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那些事儿」战国七雄之秦国

cht 2023-05-07 4次阅读

战国-中国历史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

这时候的秦国通过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努力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但还是较为弱的,公元前476年嬴姓,名剌,继其父秦悼公之位任秦国国君,为秦历共公。

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

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

十六年,巉河旁。

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

二十一年,初县频阳。

晋取武成。

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

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

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

三十四年,日食。

厉共公卒

开启了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悼公去世,其子厉共公继位。

厉共公又称剌龚公,谥法上记载:“杀戮无辜曰厉”,“不思忘爱曰剌”、“愎俍遂过曰剌”。

这暗示了秦厉共公是一个作风残暴之君。

至于“共”则和“龚”是通假字,谥法上说 “既过能改曰共”,意思是,此君还不算太坏,后来又有所悔改 。

秦厉共公的谥号其实还暗示了一个情况,就是君臣不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不睦通常导致两种情况:

一、 臣弑君;二、 君诛臣。

秦厉共公,在位整整三十四年。

在位期间,国力强大,蜀、楚、西戎义渠都曾朝贡献礼。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

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

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3年),秦国发生日食,天色昏暗,繁星满天,秦厉共公就在这一年去世。

《史记》说:“日食,秦厉共公卒”。

秦厉共公去世后葬于入里。

秦厉共公有两个儿子相继成为国君,他们是秦躁公和秦怀公。

秦躁公,《谥法解》说:“好变动民曰躁”。

秦躁公继位于公元前443年,住在受寝。

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 [ róng ] 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 [ hāo ] 域,被秦军击退。

秦躁公是否有子,史籍无记载;即使有,也和君位挨不上了,因为大臣们把他弟弟从晋国弄回来继承了君位,是为秦怀公。

公元前425年,庶长鼂[cháo]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怀公嬴封自杀。

由于太子秦昭子嬴昭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赵昭之子嬴肃继位, 是为秦国第二十五代君主,史称秦灵公。

秦灵公二年(公元前424年),秦灵公嬴肃之子嬴师隰(秦献公)出生。

秦灵公六年公元前419年,晋国魏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筑城,秦国派兵进攻,两军在少梁交战两年。

秦灵公八年(公元前417年),魏军击败秦军,再次在少梁筑城。

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军西进。

秦灵公十年(公元前415年),派兵修补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在籍姑(今陕西省韩城市北)筑城。

秦灵公去世,葬于丘里秦悼公陵墓以西。

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

《史记》记载,秦灵公于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恢复祭祀黄帝和炎帝,“曾作吴阳上畤,专祀黄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沿袭了秦国对白、青、黄、赤四帝的祭祀。

按照五德终始说,秦为水德,土克水,所以有汉为土德之说,而黄帝亦为土德,因此,当刘邦响应陈涉起义,在沛举行起义时,就曾“祠黄帝”(《汉书·高帝纪》)

秦灵公去世后,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怀公嬴封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之叔公子悼子回国继位,是为秦简公。

公子连(秦献公)被迫流亡至魏国。

秦简公于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秦简公二年(公元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年),秦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

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

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秦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

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

秦惠公,嬴姓,名宁,秦夷公之子。

秦夷公是秦哀公的太子,未继位即已病故,故秦哀公让孙子(秦夷公之子)赵宁直接继位,是为秦惠公。

鲁哀公三年十月癸卯 (前492年9月27日),秦惠公立十年卒,子秦悼公立。

秦惠公元年,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行鲁相事);惠公五年,晋国赵氏与智氏联合灭中行、范氏。

秦出公元年(公元前386年),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继位时年幼,由其母秦小主夫人主持朝政。

秦小主夫人重用宦官,贤臣心中不悦纷纷隐居,百姓忧郁埋怨议论纷纷,流亡在魏国的秦献公嬴师隰得知消息后就想返回秦国。

秦献公及其随从来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以东的边塞,守将右主然不让他们通过。

秦献公被迫前往戎族之地,自焉氏塞(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由菌改迎立回国。

秦小主夫人派军队捉拿秦献公,但军队在行进途中发生哗变倒向秦献公。

秦出公二年(公元前385年),秦献公与哗变军队到达秦国首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秦小主夫人自杀(一说被杀),秦出公被杀,母子尸体被丢进深渊(《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出公自杀,葬于雍,然秦出公不过三、四岁,于理不合)。

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秦出公死后,秦献公嬴师隰[xí]正式继位。

前415年(秦灵公十三年),秦灵公赵肃去世,赵肃的叔父、公子赵连的叔祖父赵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赵悼子。

时年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刺激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赵连。

想到秦国的衰败和自己的遭遇,公子赵连产生夺回君位、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

由于公子赵连曾经是被立为太子的秦国废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而魏国给公子赵连的待遇很优厚。

公子赵连一方面研究学习魏国的强国经验,一方面密切注视秦国国内的局势。

前386年(秦出公元年),魏武侯决定帮助公子赵连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权。

公子赵连虽然有强烈的归国执政愿望,但他知道,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如果是魏国送他回去,必然要受到魏国的制约,而对秦国不利。

公子赵连不愿做有损于秦国利益的事。

公子赵连谢绝了魏国的护送。

在筹划一年后,公子赵连觉得时机成熟,便准备动身。

在与魏武侯辞别时,公子赵连与魏武侯盟誓,公子赵连感谢三十年来魏国对自己的盛情款待,如果公子赵连成功地夺回君位,秦国保证在魏武侯在世之时不与魏国为敌。

这个誓言让魏武侯很不舒服。

前385年(秦出公二年),秦国庶长改在河西迎立公子赵连为君,是为秦献公赵连。

秦出公母亲得知后,命令军队前去消灭秦献公赵连一伙。

这支军队的将领早已被秦献公赵连收买,在路上说服手下人,前去迎接秦献公赵连。

沿途闻讯而来迎接秦献公赵连的秦国百姓很多,秦献公赵连在这些人的簇拥下进入秦国的都城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杀死秦出公赵昌和他的母亲,夺回君位。

秦献公在位时期废除了秦国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然后灭了西戎狄族建立狄道县。

第二年将秦国都城从雍城(现陕西宝鸡凤翔县)迁到栎阳(现陕西西安)。

秦献公六年,秦献公赵连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

秦献公赵连的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强。

秦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

初行为市与初租禾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

秦献公十年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

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

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监督,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秦献公十八年,栎阳一带发生了“雨金”的天象,秦献公自以为得了金瑞,作了畦时,祭祀白帝。

献公十九年,韩魏两国发兵攻打周显王的城邑,联军逼近洛阳,周王室岌岌可危,于是,秦献公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

秦军在洛阳城下打败了韩魏两军,得到周显王的赞赏,秦国在诸侯间的地位明显提高,秦人由此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拓土扩疆的热情,秦国内部各阶层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外战。

献公二十一年,秦献公赵连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

秦献公把这些土地赏给地主和贵族,国内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

周显王向秦献公赵连祝贺这一胜利,他被赐予与秦穆公赵任好一样的伯的称号。

秦献公二十三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今韩城东南)。

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赵连不薄,秦献公赵连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后,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

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

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

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

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

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

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

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同年,秦孝公两路出兵,向东围攻陕城(今陕西省韩城市),向西进攻西戎,斩杀西戎獂王。

而赵、韩两国也趁秦孝公继位未稳之机率军攻打秦国。

卫国人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

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

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决定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但变法遭到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反对,双方产生激烈的争论。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

影视剧大秦帝国中徙木立信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主要内容为: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严惩私斗、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

经过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国力开始强大。

前358年,秦国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击败韩国。

前357年,楚宣王派右尹黑来迎娶秦国女子,与秦国联姻。

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今陕西省澄城县东)会盟,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局面。

平定太子事件后,秦孝公拜商鞅为大良造,开始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

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主要内容为: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加收口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和执行分户令。

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百姓家家富裕充足。

秦国人路不拾遗,山中没有盗贼。

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怯于私斗,乡村、城镇秩序安定。

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诸侯各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

公元前348年,韩昭侯亲自前往秦国,与秦孝公签订停战盟约。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驷率领西戎九十二国朝见周显王,显示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

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秦国在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三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

魏国陆续与各国和谈后,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夺回安邑并包围固阳。

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秦孝公于前350年与魏惠王在彤地(今陕西省华县西南)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

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

秦孝公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魏国进攻秦国的意图。

秦孝公于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派商鞅游说魏惠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

商鞅还建议魏惠王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

魏惠王听从商鞅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会盟,秦公子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周天子。

魏惠王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齐国。

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商鞅趁机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

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占据崤山以东,与秦国以黄河为界。

形势有利时就向西侵犯秦国,不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

如今君上圣明贤能,秦国繁荣昌盛。

而魏国刚刚被齐国击败,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

魏国抵挡不住秦国的攻势,必然要向东撤退。

魏国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一统天下的帝王基业啊!”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决定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

同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

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

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

”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

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再次攻魏,在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

同年,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重去世儿子赢驷秦惠文王即位,年19岁

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禁条。

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

商鞅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

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

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

”这样一来,法令便畅行无阻,秦国越治越好,但却得罪了太子。

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基,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

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 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

于是,惠文王便派人抓捕商鞅,商鞅逃到封地起兵攻打郑县,兵败被杀,秦惠文王将商鞅的尸身车裂,并族灭其家, 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

秦惠王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以河西地予秦。

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秦军攻魏,取河东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

次年秦军乘胜攻魏,取魏蒲阳(今山西隰县)。

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又被迫割让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

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基地。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

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

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

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

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阴行反间,诱使楚国绝齐。

然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使秦军在丹阳(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

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国、蜀国的威胁。

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秦惠文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扩大了疆域,而且针对犀首并相六国,发动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采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

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

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

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赢荡即位(秦武王)秦武王天生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

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

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凭借力大的缘故而闻名于乡里。

他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士,认为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

秦武王经过测试,知道他也是个名不虚传的人物,于是也拜为大官,与乌获、任鄙一起受宠。

秦武王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继承王位后,很多大臣都说张仪的坏话:“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

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

”诸侯们听说张仪和秦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恢复合纵。

秦武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

即位不久,就意欲攻打韩国。

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是周国与韩国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兵出函谷关,首先必须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证物资与兵员的输通顺畅。

秦武王借一机会请教左右丞相甘茂和樗里疾,对他意欲灭掉周王室、得到应有威望的想法有何见解,实则是询问攻打韩国夺取宜阳之计。

伐韩一事,樗里疾表示反对,因为到韩国的路途遥远,劳师费财,还不一定能有收获,万一赵、魏二国再从背后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而甘茂则认为:“伐宜阳,定三川”是秦国挺进中原、成就帝业的关键所在。

伐韩宜阳,必先破韩魏联盟,只要魏国助秦,赵国就不能越魏而援韩,韩一旦被孤立,宜阳虽然城池坚固,兵精粮足,但也有可能被秦军攻破。

甘茂自请入魏,声言将使魏王不但不偷袭秦军,而且还会出兵助秦。

武王大喜,赐予甘茂很多财物,令其出使魏国。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争取魏王,并施以政治军事压力,与其建立了秦魏联盟,魏国答应出兵助秦,共伐韩国。

甘茂返回秦国后,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秦武王表示将全力支持甘茂,派其与庶长封率军攻打宜阳。

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未能攻下,秦国大臣樗里疾和公孙奭提出反对意见。

秦武王想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

甘茂说:“息壤之盟就在那里,大王您可不要忘记。

”秦武王于是增兵五万,派乌获前往协助甘茂。

甘茂亦散私财以赏部下,秦军果然士气大振,击退韩国援兵。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

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

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

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第一,对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

第二,巩固对巴蜀的统治,维护巴蜀的稳定,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很大促进作用。

第三,消灭义渠。

义渠隐患的解除,不仅消除了秦的后顾之忧,戎地骁勇的士兵众多的牲畜 ,还为秦灭六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

第四,治国成就。

秦昭王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著,在当时口碑甚好。

活动在昭王同时代的大思 想家荀况考察过秦国社会状况。

这位学者的理论学说与秦国的治国纲领是有分歧的。

即使如此,他仍对昭王治理下的秦国吏治民风等给予很高评价。

第五,辉煌的军事业绩。

秦除政治廉明,外交军事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

第六,消灭东周。

灭周不仅表明秦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更显示了秦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这一事件会给各国造成深刻的心理威慑,意义是深远的。

灭周是一个新纪元的真正开始,东方各国的末日也真正来临。

第七,秦国长年征战,到了昭王后期已经民生凋敝,并且遭到了诸侯国的联合打压,把战果一一丢弃。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

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

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孝文王嬴柱(公元前303年―公元前251年11月14日 ),嬴姓,赵氏,名柱,又名式。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生母是唐太后。

秦昭襄王在位时,受封安国君。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被立为太子。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正式继位,册立赢子楚为太子。

三日后,离奇去世,谥号孝文,安葬于寿陵,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嬴姓,秦氏或赵氏,名楚(一作子楚) ,雍州咸阳人。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的父亲。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四部中的子楚

子楚早年进入赵国邯郸,作为质子。

迎娶赵姬,生下秦始皇。

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铲除了周朝的残余皇室。

秦庄襄王登基元年,宣布大赦天下,施德布惠于人民。

同年,秦庄襄王命蒙骜伐韩,韩国被迫割让成皋、巩等地。

秦国的地界延伸至大梁,初置三川郡。

秦庄襄王二年和三年,庄襄王连续命令蒙骜攻打赵国 ,秦庄襄王命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榆次(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西南)、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等三十七座城池。

同年三月,蒙骜又攻取了魏国的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东北)和汲(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

秦庄襄王三年三月和四月,庄襄王还命令蒙骜攻取了魏国的高都和汲,王龁攻打上党郡,设立太原郡。

魏公子信陵君合纵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蒙骜败退。

联军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此战过后,信陵君名震天下。

而秦庄襄王怒于此战的失利,想要囚禁在秦国为质子的魏太子增,经人劝说后秦庄襄王才打消此念头。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

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

后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淫乐。

秦王政渐长,嫪毐他们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

秦王政准许,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而嫪毐也以秦王政假父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

”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秦王政,秦王政得知后非常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而当时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

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中途谋反,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

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于饶。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

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

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

嫪毐转攻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秦王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 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

吕不韦知他与秦王政的关系已无法挽回,便饮毒酒自杀。

其后,虽然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电视大秦帝国中的嬴政

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

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

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

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南阳西北)、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安阳(河北阳原县东南)等邑,漳水流域已为秦所占有。

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国又大举向赵国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秦国从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百越。

从此,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

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

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

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一年(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

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

初分全国为36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

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

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

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

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治所在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

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胡亥(秦朝二世皇帝)

胡亥(公元前231年 -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 ,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

子婴

子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影视剧中的子婴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

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

斋戒五天后,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

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相约,灭掉秦朝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

如今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

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赵高来后就杀死他。

”于是,子婴便假托生病,不理朝政。

赵高数次派人来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前往子婴所在的斋宫,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趁此机会韩谈刺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城内示众。

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

到此秦国灭亡结束开启了大汉天下,以后针对汉朝做详细结束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关注小编


标签: 了解  历史  那些  事儿  战国  七雄  秦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