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岁之前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好像生生被人擦掉了记忆

cht 2023-05-24 8次阅读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做童年失忆症!

每当我们回想自己的一生,便会发现一个比较奇妙的事情——

在我们脑海能够浮现出一年级时某个同学的面容;能够清晰的记得在学校旁小溪边玩水时,洒在溪水里的那一缕阳光。

但是,当你努力回想3岁前甚至4岁之前的一些画面时,你会感觉好像你3岁之前的人生是一片空白,好像生生被人擦掉了记忆。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根本没有人生头几年的记忆,在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童年失忆症”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在人类大脑中,有一种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打个比方,这个东西就是电脑中的“储存器”,专门负责接收处理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景象,并把它储存起来形成记忆。

但是如果这个储存器(海马体)和相连的一些接收线路(神经纤维)还没有建设(发育)完善,就不能完全的接收和储存容量太大的景象。

宝宝各阶段神经元的发育情况↑

所以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只是瞬时记忆,是零散、断续不成系统的记忆,他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储存能力去把景象储存下来,而后期想要去提取那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另外,3岁以前的孩字掌握的语言能力较弱,很多景象他都无法去理解,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无法形成长久记忆。

那为什么还是有部分人,能够有3岁以前的部分记忆呢?

我们上文说过,3岁以前孩子的记忆时瞬时的、零散的,如果当时有某一个画面、某种声音令孩子印象特别深刻,那也是能保持长久记忆的。

比如孩子受到了一种东西的惊吓,在后面他再看到类似的东西时就能产生联想,久而久之就会不断的加深记忆,甚至终生不忘。

所以家长们对孩子千万不要家暴,你在孩子小时候带给他的这种恐惧,在他的记忆中是能保持一辈子的。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们不是没有3岁前的记忆,其实3岁前的记忆是存在的,只是没有检索条件。

记忆检索主要是用来提取大脑长期记忆的,主要是用某一种条件来激活我们大脑深处的记忆。

比如,试卷就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记忆检索,通过试卷的考试,可以检索到学生到底学到多少知识。

而对于我们3岁前的记忆来说,没有相应的环境线索来帮助触发记忆,因为即使没有环境上的任何变化,在婴儿时期看到的也是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一张小床在婴儿看来都是不可逾越的山峰,身边的人对婴儿来说也犹如一些说着奇怪语言的巨人。

所以,我们现在的视角与那个时期完全不同,甚至于就是两个世界,以至很难获得检索记忆的线索,于是便找不到3岁前的记忆。

或许,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可能在某一天能够找到解锁我们3岁以前记忆的方法呢,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哈哈,共同期待吧!

 

其他网友观点

 

所有人的童年记忆都是模糊和混乱的,没有人记得自己什么时候长的第一颗牙,如何学习走路和说话的,大部分人4岁和7岁之间的记忆都消失了,这种经历被称为童年失忆症。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提出童年失忆症理论的研究人员,因为他观察到,他的病人很少能回忆起在生命最初几年发生的事情,他认为童年的记忆被压抑,从而被遗忘。目前关于童年失忆症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设可以解释童年失忆症。

童年失忆症的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大脑中负责存储和检索情景记忆的神经尚未发育。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没有早期记忆是因为孩提时没有记忆系统,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和功能对创造情景化记忆至关重要。此外,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被认为是自传体记忆发展的关键,这两种大脑结构在3、4岁左右才形成。虽然在前额叶皮层至少部分发育之前,婴儿能够回忆技能或识别物品,但不能将整个场景都记住,因此由于大脑的不成熟这些记忆在一开始就没有储存。

婴儿时期语言很有限。一些证据表明,对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事件的遗忘可以部分地解释为在语言习得之前,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记忆,因此难以将回忆编码为记忆,婴儿大多数词汇量是在2岁到4岁之间习得的,这是最早的记忆可以被回忆起来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童年失忆症的发生是由于记忆检索记忆失败,遗忘可以被描述为事件发生后时间流逝的线性函数。由于早期事件和成年后的回忆之间有很长的时间跨度,所以可以认为早期事件只是被遗忘了。而且周围没有环境线索来帮助触发记忆,即使从婴儿时期都住在同一间房子里,现在的世界看起来也和还是婴儿时的世界大不相同。家具看起来比现在高得多,周围都是说听不懂语言的巨人等等,我们的视角自童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很难获得检索记忆的线索。

最后还有一个神经源性假说解释童年失忆症,海马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神经元,这些新的神经发生阻止了持久记忆的产生。这一假设已在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中得到实验验证,神经元的发生可能通过替换原有记忆回路中的突触来阻止长期记忆的形成。

 

其他网友观点

 

你还记得你三岁以前的事情吗?

你对自己孩提时代的记忆最早能追溯到几岁?

大部分人都是从四五岁左右开始有记忆的,也有人能记起三岁时发生的事情。那么,之前的记忆跑到哪里去了呢?凭空消失了?你有好奇过吗?

 

你会说是由于婴幼儿的记忆力差造成的。

其实不然,人类婴儿的记忆力都是非常强的,很多心理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从婴儿到幼儿的这段时期,我们没用几年的时间,就记住了一门语言,有这种记忆力还不够强大吗?

此外,我们生存的很多技能,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学会的。

那么,是不是在3岁前没有记忆呢?

回答是否定的!

2-3岁前的记忆缓慢增加,3-7岁记忆量快速增长,但和成年比仍然是零星的。

从这条曲线也能看出有趣的一点:对六七岁时的记忆绝不是成人遗忘曲线的简单延长,就是说,幼儿园时留下的回忆少,并不仅仅因为年代久远。

小时候忘事,和大人忘事的机制很可能并不相同。

在很多名人的自传中,有的传主认为自己可以记得3岁前甚至是两周的事情。

如马克·吐温就这样写道:“多少年来,我一直相信,记得我出生后6周,便伺候过祖父喝柠檬威士忌甜酒……”

白居易在晚年自述中也说过六七月时,乳母弄于屏下,有指“之”字“无”字视之,白虽口未能言,心却已墨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既然3岁之前保留有记忆,而这记忆又回忆不出,是不是这种记忆都是一些无用的信息呢?

回答同样是否定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岁前儿童的记忆之所以不能永久保持而出现“幼年健忘”,一方面是因为3岁前儿童大脑皮质细胞的反应性高,他们往往容易识记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全部细节。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3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儿童识记的材料促使了大脑的发育,而发育的脑区的结构又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记忆的东西,使人不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种记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构成大脑以后思维能力的基础。

正如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方根的意思,可是我们都忘了方根的算法,需要时便去查方根表。

当我们会算方根时,才有了方根表,可是习惯了方根表后,我们便忘了方根的算法,但是能说方根的算法不重要吗?3岁前的记忆便如这方根的算法。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对此能做最好的回答是海伦·凯勒。

当海伦·凯勒22岁出版《我的一生》时,绝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这本书写的很好,但也有一些评论对此大加怀疑:“她的所有知识都是道听途说的不可靠知识;她的那些感觉,大都是别人的感觉;她写的事情,超出了她的认识能力,并需要由已证实了每个字的正确性的人来作保证。”

凯勒自己是这样回答的:“我始终感到我在使用身体的五种感官,这就是我的生活如此充实和完整的缘由。”她说她使用“看”,“听见”“看见”这些词时很自然,仿佛她正用身体额所有感官来看和听。

凯勒自己的感受极有意义,为什么她1岁半以后盲、聋、哑了,但她还能如此自然地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看和听呢?

原因正在于她1岁半之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那时她看到、听到的信息都贮存在她的大脑中,是这1年半的经验拯救了凯勒的一生。

无论是哈嗒·侯赛因,还是布莱尔,他们都不是先天盲者,正是因为是以后成为盲人的,他们才有可能将过去的经验与身体的其他器官协调起来,从而突破这种对自己的限制。

关于儿时记忆的重要,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感受。例如冯·卡门,由于父亲不让他做乘法游戏,他长大后,其他的运算形式都可以用其他语言,但是唯有乘法则必须用母语匈牙利语……

因此,3岁之前的记忆应该是人生的基础,而绝不是无用的信息。


标签: 为什么  3岁  之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