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

cht 2023-06-08 7次阅读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1)

《她》

解读这部《Elle》需要有点“苏格拉底”的精神:不断地问问题。没准问到最后就抓住幕后导演的小尾巴了,从而也就看懂这部电影了。

带着这个方法论来引出我的第一个问题:这是部犯罪嫌疑类型片吗?

当然不是,那个蒙面强奸凶手在电影演不到三分之二就露真相了!剩下四十分钟可不是来抓凶手的!甚至被强奸的女主角都没报警,甚至她都没拿它当回事。如此连故事片的线都找不到,何谈类型!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2)

既然这不是部“犯罪悬疑片”,那导演的重点在哪?他在表现女性的自强与独立?

对此我更不敢苟同:一个万事用钱解决(体现在跟儿子、员工下属等),勾引邻家有妇之夫,靠跟闺蜜老公上床、偷窥自慰发泄情欲的女主角,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自强独立在炫扬。自然,她的事业也没什么好说的:一个靠生产暴力游戏赚钱的公司...这当然不属创业励志之类!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3)

那么,反过来推:这是部安东尼奥尼之《夜》、费里尼之《甜蜜的生活》式的讽刺上流社会糜烂生活的电影吗?

要知道,直面描写女主那个社会圈子糜烂生活的戏份并不多(圣诞派对、庆功会算是吧),除此之外,我们在这部电影中还看到了落魄的作家、快餐店打小工的儿子、虔诚的天主教女邻甚至宗教极端份子的父亲等等,如此多元复杂的社会圈子,显然导演不是在专门讽刺上流社会!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4)

▲这一桌子人可是涵盖了社会各个层次

我想这样问下去好多人会越搞越糊涂的。一系列的问题会接踵而至:电影上来搞蒙面人强奸;随后又演开了公司项目公关;演着演着又蹦出了家庭琐事、移情私通;更甚者还有女主父亲的陈年旧案找上门来...如此一东一西,不乱套才怪!

那么,我们到底该去哪找导演的逻辑?

我倒是有个好办法:不妨就从电影题目入手——《她》(Elle)。显然,这个她指的是女主角米歇尔。导演能用这个名字说明至少这部电影轴心在这个女人身上。抓住这个轴心,来看看能划出几条分支来(以电影先后顺序列出):

「米歇尔与儿子」、「米歇尔与同事」、「米歇尔与母亲」、「米歇尔与邻居」、「米歇尔与前夫」、「米歇尔与情人」(我觉得用炮友更合适点)、「米歇尔与父亲」...

千万别被这些人物关系网的数量吓到,我们再把它简化成个轴线图就好了:

米歇尔——儿子(儿媳)、同事、母亲、邻居、前夫、情人、父亲

如此,这个轴便让这部电影的框架一目了然了。剩下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搞清女主角米歇尔与儿子、同事、母亲、邻居、前夫、炮友、父亲之间的矛盾点在哪,也就是这个轴心与分支的关系,之后导演的逻辑思路便可迎刃而解了。

到底女主米歇尔跟儿子、同事、母亲、邻居、前夫、炮友、父亲在电影中的矛盾点在哪?

如果我们能看到电影中的一条隐藏的暗线,并能把这条暗线的递进过程给捋出来,我想问题就会清晰多了。什么暗线呢,我们照着那个“轴线图”来看:

「米歇尔与儿子」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5)

米歇尔对于儿子和儿媳的态度,四个字:冷漠 偏见。她甚至从儿子说的所有话中只能解读出俩字:要钱。当儿子为女友肚子里的孩子欢喜时,米歇尔的第一反应是:那是不是亲生的。注意,以上所说是米歇尔初始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呢?在电影过半后有一个情节:米歇尔收到了一个快递,快递是她买给婴儿的车椅。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6)

显然,米歇尔接受那个没血缘关系的孩子了。而电影结尾呢?儿子儿媳一家三口直接来奶奶家了。米歇尔对儿子儿媳的态度完成了180度的转折。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7)

「米歇尔与同事」

这条递进的线更明晰了:从对同事苛刻,到被同事恶搞侵犯后的怀疑,私查下属电脑隐私,再到最后承认下属的工作,与大家打成一片。米歇尔又是在电影中完成了180度的转弯。

「米歇尔与父亲」

我们通过电视报道以及米歇尔的自我陈述得知:其父亲是个极端宗教份子,三十多年前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惨案,被判终身监禁。米歇尔为此始终没有原谅父亲。无独有偶,我们的女主角米歇尔在这条人物关系上还是完成了180度的转折:在父亲墓前献上一束花。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8)

我们无需一一列举了,米歇尔几乎跟所有人物之间的矛盾都走了这样一个递进的180度转折的过程。

那么前文提到的矛盾到底是什么?我想抓住这个关键问题便离电影主题就越来越近了!

慢着,我们上面那个轴线图是不是还遗漏了点什么?好像女主面对的不止儿子、同事、父亲母亲等等这些人吧!

对了,还有电影开头那个蒙面黑衣人,除此之外,还有她自己!

那个黑衣人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了,是邻居“金融男”。但我更青睐把“黑衣人”和“金融男”独立成两个人来看,为什么这样说,待会儿讲!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9)

至于“她自己”,注意,我这样说是把“她自己”完全和那些儿子、同事、父母并列在一起而言的。为什么并列?有场极易被忽视的情节:那就是米歇尔在窗边一边窥视“金融男”一边自慰。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10)

这场戏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与对比作用:象征什么?象征米歇尔与“她自己”的矛盾点等同于米歇尔与其他人的矛盾点;对比什么?对比的是金融男的强奸行为。没错,此处的自慰和强奸这两个行为同属一个概念!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11)

事说到此,该提出我个人的观点了:

那个电影中女主米歇尔面对的矛盾,也就是电影开篇黑衣人乃至那只黑猫所象征的东西:人的“阴暗面”。

这个阴暗面贯穿电影中几乎所有的人物:从金融男强奸的生理需求,到天主教徒父亲的血腥报复,再到公司职员的“碾碎癖”,女主米歇尔的虐恋癖、偷窥癖,甚至女主与闺蜜间的同性恋倾向...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幸亏人类学会了隐藏,不然那得多可怕。可恰恰《Elle》中的“她”要试图尝试面对这些“阴暗面”,哪怕是金融男的性欲强奸!

“米歇尔,很高兴你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想要的东西,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是这样...”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13)

这是“金融男”妻子在临走前对米歇尔说的话。这也是我佩服女主人公与金融男妻子的所在之处:一个人要面对自己乃至他人的阴暗面,甚至去包容它,那得需要多大勇气!

纵观这部 2016 年戛纳上映的《Elle》,我认为它是具备“x片”气质的,原因在于导演在借“性”说事。尽管他镜头下的“性”显得如此肮脏、丑陋与病态(包括强奸、自慰、残杀)。

电影结尾“金融男”(那就是那个蒙面人)死前的那种迷惑忧伤的眼神为这部电影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些悲感。没错,或许我们真的到了该正视这些阴暗面,甚至为这些“阴暗面”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于佩尔elle(戛纳影后于佩尔的她)(14)


标签: 于佩尔  佩尔  elle  戛纳  后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