定与当前市场环境、发展阶段不适配,如金融资产相关列举项目未能恰当考虑公司开展的所有金融活动;三是随着监管规则的调整,应相应调整《1号解释性公告》相关内容,与其他监管规则保持协调一致。

此次修订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新增三项非经常性损益判断原则,明确非经常性损益应基于交易和事项的经济性质、结合行业特点和业务模式、遵循重要性原则进行认定,为公司恰当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提供指引。二是明确实际执行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规定公司因经营活动不再持续,或因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调整等而对当期损益产生的一次性影响,应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减少实务执行争议。三是完善政府补助、金融资产、股份支付相关非经常性损益列举项目,明确相关业务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标准,帮助投资者恰当评价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展阶段之间的契合性。四是结合近年《企业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修订情况,完善《1号解释性公告》相关表述,在股份支付、显失公允的交易损益等列举项目上,与上市发行、退市环节有关要求保持一致。


标签: 证监会  明确  上市公司  经常性  损益  认定  原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