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7-31 12次阅读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巨星的出现没有偶然。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非但有双周一成,更有功夫皇帝李连杰,他们在电影票房、片酬和影响力方面争相竞逐、暗地较劲。

而在这个十年的末期,成龙、周润发和李连杰三人,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们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都出现在1998年。

这是一种标志。

它并不只是演员的个人荣誉,而是象征着香港电影的巅峰。

也是好莱坞对香港电影的接纳与认可。

但几人声势的持续时间并不很长。

故而回头来看。

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只是一场昔年幻象?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简单回看昔年。

成龙凭《尖峰时刻》扬威国际。

当年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达到2.4亿美元,并将成龙推进了好莱坞两千万美元片酬俱乐部,虽然其后在商业上的声势又旋即跌落,但巅峰之时,堪称无可匹敌。

李连杰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是《致命武器4》,相对而言,他在好莱坞的起步及巅峰声势,都并不及成龙。

周润发以《替身杀手》开启好莱坞之旅,却一直光影暗淡。

若以“争胜”的狭隘视野去界定,以全球商业票房、片酬等要素去判断,或可认为成龙大于李连杰,而李连杰又大于周润发。

更进一步讲,或又可认为,昔年纵横香港影坛的周星驰就要比这三个人更弱一分。

理由很简单,他都没能打进好莱坞。

这些东西看起来并不复杂。

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能如斯简单定论。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就香港市场而论。

周星驰一个人就占据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其后才依次是成龙、周润发和李连杰,尤其是李连杰,虽有“功夫皇帝”之名,却从来没有拿过一次香港票房年冠,更没有打破过香港华语片影史票房纪录。

但若将视野拓宽至更长的年份,以及更广阔的电影市场版图,结论又将不同。

比如延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兼及整个东南亚区域,这四个人商业成绩的此起彼伏和排位先后,又将会是另一种光景。

这当然并不是“争胜”。

而是理性。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当事人和坊间,都有各种言论。

成龙曾经说过,“当我最厉害的时候,在亚洲没有对手。”

这句话的核心,是“亚洲”而不是香港,那个时候的成龙,戴钻石表、钻石链、开跑车,随时出去,都有二十几个成家班的人跟着。

但到了好莱坞,“没有人认识我,我拿四百万港币,人家拿五百万美元。”

成龙狂妄而又坦诚。

李连杰在访谈中讲,“我当年在亚洲,已经做得很稳了,但到了美国,要掉下来重新开始。你在亚洲很出名,不代表你在美国很出名。”

他的言谈间有很多智慧。

王晶向来对周润发的好莱坞之旅不屑一顾。

而如前述,当年的周星驰甚至根本都没有机会进入好莱坞。

换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成龙和李连杰当年能够闯入好莱坞,并在某种意义上崛起,根本原因在于“功夫”,且并不仅限于两位演员,还包括他们背后的成家班、袁家班,和衍生而及的动作设计能力。

这些东西是好莱坞所不具备的。

比如昔年风行的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动作指导就是袁和平。

所以成龙和李连杰能够在好莱坞创下偌大名声,是因为好莱坞不具备他们的能力。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那么周润发和周星驰的情况,又该如何看待?

好莱坞缺乏演技派巨星吗?

西式的绅士和演技派人物,是马龙·白兰度,而如果要谈到搞怪笑闹,美国人喜欢的是金·凯瑞甚至是憨豆先生,而周润发的气场和周星驰的诙谐,都只能扎根于东方的土壤当中。

所以香港影坛最顶级的商业片演员周润发,去往好莱坞之后暗淡十年,只得一部华语制作《卧虎藏龙》绽放光芒。

周星驰则更只能困守一隅。

其实在好莱坞电影的语境中,中国演员叫做“亚裔”,他们和韩国、日本演员没有任何分别,只是一个剧情所需的元素。

这种情势虽然残酷,却也理所当然。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反过来看。

无论是好莱坞、宝莱坞乃及日韩明星,其实也皆不可能凭其本源文化和形象,在中国影坛如鱼得水,这是同样的道理。

文化和观影壁垒是不可逾越的。

故而也无须过分贬低昔年奔赴好莱坞的几位演员。

比如有人说他们过去好莱坞,只能混到二线、只能出演B级制作,甚至是反派、奸角和配角。

这当然是有案例的。

李连杰在《致命武器4》里饰演黑帮头目、在《狼犬丹尼》中饰演被当做野兽圈养的杀手、在《木乃伊3:龙帝之墓》中饰演受到诅咒的龙帝,周润发在《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饰演海盗船长、《七龙珠》里饰演龟仙人,这些角色都曾被国内观众非议。

而如前述,这种情势其实理所当然。

因为当他们离开中国电影的土壤,就失去了依凭。

但他们就像游子离家,仗剑天涯。

又何尝不是英雄?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再谈及最后一个问题。

三人选择离开香港影坛,闯荡好莱坞,这个选择是否明智?

人往高处走,这自然无可厚非。

就像成龙所言,自己拿四百万港币,而人家拿的是五百万美金,李连杰昔年在香港最高的片酬,或也不过千万港币左右,周润发当年在香港的片酬,也并不算多高。

这个数据可能略显混乱。

毕竟成龙早年就讲过,自己的片酬“超过两千万港币”。

具体数据无须深入执着,但从成龙、李连杰和周润发闯入好莱坞乃及回归华语影坛的情况,至少在片酬层面前后迥异。

成龙在好莱坞进入过两千万美金的片酬俱乐部,且有分红可拿,李连杰最高好莱坞片酬据闻是一千五百万美金,而周润发也曾拿过八百万美金的片酬,回归华语影坛,成龙、李连杰的片酬动辄过亿,周润发则一直稳定在四千万层级,而三人更都有额外分红。

撇开自己做导演的周星驰不谈,其他人当真是拍马难及。

如果不考虑作品质量问题,就个人商业价值和影响力而论,去往好莱坞,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他们的外出闯荡,也正是香港电影加速坠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世纪之后,香港影坛留下一个周星驰独撑大局,其他稍有商业价值的演员则仅有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和郑伊健几人,此外再加上一帮缺乏叫座力的演技派,确实难掩萧瑟。

这个局面,与四大天王在粤语歌坛的情形尤其相似。

当天王们不再同台、渐进退出,其他歌手根本完全撑不住场面。

此即巨星的魅力,无可匹敌。

而若正值盛年的巨星们坚守阵地,则星光依旧。

尤其从作品而论,新世纪之后,成龙有《新警察故事》、《神话》,李连杰有《英雄》、《霍元甲》和《投名状》,周润发是真的浪费了黄金十年,只有一部与郭富城合作的《无双》可堪装点门面。

换句话说,他们真正的巅峰,仍在华语影坛。

故而从香港电影和作品品质考虑,去往好莱坞则未必明智。

这就是观点的两分法。

港影: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巨头攻入好莱坞,是否一场昔年幻象?你都知道哪些?

世像纷繁、芜杂、晦涩、难明。

自古选择多艰难。

而昔年三巨头攻入好莱坞。

既是个人的心之所向,也不啻幻象一场。


标签: 上世纪  好莱坞  是否  港影  巨头  九十年代  攻入  昔年  一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