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美国司法体系制衡公权力和保护个体权利的“牺牲品”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08-01 10次阅读

章莹颖:美国司法体系制衡公权力和保护个体权利的“牺牲品”真相究竟是什么?

北京时间7月19日下午,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地区联邦法院法官詹姆斯-沙迪德在法庭宣布,2017年绑架和谋杀访问学者章莹颖的布伦特-克里斯滕森被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减刑、不得保外就医、不得假释。据悉,十二名陪审员中有两名不同意判处死刑,法官遂依法作出此等判决。

沙迪德法官对罪犯判刑时的演讲:

这场费解的暴力行为伤害了太多的人,首当其冲的是章莹颖一家。

章莹颖的家人可能永远都无法得知莹颖遗体的下落。他们的余生都将笼罩在莹颖于千里之外被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从他们身边夺走的阴影之中。这是个充满自恋自私幻想之徒,至今不在乎任何其他的人。

尽管与章先生和夫人的痛苦相比很微小,但这里仍有许多英雄将被告抓获,并绳之以法。我希望这对你们是些许安慰。

伊利诺伊大学的警方和FBI探员对本案全力以赴。他们审查视频,追踪线索,迫切地搜寻你们女儿的下落,并在审讯时督促被告坦白他对章莹颖做了什么。

艾米莉霍根没有坐进被告的车,然后报警,并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泰拉布里斯表现出被告永远都不可能鼓起的勇气,帮助执法部门使被告今天被判刑,让被告企图脱罪的想法落空。

伊利诺伊大学和社区帮忙搜寻,团结一心,安慰你们,为你们祈祷。

你们、你们的儿子章新阳和莹颖的未婚夫侯霄霖都是被告兽行的受害者。同时你们也收到无数人表达的爱和尊重。我注意到你们每天在法庭的表现,你们以尊严和荣誉规范自己。我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你们的损失表达我最深切的悲痛。

对于被告,陪审团无法作出一致的决定。在讨论中,一些陪审员认为死刑是恰当的,但至少有一位不赞成这样的结论。这意味着,根据法律,我必须判决你被终身监禁,并且不得保释。我们不应对陪审团的决定妄加猜测,这是我们法律系统的基石。陪审团对你的仁慈是他们人性的见证,而绝非出于你的品格。

实际上,没能做出一致决定也是一种死刑,只不过与你杀害章莹颖不同,这将是自然死亡。

被告的行为同样伤害了他自己的家庭。出于审判策略,你归咎于母亲的许多责任实际上都只应由你承当。而他们今后则将一直感到内疚,思考自己可能的失误。

尽管你的律师试图将你描绘成一个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的人,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你毫无悔意。现在这一点更加明确。今天,你有机会发言,且不会接受任何交叉询问。你本可以说出任何你想说的话。但是在你杀害章莹颖769天后,你至今不愿说出一句简单的对不起。

无论你抱有什么样自私自利的想法,从你今天被法警押走,直到在牢里孤老终死之间,也许,也许有那么一刻,你会有所感悟,用纸笔写下对不起,交给章先生和夫人。

本庭判处你终身监禁,且不得保释。你也因你的第二、第三项罪名被分别判处5年刑期。(完)

宣判后,章莹颖父亲章荣高发表了声明

章家人的律师贝克特说,章莹颖的家人对终身监禁的结果感到极度悲痛。章莹颖父亲表示不赞同但接受判决结果,章莹颖母亲神情悲伤,在别人搀扶下几乎站立不住。

宣判后,章莹颖父亲章荣高发表了声明。全文如下:

陪审团已经做出决定,庭审也已经结束,莹颖却仍然没有回家。我们的目标从来就是,也将一直是,带莹颖回家。除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将不会得到平静,也不会放心。

我们感谢本案的陪审团,以及在本案中致力于伸张正义的人们。他们严肃认真地对待职责,遵守法律,因为他们理解法律在本案中的意义。

我们理解一位或几位陪审员不能做出对被告判处死刑的决定。尽管我们不同意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接受罪犯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这将在一定意义上弥补我们的创伤。我们希望他在监狱里面的每一天都感受到我们失去莹颖所感受到的痛苦。

我们再次感谢检察官、警官和其他执法人员为莹颖讨回公道所付出的努力。我们感谢法庭人员在庭审中对我们的照顾。我们感谢伊利诺伊大学和伊州中部的社区,也感谢所有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支持我们度过难关的人们。我们被所有人带来的善意和友谊感动着。

现在,庭审已经结束,陪审团也做出了决定。我们要求被告无条件地告知我们莹颖的下落。如果你的灵魂中还残留有任何人性,请帮助结束我们的煎熬。请让我们带莹颖回家。

案件最初发展回顾

6月9日下午两点,监控录像显示:章莹颖在伊利诺大学校园上了一辆黑色土星Astra四门两厢轿车,随后失踪。

6月12日,FBI特工在学校公寓找到了疑似视频中的黑色土星Astra,并且询问了车主克里斯滕森。后者否认曾经见过章莹颖。

6月14日,FBI特工把克里斯滕森的汽车和视频再次对比之后,向法庭申请对其汽车的搜查令。

6月15日,FBI得到法庭搜查令。FBI特工和伊利诺大学警察局探员将克里斯滕森带到FBI办公室进行询问。此时嫌疑人承认曾经搭载过亚裔女性,但车子开过两个街区之后,对方下车离去。

在询问嫌疑人的同时,另一组FBI探员来到他的住所,在获得其室友同意之后,搜查了该公寓,找到了嫌疑人使用的手机。随即FBI再向法庭申请针对手机内容的搜查令。在获得批准之后,FBI特工从手机存贮的信息发现,克里斯滕森在2017年年4月间,曾经访问一个称为绑架基础课的论坛。

6月16日,FBI开始对其进行不间断监视和电话监听。

6月17日,FBI悬赏10000美元奖励提供章莹颖线索者。

6月21日,伊大警察局局长在公共电子邮件中宣布,决不放弃寻找章莹颖。

6月29日,FBI特工从电话监听中,获得克里斯滕森亲口承认绑架章莹颖证据。

6月30日,FBI以绑架罪将克里斯滕森逮捕。同时宣布,迹象显示章莹颖很可能已经遇害,但搜寻她的工作将继续。

从以上时间节点可以看出,在此案的调查过程中,FBI和伊大警察局、法庭的配合相当默契。在关键时刻没有耽搁,调查没有走弯路,特别是取证手段上无懈可击。FBI特工利用克里斯滕森在FBI办公室的机会,派员来到他的公寓。在得到其室友的同意之后,合法搜查了两个人的住所,缴获了其手机。跟着一气呵成,再向法庭申请手机内容的搜查令,FBI特工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从而获得了重要的证据。

美国的法律让FBI取证困难

不按照程序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据

在美国,执法人员是不能随意进入私人住宅的。非法入侵获得的证据,法庭将不予采信,也就是说,查水表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因此,如何及时搜查被告房屋获得证据,就成了调查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如果警方向法庭申请搜查令,很有可能错过最佳搜查时间。于是,FBI特工利用克里斯滕森在FBI办公室的机会,派人来到他的公寓。在得到其室友的同意之后,合法搜查了两个人的住所,缴获了其手机。跟着一气呵成,再向法庭申请手机内容的搜查令,从而获得了重要的证据,为合法监视监听建立了法律依据。

对犯罪嫌疑人极其保护

到2017年6月30日之前,FBI和伊利诺警方的表现无懈可击。倒是在嫌犯被捕之后,在寻找章莹颖的过程中,美国FBI进展缓慢,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因为美国是严格限制公权力,防止政府专权和官员滥用职权,所以一旦嫌疑人被捕,法律则优先考虑保障其人身权利和辩护权利不受侵犯,为了避免导致冤假错案。不得强迫嫌疑人做对自己不利的证词,任何逼供行为都是违法,更不要说刑讯逼供。

根据法律规定,当嫌疑人被宣布逮捕的那一刻,警察必须向其宣读: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你说的任何话都将用于对你的指控,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请不起,法庭将为你指定免费律师,否则,嫌犯随后说的任何话,不能作为呈堂证词鉴

犯罪嫌疑人决不可能放弃沉默权,他们不会给检方留下把柄。换而言之,他们合法地拒不合作。在这个时候,警方反而没有办法从他的身上挖出来更多有用的信息。这就是寻找章莹颖下落一事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

公平,是现实妥协下的公平

在整个司法体制中,美国法庭更加强调的是程序性的正义。周立波在美国开车被查到车子里藏有枪支和毒品,但最后是无罪释放,就是因为经常没有搜索令。显然,这是枉顾事实的,但是法庭固执地认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捍卫宪法)胜于制裁藏毒行为(捍卫刑法)。孰轻孰重,美国的司法体制选择了前者。

欧美法治寻求的是一种妥协下的公平,一种有条件的正义。章莹颖不幸为这种缺憾埋单。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十分遗憾和无奈。毫无疑问,目前的情形对被害人和家属,对整个社会都是不公平的。罪犯可能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力度。这一点令人难以接受。

当然,绝不仅仅是章莹颖一个人成为司法体系制衡公权力和保护个体权利的牺牲品,美国众多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和社会公众也同样面临类似的境遇。2015年12月2日,加州圣伯纳迪诺县遭到恐怖袭击,14人被射杀,22人受伤。凶手在与警方枪战中被击毙。

警方缴获了罪犯使用过的一部iPhone5C手机。FBI希望通过手机里的信息,了解恐怖分子的联络人。然而FBI和美国国家安全局却无法破解苹果系统的安全系统,于是求助苹果公司帮忙。

从反恐和社会安全的角度,这无疑是正当的要求。但是,此要求却遭到了苹果公司的拒绝和抗诉。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声明,此举无疑等于给苹果软件系统开了一个政府可以随意进入的后门,危及苹果手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苹果的态度获得了微软、谷歌、脸书、推特、亚马逊、思科、雅虎等高科技巨头的支持,一贯以反政府著称的民权组织美国民权自由联盟(ACLU)更是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当时的民调显示,约有50%的民众支持FBI的要求,有45%的人选择支持苹果公司立场。

苹果拒不合作,FBI也无可奈何,他们只得跟苹果公司对簿公堂。美国众多执法机关却感到担心,现代手机强化加密手段,使得侦破工作越来越艰难。由此案可见,在美国的政治正确和自由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下,FBI的破案何等不易。

陪审团中哪怕有一票反对,嫌犯也无法定罪

在美国刑事法庭,如果判断嫌犯有罪,必须由12名陪审团一致裁决。陪审团中哪怕有一票反对,嫌犯也无法定罪。这就是所谓超越合理质疑的尺度所在。于是,控方要想胜诉,必须用事实说服12名陪审团里的每一个成员。而辩护律师只要说服其中的一个人,就取得辩护的最后胜利。这足见美国法庭判决的门槛之高。

无尸体,无谋杀

在最后为期两周的量刑听证中,控方出示了大量证据指出,凶手蓄意绑架、强暴并谋杀章莹颖且作案手段极其残忍,而且至今不肯交代章莹颖遗体藏匿地点。

在20世纪中叶前,英国法律界一直秉承无尸体,无谋杀的审判原则。在美国,一直到1990年,才出现了第一起警方虽无法找到尸体而仍将嫌犯定罪的案例。那是因为时任康涅狄格州州警法医部主任的李昌钰博士将被害人的DNA同嫌犯碎木机上获取的碎片进行比对,而呈堂作为重要物证的。

根据美国法律,如果检方没有确凿证据说明章莹颖已经遇害,则在法庭上对嫌犯只能以绑架罪提起公诉,因为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目前掌握的对嫌犯起诉的唯一确凿证据。所幸在这场案子中,尽管杀人凶手没有交代尸体位置,但还是被判谋杀罪成立。


标签: 牺牲品  保护  权力  制衡  司法  美国  章莹  权利  个体  体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