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与慈禧同死之谜

cht 2023-05-09 3次阅读

光绪三十四年灯节之夜,慈禧皇太后率众嫔妃到北海观看焰火,本来年纪已大,劳累过度,且又着了风寒,遂染疾病,并有日趋恶化之势。

袁世凯、李莲英等见状首先慌了神。

他们知道慈禧这个靠山一倒,光绪皇上一旦复辟,决不会放过他们。

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光绪皇帝早一天死。

这些人决心置光绪于死地,竟明目张胆地虐待起皇帝来。

一个时期以来,光绪一到吃饭就闹气。

因为以前每顿“正餐”,按规矩须摆上百盘美味佳肴,而如今,且不说仅摆二三十盘平常菜肴,而且其中除了几盘是新做的以外,其余皆是剩菜反复摆来,那刺鼻的异味儿令光绪饮食难咽。

光绪令御前太监王商几次上奏慈禧,要求改善伙食状况。

慈禧均置之不理。

一次破例亲躬瀛台孤岛,竟然以国步艰难、理应节俭为由劈头盖脸将光绪训斥一顿。

此后,李莲英等更加肆无忌惮,不知在饮食中加了什么东西,弄得光绪经常便秘。

有时两三天不能通便,只好频频令御医光顾。

那些御医,似乎也与李莲英等串通好了的一样,三五分钟把过脉,然后随便开一剂方子应付了事。

光绪的病情日趋严重。

他对医药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开始怀疑饮食当中是有人作了手脚,所以索性少吃饭,而多食水果等。

说来也怪,这样一来,他的身体却有了一定好转,精神也不错。

为了早日获得自由,他试图缓和一下与慈禧的关系,他多次提出赴宁寿宫乐寿堂给慈禧请安却遭到拒绝。

他的身体情况开始好转的情形大出袁世凯、李莲英等人的意外。

于是他们欲置光绪于死地。

此时,慈禧的身体却经常出毛病,有时几天不出乐寿堂一步。

一次,李莲英给慈禧梳头,顺便上了几句谗言,说光绪闻知她病重,十分高兴,经常吟诗作画,习武划船。

这些话被李莲英拐弯抹角地一说,使病中本来就心情不佳的慈禧顿生怒气,斥骂道:“不孝逆子,想得倒美,哼,他休想死在我的后头!”

李莲英闻听慈禧所说“他休想死在我的后头”这句话,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深知这句话的分量。

令人奇怪的是,慈禧说此话不久,光绪病情便骤然加重,以致“上面逆满喘咳,下面大便不行,通体困乏,卧榻不起”。

这究竟是病情导致如此,还是有人作了手脚,一时成为后世的不解之谜。

御医张仲元、名医杜钟骏等到涵元殿为光绪帝请脉,可是他们谁也说不清到底系何病症。

只好开了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常药服用,自然毫无效验。

时值10月10日“万寿节”-慈禧生日即将到来。

忽报西藏达赖喇嘛抵京人贺。

李莲英大喜,对慈禧说:“活佛入京,就可去掉多年“心病'了”

所谓“心病”,自然是光绪皇位问题。

“此话怎讲?”

回老佛爷:京中盛传'帝佛同城,必死一人'。

此言虽难成理,历代却灵验异常,如今达赖活佛到来,岂不应在今上吗?”

慈禧一向是敬神信佛的,每天临睡前都要诵一阵《金刚经》。

今日听了李莲英之言,将疑将信,遂赐达赖居于雍和宫。

次日觐见之时,她将谕光绪莅临御座。

按说,皇上有病,大可不必惊动;但慈禧自有她的阴险之谋,所以光绪虽求“免礼”,但慈禧并未“恩准”,只好勉强坐了一会。

达赖呈献了贡品,然后伏地跪叩;光绪按慈禧之意,赐封达赖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

万寿节这一日,是慈禧七十三岁寿辰,宫内宫外,张灯结彩,京城主要街道,全部装饰一新。

这是自八国联军入侵以来,最为热闹的一天。

慈禧端坐太和殿,接受光绪以及百官的朝贺。

然后,大摆宴席,十分排场,百般隆重。

之后,便在畅音阁大戏台唱戏。

慈禧身体见好,精神尤佳。

高兴之际,又与后妃福晋们乘一艘大龙舟,畅游南苑湖,兴致所至。

她忽发奇想,说:“过去皆是别人演戏,我等看戏;今日万寿节,咱们不妨效法优伶,客串一番,尽情玩耍,如何?”

众人无不竭尽恭维,皆言“有趣”。

李莲英正猜透慈禧心思,立即献谗道:“以奴才看,老佛爷还是扮作观音大士最为合适!”众人连称“妙、绝”。

于是,李莲英便命几个小太监回宫去取服装、道具,亲自替慈禧梳发髻,戴上高耸的毗卢帽。

之后,宫女替太后换上清装。

隆裕皇后及其他人也纷纷换妆。

李莲英扮作韦驮,小德张扮成善才。

慈禧对这些颇感惬意和高兴。

照过相后,龙舟载着人间“仙人”缓缓前进。

直闹到日落西山,众人才弃舟登岸,返回宫闱。

不料乐极生悲,这天夜晚,慈禧觉得身子不适,在原病中又增添了痢疾。

接连数日,上吐下泻,连服鸦片也止不住。

10月17日晚,慈禧虽然病重,但她倒格外“关心”起光绪来:“皇上近日可好?”

李莲英趁机又挑拨道:“也是怪事,老佛爷一病倒,万岁爷倒见好多了,这两天经常到海子沿散步,这叫作“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什么'喜事'?”

“恕奴才用典不当之罪。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病倒了,对于皇上来说自然是'喜事'喽!哼!难道我会走在他前头?!”

李莲英似乎又一次领会到“老佛爷”的心思,于是居心叵测地说:“奴才愿意去瞧瞧他,照顾一下,或许能使万岁爷更快地康复呢。

慈禧虽病中精神恍惚,可李莲英这句话的反意未必就听不明白。

李莲英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里隐藏着一个重大阴谋。

当时,慈禧病重的情况,这对于密切窥视两宫动向的袁世凯,当然了如指掌,他变得忧心如焚。

因为众所周知,戊戌变法的失败;六君子的被杀;光绪帝的被囚禁孤岛瀛台,完全是袁世凯叛变出卖的结果。

他出卖了光绪皇帝,一旦慈禧这座靠山倒了,他的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在幕僚杨士骧、杨士琦兄弟二人的策议下,袁世凯以巨款贿赂和自己命运相连的李莲英,交予他自己从洋人手中弄来的一瓶无味无色的毒药水,共谋密计。

此时,李莲英向慈禧打了招呼,等于慈禧默认,他行事便更无忌惮。

这是李莲英的狡猾处,也是他的阴毒处。

次日清晨,李莲英真的到了瀛台岛,表现出对光绪格外“关心”的样子,向光绪问寒问暖。

光绪感到非常诧异。

但转念一想,认为李莲英是怕慈禧死了之后,皇上会收拾他,所以特意来献殷勤买好的,所以就没起疑心。

过了一会儿,李莲英令小太监给皇帝端了一杯“西洋茶”服下。

就在他离开瀛台不久,光绪病情陡然加重起来。

他只觉腹中隐隐作病,倒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忍受。

被速传而来的外省名医屈桂庭诊断后,觉得皇上的病情很蹊跷,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卷到这场危机的漩涡里来,于是草草开了方子,匆匆退出涵元殿。

光绪帝病重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传遍六宫。

十月二十日上午,隆裕皇后来看光绪,但他仅微微睁眼看了一看,便又昏了过去,似乎已神志不清。

隆裕皇后望着,脸色蜡黄的光绪,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能在一旁暗自啜泣,虽然两人感情不好,可也毕竟夫妻一场。

这时候,李莲英拿着一件簇新的龙袍匆匆而人。

奉太后之命让光绪着一身新龙袍“大行”。

王商替光绪换龙袍时,光绪倒清醒了,使劲挣扎拒绝。

王商不忍心再折腾光绪,跟李莲英商量此事是否可以暂缓行事,可李莲英却不管这一套,似乎只求光绪速死才好回去销差一样,亲自动手给皇上换龙袍。

十月二十一日晚五时许,光绪驾崩,时年仅三十八岁。

按清室惯例,皇帝病重,太医院要事先抄录药方、脉案,用以通报各部门。

这叫“发抄”。

然而,光绪死前却并无“发抄”这一程序。

此外,皇帝死了,要用“万年吉祥轿”“请”遗体。

这也省略了。

太监们只将光绪遗体悄悄从瀛台移到宫内了事,在大清国历史上,还从没有一个皇帝身后事被如此草率处理,这似乎也预示着大清王朝的气数已尽。

这前后的处理,都是由已升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一手指挥,李莲英具体安排。

直至光绪寿终正寝,太监们才用电话通知内务府大臣,让他们即刻进宫预备差事。

他们一到后宫,一位太监就说:“大人们的差使,奴才们都替当了。

请大人们上去瞧瞧吧。

大臣们见太监已将尸体殓毕,纳入梓宫停在那里,只等着“恭办大事”了。

许多大臣立在孤零零的梓宫前面窃窃私语,纷纷称“怪”。

议论间,见李莲英与几位王公大臣一齐进来了,人们立即缄口无言,不敢再说什么了。

光绪帝死得不明不白,又成为清宫疑案之一。

光绪死时,慈禧亦已病入膏肓。

在神志尚清醒时,召见王公大臣,传下一道懿旨诏溥仪继位。

10月22日早五时许,慈禧按时起床,勉强用过小餐,忽觉头晕目眩,竟一下子昏厥过去。

半个时辰以后,慈禧才苏醒过来。

她将载沣、袁世凯、庆亲王、李莲英等召到病榻前,面谕道:“富贵在天,生死有命。

吾之寿命已在即。

我死后,将梓宫葬于定东陵。

她说罢,泪如雨下。

不一时,她再次昏厥,脸色骤变,刹时气绝薨逝。

时年七十三岁。

慈禧出殡,排场十分之大。

庞大的送葬队伍多达上万人,仅抬运棺材的杠夫就达五六千人之多,还有四千辆车,数千人的仪仗队、护军、僧侣,浩浩荡荡,长达数十里。

凡是慈禧棺材所经过的地方,所有百姓都要跪在“黄差路”旁,恭候出殡队伍过后,才可以起来。

因为队伍又长,走得又慢,因此,“瞻仰”的百姓也许要跪上一整天。

慈禧活着时是极其奢华的,死后也是极尽荣贵,但她不曾料到,二十年后,定东陵就被军阀孙殿英炸开,洗劫一空。


标签: 光绪  慈禧  同死  之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