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9-23 8次阅读

约12000年前,地球正处在「更新世」末叶,那是个十分美妙的时代:最近一次冰河期已经步入尾声,全世界的气候都在变暖,气温逐渐回升,达到与今天相仿、甚至更暖和的水平。冰川退却,大地重现生机,草木葳蕤,万物生发,人类先民和动物成群的奔逐迁徙、交配、厮杀,享受怒放的生命。此时此刻,没有任何智慧能够觉察,一场浩劫正悄然逼近。

北美洲,平静的夜晚,微风习习,虫声唧唧。一个古人类从幽甜的梦乡惊醒,他走出洞穴,迷惘而惊恐地望向天空,比太阳更炽烈的白光照彻天宇,巨大的火球呼啸坠落,他被爆炸产生的超高温瞬间汽化,冲击波将一切夷为平地。

天体撞击终止了地球之春,气温急遽下降,冰川卷土重来,大批已迁入高纬度地区的动物和人类死于极寒。这次有悖自然规律的离奇气候突变,被称为「新仙女木事件」。该事件造成全球范围气候扰乱,凛冬再度降临,持续长达一千余年。[注1]

一千年,个体生命的永恒,在地质年代序列里却不过弹指之顷。一千多年后,漫漫长夜终于完结,严寒消散,气温大幅回升,一个叫做「全新世」的时代开始了。温暖湿润的适宜环境浸润了全球大部分陆地,连今天最干旱的非洲撒哈拉地区也享有充沛降水,彼时的撒哈拉尚不是万里黄沙荒芜一片,那里河湖相连,水草丰茂,鱼群从尼日尔河源源不断地游入各大淡水湖,大象和犀牛徜徉绿洲,猎人追逐着羚羊。人类文化翻开新篇章,全面进入新石器时代。

全新世的气温也并非稳定如一,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像昼夜交替般轮番出现,循环不休。在全新世的下半场,大约5300年前后,寒冷干燥率先侵入北半球北部,并迅速向南蔓延。撒哈拉的淡水湖渐次干涸,沙漠掩埋了文明,我们的故事,则正式开始。[1]

一.入侵者

欧洲中南部,此前少见冰雪的阿尔卑斯山脉已然白雪皑皑,这让一名正在逃跑的战俘饱受其苦留在雪地上的足迹无疑是引导追兵的完美路标。已经逃了两天两夜,没有可以反击的武器,没有食物,精疲力竭,他的脚步越来越慢,这样下去迟早要被追及。他穿过村庄和树林,眼前是绵延的群山,他决定孤注一掷,向三千米高的山峰爬去。

体力透支,他的攀爬速度并不快,追兵的吼叫声从身后传来,他不顾一切地攀援着。突然,一支利箭破空而至,把他钉在地上。他大声惨叫,反手拗断箭杆,锋锐的石制箭簇却留在了脊背肌肉里。追击者逼近了,狰狞的面目清晰可辨,他恐惧至极,似乎预见到了落入敌手那生不如死的下场,于是奋起全力翻身滚下山岩。追兵们离开了,但重伤和失血也带走了他的生命,大雪飘落,他被封存成一具冰尸,直到1991年重见天日,他就是「冰人奥茨」。[2]

在奥茨逃亡的时候,地球另一面,遥远的东方大陆,同样上演着无数追赶与驱逐之战。

陕西,世代居有两大强族,其首领是被后世奉为华夏先祖的「炎黄」。炎黄二族,可能同出一源,是血肉相连的兄弟部落,或者至少曾通婚、结盟,关系密切[3],不过5300年前气候恶化之际,二族早已分居。

气候恶化的影响遍及全球,不惟非洲、欧洲,亚洲亦无从幸免[注2]。炎黄两族为了寻觅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更优裕的生活资料,先后出发,向东、向南移动。其中黄帝一族迁徙路线偏北,他们东渡黄河,缘太行、中条山向东北行进,最终以河北涿鹿为聚落中心,在黄河北岸落脚;炎帝选择了南线,其部循渭水东下,渡过黄河,沿南岸抵达河南淮阳附近。[4]

炎帝神农氏,史书称他「牛首人身」,是个牛头酋长,这实际上是部落耕牛图腾的神化写法,他的部族较早进入农耕文化,族长炎帝遂为后世奉作稼穑之神[注3]。

起步领先,早期的炎帝族人口众多,实力极强,在那个「剥木为兵」拿树杈子作武器的时代,基本上谁家人多,谁就更能打。所以,先期炎帝族的实力,有可能更凌驾在尚以游牧为主的黄帝族之上。黄河上下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西北一霸,不可一世,其族大举东迁,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众多土著小部落,不免被无情碾压、驱逐。上古时代,凿井技术欠发达,居民多临水而居,于是炎黄这一路东进,仿佛撸串一般,摧枯拉朽,几乎把黄河中游的原住民全数撸了下来。湖北枝江关山庙遗址、黄岗螺蛳山遗址和安徽肥西古埂遗址都出土过疑似对应炎帝族团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说明炎帝势力不仅向东扩张,而且有可能向南迄及长江流域。

征服像撸串一样,是世界上最爽的事情。不过老话儿说得好:没有什么是撸一顿串儿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可能是你撸错串儿了。炎帝这一顿狂撸,丝毫不顾及人家的感受,你是撸得爽了,原住民的善后工作考虑了没有?拆迁之后如何补偿?强行移民如何安置?这些事情,炎帝显然想都没想,炎帝所恃者,惟人多尔:我们人多,我们树杈子多,不服来打啊,消灭你们。在他的眼里,原住民不过一盘散沙,不堪一击,他压根就不曾意识到,这些原住民背后的深处,究竟蕴藏着何等强大的力量,坐在那力量极峰之上的,是一个何等恐怖的魔王。

散落在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原住民,就是后来被称为「东夷」族群。东夷这个称呼,实际上是一种他称,确切言之,是华夏族定鼎中原,取得正朔地位之后,为东方「边鄙之民」定制的称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其方位均相对于中原而言,炎黄结成的古华夏族未入中原以前,居处亦近乎边鄙,何来资格取笑别人?至于东夷人的原始自称,一方面由于东夷是「东方族群」的统称,实际上可以细分为无数独立的部族,可能并无统一的自称;另一方面,即使有统一的自称,也早已遗失,不可考察了,我们只好沿袭惯例,仍称之东夷。

东夷的范畴是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大部属于东夷族畛域殆无疑义,太湖流域是否也隶属东夷,学界存在不同看法。即使不包括浙江,鲁、苏、皖、豫的东夷族势力也已足够强大,炎帝似乎根本不晓得这些人是一伙儿的,而且招惹了东夷不算,还跑到南边把长江中游的「三苗」也惹毛了。

本来气候恶化,日子已经很不好过,大家无不是节衣缩食,牙缝里省下的一点生存资料,现在竟然有人来抢,这如何能忍?被逼到绝境的东部、南部族群奋起反击,不过他们内部情况复杂,部落林立,分布散漫,若论单打独斗,谁也无力单独颉颃人多势众的炎帝族。危难之际,一支率先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的部族挺身而出,扛起了聚合东、南之民,领导抵抗力量的大旗。

他们就是蚩尤。

二.进击的蚩尤

黄帝、炎帝、蚩尤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名字,其实包含多重指向:既指某一个人的名字,亦是一族的名字,同时还是该族族长代代相承的名号,犹如匈奴之「单于」、蒙古之「可汗」,成为炎帝族族长的人,将自动获得「炎帝」之号。至于东迁的炎黄分别是第几代炎黄,领导抵抗的蚩尤又是第几代蚩尤,以及他们的本名,古史茫昧,大多失考。[注4]

蚩尤一族,雄武强悍,擅造金属兵器,《龙鱼河图》说,蚩尤生前曾造刀戟大弩,或许有涉夸张,《管子地数篇》亦称蚩尤采金属铸剑铠矛戟,则蚩尤族大致是掌握一点原始冶金技术的。在大家都拿着树杈子、石头蛋子打来打去的时代,突然有人手持青铜剑走进战场那基本等同于开挂。

车马不畅,舟楫不通,蚩尤族辗转小半个,将整个东夷族群凝聚起来,并很有可能争取到了长江中游的三苗、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支持[注5]。这显然是极其繁难艰巨的工作,也许需要付出数代人的努力。然而凛冬已至,强敌犯境,生存空间不断紧缩的原住民已别无选择,他们打破族与族间的隔阂,集结成一支规模空前的东境大军,他们的领袖,正是「一代之战神,万世之兵祖」魔王蚩尤。

TheKingoftheEast!

全军向西,决一死战!炎帝,洗颈就戮吧!

蚩尤领导的反抗同盟,历史上有个正式名称,叫作「九黎」。「九」是虚数,谓参与部族之多,「黎」可能与地名有关。据后面的涿鹿之战可知,九黎同盟吸收了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巨人族夸父一族,视乎东夷族大汶口文化、东南良渚文化生产技术几乎傲视当世[5],可以推想九黎集团整体实力之煊赫,比起炎帝,只强不弱。《逸周书尝麦》也说,在一切的开端,世上有两大强力阵营,一个是炎帝,一个是蚩尤[6]。彼时,甚至连黄帝一族都未能同炎、蚩两大阵营等量齐观。两强对撞,绽放出中华大地上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夷夏之战,就此开启。而此时的炎帝,多半无知无觉,正如蚩尤在战前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他对力量一无所知。

所以九黎大军潮水般掩杀而至的时候,炎帝一族猝不及防,迅速败退。那个时代,城防极为罕见,倘若不组织起规模相当的人手集中抵抗,分散的部落,根本无所守御,只能任由大军席卷屠戮。炎帝一方面准备不足,一方面实力悬殊,他们节节败走,将多年辛苦侵占来的地盘,尽数还给了东夷人。

东南追兵杀伐不舍,西北故地环境恶劣,回去也是死路一条,曾经称雄天下的炎帝陷入了绝境。难民和溃兵伤痕累累,沿着黄河缓缓撤退,食物短缺,毫无希望,先祖的荣耀正离他们而去。炎帝站在山石之上,看着穷途末路的族人,北风呼啸,木叶飘零,他心如刀绞,忍不住仰天长叹:我们真的要毙命于此了吗!突然,他接到一个电话,那是族兄黄帝打来的:老弟!下个月我结婚,来随份子!

哦,是、是吗,我一定到!

炎帝望向北方,眼睛重新燃起明亮的光芒。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宕开一笔,简单介绍一下当时各大族群对应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这也是一个争议极多的课题,一般而言,东夷对应以山东为核心的大汶口文化(约6100-4600年前),争议不大;

长江中游的三苗,可能属于大溪文化(约6400-5300年前)到屈家岭文化(约5000-4400年前)阶段;

比较难认定的是炎黄族群的华夏集团,有观点认为仰韶文化(约7000-5000年前)是炎帝部族的文化结晶;

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发祥于包邮圣地江浙沪、确切说是太湖平原的良渚文化(约5300-4000年前)。

下面结合考古资料,择要印证各大阵营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首先是炎帝和东夷的攻防战。在大汶口文化(东夷)早期阶段,来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炎帝)向东方渗透明显较强,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形势逐渐出现逆转迹象,大汶口文化开始更多的影响仰韶文化,一些大汶口文化部落向西迁移,而仰韶文化对东方的影响则大幅式微,几于泯灭;到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文化因素已经抵达河南省西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庙底沟类型在大汶口文化冲击下岌岌可危,几乎不保。这些文化伸缩,似乎正反映了早期炎帝东侵,和中期蚩尤反击的过程。[7]

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仰韶文化大致范围

江浙沪的良渚文化是非常特别的存在。浙江地区可能是最早驯化农作物,开始农耕作业的地区,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栽培水稻残留证明了这一点[8]。历数千年演进,太湖平原孕育出了光芒璀璨的良渚文化,但在文献记录里,却找不到该文化的王族归属,所以有学者只好把他们匹配给蚩尤。

事实上,良渚文化和东夷大汶口文化的确存在诸多共性,证明双方有着极深的渊源。特别是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凤凰之力爆发,在全国各大区系文化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时期他们大举北上,苏北、山东、河南东部的良渚文化因素明显增多。譬如江苏徐州的花厅遗址,原属大汶口文化范畴,然其良渚因素之深刻全面,令人瞠目,仿佛良渚人的移民城[9]。这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作为敌人,北上入侵;一种是作为盟友,北上合作。如果我们建立的上古时间线大致不错的话,那么前者可能是良渚人趁东夷人西顾时趁虚而入,抄了东夷的老窝;后者则可能意味着更友好的文化融合。

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良渚文化区

三.涿鹿鏖兵

炎帝败走的过程可能是极其漫长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先代蚩尤带领着九黎集团不断接收着炎帝的失地,炎帝走投无路,被迫渡过黄河向北经营,那里是黄帝族人的领地。

炎帝仓惶北逃,情形非常狼狈,史书说他被打得「九隅无遗」,丧师失地,吓得要死,「赤帝(炎帝)大慑,乃说于黄帝」。[10]

黄帝:来了炎弟!咋的了炎弟?

我,我慑了

你咋了?

自从当日与大哥相别,小弟沿黄河而下,一顿狂撸%#*然后就慑了。

虽说炎黄两族可能是同气连枝的血亲,曾经地望相接,关系一度也很不错,但那都是明日黄花。两兄弟分家已久,时过境迁,还能保有几分香火情分,实在难说的很。现在炎帝带着一大家子人回来,要分黄帝的地盘、口粮,黄帝自然不乐意,俩兄弟商量商量着就说僵了,说僵了就撕逼,撕逼就动手。

动手就动手,黄帝表示我不怕。黄帝的部族,是农业和游牧混成式经济,族众精通驯兽技艺,每战,万兽齐出。炎帝那群人又饿又累,元气未复,凭着手中区区树杈子,焉能抵敌?兽人大军把炎帝按在地上结结实实打了三顿,「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11],炎帝大声疾呼:请保持理性克制!用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回到谈判桌上,炎帝权衡了当前形势:他现在腹背受敌,蚩尤和黄帝,他谁都打不过,投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而与其投靠蚩尤不如向黄帝投诚毕竟大家都是源出陕西渭水流域的同宗,按照族谱查上去,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人,于是他表示愿意归附黄帝,同时提出条件,要求黄帝出兵,共同对付蚩尤,俾以夺回丧失的土地。

黄帝听取了炎帝关于九黎集团的报告,认为唇亡齿寒,彼此休戚相关,若非团结炎帝,不足以对抗打个响指就能毁灭九州的蚩尤,双方一拍即合,正式缔结联盟。

事实上黄帝不得不快速做出决定,甚至牺牲一部分利益满足炎帝的条件,以期尽早结盟。因为九黎集团恨炎帝入骨,必全歼之而后快,竟然衔尾穷追,一路杀到黄帝大营来了。炎黄两部立即集结兵力,坐待强敌,牛头酋长+兽灵行者迎战战争之王,一场决定中华命运的大战拉开帷幕。

由于文字体系尚不成熟甚至还没有出现,当时双方兵力情况,今天是肯定无法考知了。总体来说,炎帝已经站稳阵脚,其民集结起来,当不在少数;而蚩尤所部千里跋涉,当时的粮秣输送能力,恐怕很难支持过大规模的远程行军,此消彼长,形势不再像从前驱逐炎帝时那样一边倒的对蚩尤有利,因此战事甫开即陷入胶着,蚩尤部凭借兵器优势,在战争初段稍占上风。

这场战争最少打了三年,期间大小战役无数,九黎集团或许在当地扎营屯田,不断向炎黄领域发动袭击。史料记载,黄帝「九战九不克」(一说七十余战而不克)[12],所谓「不克」,近乎春秋笔法,言外之意,是说炎黄联军屡战屡败。他们渐渐退守到河北涿鹿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以西,蚩尤只要再进一步,就可以铲除炎黄,成为天下共主,彻底改写历史。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按照神话的说法,当黄帝势穷力蹙,一筹莫展之际,意外得到了一种名叫「玄女」的作弊器。

玄女就是九天玄女,是不属于人间的超高维生物,也就是俗话说的天神。天神亲自出手干预,偏袒黄帝,又是传授兵书阵法,又是送法宝,又是指示玄机,消除战争迷雾,这特么完全是开挂好吗,这么个打法,就是再来十个蚩尤也是个死。可怜老蚩像当初的炎帝一样,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兀自低头冲锋,被黄帝打得鼻青脸肿,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是怎么输的。

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战争内容,「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上古时代的战争与巫术紧紧绑定,玄女的真相,可能是黄帝族崇拜的神祇之一,战争期间黄帝族曾组织大型祭祀活动,就在这次祭祀之后,战局发生了逆转,因而族众认为是玄女之功,随着黄帝最终战胜,玄女得以名留青史,为后人所知。

除了祭神之外,双方的巫术斗法无所不用其极,并设法破坏对方的巫术力量来源。

譬如黄帝曾派出部队深入东夷境内,斩杀雷泽的「雷神」、流波山巨兽「夔牛」,剥皮拆骨为鼓,声闻五百里[13]。这件法器,成为后期破蚩尤飞遁法术,擒获蚩尤的关键。

又如黄帝令「应龙攻冀州之野,应龙蓄水」[14]。今人从神话角度理解「应龙」,多描画成一条具有强大控水神力的巨龙。倘若剥开神话外壳透视真相,或许应龙的真实形象是黄帝阵营一名大巫。所谓「应龙蓄水」,指他使用巫术设法截断了蚩尤方面的水源,蚩尤则派出风伯雨师两位有召水技能的英雄,试图从其他途径取水。不料黄帝麾下高手如云,除了应龙外,英雄「女魃」的被动技能干旱,刚好可以克制风伯雨师。《山海经大荒北经》写这次斗法:「应龙畜水,蚩尤与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令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性感应龙在线蓄水

《大荒北经》接着写道: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夸父追日」,《山海经》的记载提供了以下几则信息:

当时河水水位降低;

夸父是被渴死的;

夸父是被应龙杀掉的。

九黎集团的最强战力夸父族被生生渴死,岂非正是缺水之征?而说巫师应龙断水杀夸父、巫师女魃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旱魃」制造干旱,这一切证据都指向了蚩尤阵营遇到的大难题:水资源严重不足。

炎黄族人欢欣雀跃,他们高声赞美制造了干旱的伟大巫师:应龙和女魃,他们并不知道,干旱无关巫术,这次异常旱情形成的罪魁祸首,是埋葬了奥茨冰人的全球变冷。

全球变冷往往影响地区降雨形势,使高纬度更潮湿,中低纬度更干旱。撒哈拉地区的淡水湖正是因此消失,拜干旱所赐,昔日生机勃勃的绿洲如今已变成了世界第一大沙漠。另一个鲜活的例子,可以上溯到距今400年前,「明清小冰期」制造的极寒天气和赤旱最终葬送了大明王朝。

5000年前的蚩尤大军,也陷入了同样境地,缺水乏粮,是他们输掉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理论上,灾害对战争双方的伤害是平等的,实际却并非如此:蚩尤军队远离故土基地,他们的兵力补充、资源补给比炎黄联军更困难。战事持续越久,情势将对蚩尤越不利,而这位战神没有趁可以从容撤退的时候抽身离开,一味猛冲猛打,孤军深入,等他想要「飞遁」之时,已经来不及了。

蚩尤先被活捉,《山海经》说「应龙杀蚩尤」,大概指应龙的巫术摧毁了蚩尤军队而言,当然以应龙大巫的身份,由他监刑手刃蚩尤亦非全不可能。

蚩尤死得奇惨无比,约成书于春秋或战国早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大经》还原了当时的惨状:

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15]

剥其皮做成箭靶,断其发制成军旗,胃缝成蹴鞠,骨肉捣得稀烂,拌入咸菜全族分食,何止挫骨扬灰,简直是神形俱灭!

蚩尤虽死,战魂犹生,「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可见蚩尤生前威慑力之强,轩辕黄帝震不住的四方部落,蚩尤画像一到,尽皆俯首[16]。到秦汉,天下皆奉蚩尤为「兵祖」、「战神」,秦始皇封禅泰山,「八神」之中,蚩尤排位仅次于天、地两大至尊[17]。汉初征战之前,例祭蚩尤,祈求战神庇佑。[18]

涿鹿之战结束,九黎集团群龙无首,风流云散。炎黄乘机挥军南下,定鼎江山,他们的联盟已经水乳交融,牢不可破,而且有了新的名字:华夏族。中原的仰韶文化、东夷的大汶口文化走向终结,一种新型文化龙山文化在黄河中下游,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面出现。

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龙山文化分布

至于涿鹿之战的两大功勋,被族人认为是摧毁蚩尤关键人物的应龙和女魃后来均遭流放,女魃被驱逐到西北,应龙去了南方。我们无从知晓在全力的核心发生了什么,按神话的说法,女魃总会引起干旱,而应龙总能带来暴雨,天下苦之,才把他们派往边域,「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后置之赤水之北,魃时亡之」[19]。有鉴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戏码在后世的历史上再三上演,似乎不能排除两位大巫功高震主,因遭黄帝猜忌,把旱涝大锅甩给了他们去背,女魃从此沦为干旱的象征,此后数千年一直为世人惧怕唾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时代开启,一个时代终结,而权力的游戏,从未停歇。

-待续-

从蚩尤到后羿:远古东夷战争和史前大洪水之谜你都知道哪些?

三大族群分布蠡测(手残党画的不准)

注:炎帝东渐、九黎反击和涿鹿之战的时间,大要分两种流行观点,一种认为发生在距今7000年前,一种认为在5000年前,本文时间线据后者搭建。当然,考古资料还存在诸多未能解决的文化序列缺环,尚不足以连贯所有文化、史乘,而上古时代,固然未有历法,可能连系统的文字体系亦未出现,难以精确考索。是故本文所谓年代,以及不少观点仅系推测,不免错漏舛误,祈请谅解。

注1:国际学术界将更新世最后一次降温称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Dryas),新仙女木事件发生的时间各地存在差异。被普遍接受的年代为11000年前,树轮校正年代为11400年前。而新仙女木事件的真相即「新仙女木时期」这一短暂冰期突然出现的原因,目前尚未澄清。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地球遭到了慧星/小行星的撞击。

注2:通过对祁连山敦德冰芯(分辨率最高的自然气候历史记录之一)记录分析,认为在距今5000-6000年前的时间里出现过3次降温事件,中间一次降温事件对华北和华东的影响十分明显,冷峰出现在5300年前左右。该降温事件与全球第二新冰期冷峰出现的时间一致,具有全球意义。(施雅风等.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注3:关于神农氏是否炎帝部族早期首脑,古籍和今学界均未形成统一结论。似此类难以从考古资料勾稽真相的传说,不但今天,未来恐怕也很难定论。

注4: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与蚩尤交战者为第八代炎帝,名「榆罔」。皇甫氏此书考稽粗率,有时不辨真伪,良莠并蓄,姑妄听之,不宜尽信。

资料/文献

[1].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2].UrsulaW,SimonaA,StefanoB,etal.TheIcemanslithictoolkit:Rawmaterial,technology,typologyanduse[J].PLOSONE,2018,13(6):e0198292-.

[3].《国语晋语四》

[4].徐旭生《古史的传说时代》

[5].俞伟超《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6][10].《逸周书尝麦》

[7].栾丰实《东夷考古》;武津彦《略论河南境内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8].郑云飞,蒋乐平《上山遗址出土的古稻遗存及其意义》

[9].栾丰实《东夷考古》

[11].《史记五帝本纪》;《列子黄帝》

[12].《黄帝玄女战法》

[13].《山海经大荒东经》

[14][19].《山海经大荒北经》

[15].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

[16].《龙鱼河图》

[17].《史记封禅书》

[18].《史记高祖本纪》

未完待续:神话的真相:史前大洪水和后羿之箭


标签: 蚩尤  远古  东夷  战争  史前  大洪水  之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