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已公之于世,何以雍正夺嫡篡位之说仍不停息?真相在这

cht 2023-04-14 7次阅读

康熙遗诏已公之于世,何以雍正夺嫡篡位之说仍不停息?真相在这_奇闻异事_第1张

在中国历史古代上,帝王是最为瞩目的人物,则帝王的家事,便是全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说,中国二十四史,根本就是二十四家皇帝的家谱。

话虽偏激,却也不无道理。

不过,宫帏秘事讳莫如深,百姓所议,大都与隐情有一定距离。

尤其是大清王朝,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人为造成的疑案、悬案数量最多,也最扑朔迷离。

其中,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风流皇帝乾隆身世等等疑点多多、复杂曲折、影响很大,多年来,争论不息,难有定论。

不过,在本世纪,有清史专家以权威者的身份公布了清朝悬案“正解”,将这一系列悬案干脆利落、快刀斩乱麻地进行解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侦破纪实:比如说,太后下嫁?绝无可能!顺治出家?无稽之谈;雍正夺嫡?无中生有!

……

的确,答案是很简捷、很明确,但说服力却远远不够。

就以其否定雍正夺嫡一事来说,其依据不过是一道所谓的“康熙遗诏”!

专家洋洋自得,说康熙的传位诏书现在就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铁证如山,已充分证明雍正的合法继位,能击败古代上所有雍正篡改康熙遗诏推测!

专家还用揶揄的口吻说,民间传言雍正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造这传言的人太蠢,愚不可及,“于”的繁体字可不是这样写,而且,改得了汉文版本,改得了满文版本吗?

诚然,民间传言的“传位十四子”只是平头小百姓故作玄虚的编造,但绝不能因为这则传言有漏洞就简单否定雍正篡位之事,更不能因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有这样一份“康熙遗诏”就完全肯定雍正得位的合法性。

因为,这份“康熙遗诏”并非雍正在即位之前公开发布的,而是在他清除了异己,坐稳了龙庭之后、在雍正三年才出示的。

想想看,彼时的雍正,已经坐拥天下,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要炮制区区一份“康熙遗诏”,有何难事?

这,就是当初其他皇子不服的真相。

下面,就简单举几件雍正帝胤禛继位过程中出现的反常。

首先,在康熙众多儿子中,当作皇四子的胤禛并不突出,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表明康熙生前有过传帝位给他的意向。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偶染小恚,突然暴毙。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该年十月二十一日1722年11月29日,康熙赴南苑行围;十一月初七日1722年12月14日,康熙偶感不适,自南苑回驻畅春园。

十三日戌刻,驾崩于寝宫。

十月二十一日,康熙还兴致勃勃地出行打猎,而一个月不到,就突然死亡,过程实在诡谲。

当时生活在宫中的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直言不讳地在《回忆录》中记:“康熙帝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民间传言的“传位十四子”本来最先见于《清朝野史大观》,上面说,康熙死后,隆科多从寝宫出,出示掌中所书“传位于四皇子”字样,声称是康熙亲笔所书,于是皇四子胤禛得立。

《清朝野史大观》的书名已经承认,这是一部野史,书中所说,只是姑妄说之,读者姑妄读之,不必深信。

但雍正的亲舅舅隆科多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起,就担任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授“步军统领”,即是京城卫戍司令官。

康熙暴毙之日,畅春园内的全部卫兵都是隆科多的属下,隆科多能在园中为所欲为却是不争之实。

雍正即位后,迅速把隆科多加太保。

改年,又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隆科多为什么暴得此恩宠?个中真相,值得深思。

与此同时,雍正手脚麻利地捕杀了康熙帝晚年的贴身近侍太监魏珠、梁九公、赵昌等人。

紧接着,又赐死隆科多。

隆科多死前曾悲叹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

还有,雍正坐上了龙椅,他的生母乌雅氏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喜悦。

《清世宗实录》中记,乌雅氏听说雍正即位,表现得很不屑,异常冷淡地说了一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永宪录》也记,乌雅氏曾下懿旨说:“我自幼入宫为妃,在先帝前毫无尽力之处。

将我子为帝王,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表现得不屑、冷淡就算了,这位母亲还刻意要和儿子作对,处处唱反调。

新帝王在举行登极大典之前,按照老规矩,得先给皇太后行礼,然后再升御太和殿,98迷吧,接受群臣的朝拜。

乌雅氏无心配合,故意拆台,拒不接受新帝王的行礼。

《清世宗实录》记载有乌雅氏的推托之辞,她说:“帝王继承大统,当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

但来向我行礼,实在没有必要,也跟我毫无关系。

况且先帝刚刚驾崩,我不穿丧服而穿朝服来接受新帝王行礼,实在心中不安,所以,向我行礼的事儿,拉倒吧。

”“帝王诞膺大位,理应受贺。

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帝王行礼,我心实为不安。

著免行礼。

雍正要给母亲上徽号“仁寿”,乌雅氏冷冰冰地拒绝,说:“安葬先帝的大事正在举行,我心情沉痛,没时间考虑别的东西,只希望我的儿子能体会先帝治国的心思,江山永保;众王公大臣能体会先帝治国的心思,忠心爱国,那么苍生有赖,四海升平,我也大有光荣,远胜于接受什么尊号啊。

”说,“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

但愿予子体先帝之心,永保令名。

诸王大臣永体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

予躬大有光荣,胜于受尊号远矣。

本来,清朝并没有先帝梓宫未葬入山陵皇太后不得上徽号的规定,乌雅氏这么闹,明显是不承认自己是皇太后,也即是不承认雍正是帝王。

当然,不管乌雅氏要不要皇太后的徽号,她的实际身份就是皇太后。

既是皇太后,就应该按照规定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

乌雅氏为了向外人表达自己不愿意做皇太后,坚决不搬,一直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直到病死。

乌雅氏的死也属于暴死。

《清世宗实录》记,乌雅氏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末刻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候感到不适,第二天丑刻凌晨一点到三点的样子便挂了。

父亲、母亲都在相隔一年不到的时间内相继暴毙,这就无怪人们怀疑雍正有“轼杀君父”和“逼死母后”嫌疑了。

还有,在曾静案中,雍正颁行《大义觉迷录》,专门为“夺嫡”之说辩解,说:“若非亲承皇考付朕鸿基之遗诏,其他人安肯帖无一语,俯首臣伏?”本来,真实的情形正好相反,其他皇子根本不肯“帖无一语,俯首臣伏”,是他用非常手段进行摧残、打压、禁锢,才钳制住了群口。

而且,他口口声声称有皇考遗诏,但始终没有示人,只是红口白牙、信口开河,根本没达到申“大义”以“觉迷”的目的,反而授人口实。

所以,风流皇帝乾隆即位后,马上把《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不许流传。

最让人容易产生联想的是,康熙死于畅春园,则雍正继位后,基本绝迹畅春园。

且清朝实行的是子随父葬,雍正却拒绝跟康熙葬在一处,不顾祖制,另选陵址,在北京西郊的易州独自建起了陵寝。

话说回来,雍正身上虽然出现了一系列反常表现,但也不能因此断定他是夺嫡、甚至篡位,但专家没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除这些疑点,就不应该单凭一份不知是出自康熙之手还是出自雍正之手的“康熙遗诏”草率下结论。


标签: 康熙  遗诏  公之于世  何以  雍正  夺嫡  篡位  仍不  停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