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游:从建筑看历史 一场不得不去的旅行

cht 2023-01-25 12次阅读

(原标题:山西古建筑初体验:著名建筑Vs冷门景点)

很早就仰慕山西的古建筑和泥塑,好不容易有个国庆假期,在“要不要赶在这个时候去人挤人”和“出发吧哪儿那么多废话”之间选择了后者。

事后证明,短暂的假期虽行程紧张,不少遗珠,但收获仍比想象中丰厚很多。

山西古建游:从建筑看历史 一场不得不去的旅行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前的夕阳

黄金周山西人多不多?多。

五台山五爷庙门口短短一公里开了一个小时,悬空寺放票一小时即停止售票,云冈石窟著名的第3窟前得排队通过且不能停留。

与此同时,人少的几处也出乎意料。

双林寺、镇国寺和南禅寺,同一时间的游客不过10来人,与它们的美学历史地位呈现出有意思的反差。

即便是名气稍响的佛光寺、山西省博物院,国庆节期间也没有人潮拥堵,大体是个普通景点的日常样子。

再说说交通。

上面提及的几个重要景点之间缺乏公共交通连接,乡镇县,都并无其他值得停留的逗留,再加上每一处古建都值得花更多时间细看,所以自驾的点对点旅行是最高效、也最愉快的,省去不少乏味的路上时间。

除了太原城内正在进行地铁建设,部分出城路段有些拥堵外,大部分高速、省道、县道和乡道都维护较好,停车位也并不难找。

海内外不止一家“双林寺”。

比如新加坡就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双林寺,也是狮城重要文物。

位于山西平遥城西南桥头村的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后更名为双林寺因取自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时“双林入灭”之意。

我们在夕阳时分走进双林寺,门口有两块石碑。

第一块和建筑融为一体,是山西省人民委员会于1965年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另一块立于正门前方,是1988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双林寺现有庙宇是明清两代营造,建筑古朴之风尚存,但毕竟不够雄浑。

庙宇外圈有矮城墙围绕,也是后世为了保护寺庙而建。

正因其低调的外貌,边缘的位置,“文革”时期当地村民将其改为“粮仓”,在保卫粮仓的号召和掩饰下,双林寺最珍贵的宝贝,那些从北宋一直到明代的两千多座彩色泥塑被保存了下来。

与这些历代无名匠人留下的雕塑珍宝相比,寺内的唐槐、宋碑和明钟竟然都被抢走了风头。

向低矮的城墙门洞投射第一眼,就能看到立于天王殿外侧那四尊金刚神。

他们眉宇间威严凛然,身型动态逼真,却又不失匠人塑造的人类感情神态,加上黑色琉璃做成的瞳仁,整个儿活了起来。

山西古建游:从建筑看历史 一场不得不去的旅行

双林寺的韦陀像双目炯炯有神,身姿挺拔又具有动态,栩栩如生。

这种入世感,同样出现在观赏罗汉殿的十八罗汉和千佛殿里的韦陀塑像时。

大多数宗教场所的塑像,都会给人以威严、超凡脱俗或是全知慈悲的感觉,观看者忍不住对神性产生敬畏或向往。

而这些宋塑风格的罗汉和韦陀,表情丰富、每个都性格鲜明,或思忖或生气,衣饰鲜活,黑琉璃瞳仁闪烁着人世间的情态,教人不禁疑惑, 这比欧洲文艺复兴还早几百年的尘世美感,后来都去哪儿了呢?

在这尊韦陀像旁边的,就是左腿自然下垂,右腿屈腿坐塌之上,睥睨众生的同时又有着高人般洒脱神态的菩萨像。

如果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过北宋彩绘木雕文殊菩萨像,以及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就能感受到这种塑像风格的内在一致,相比法相庄严,这种世俗化的风格叫人过目不忘。

为了保护泥塑的颜色,所有的殿内都没有照明。

趁最后一点斜阳,我们仔细辨认每一尊塑像和褪色的墙上壁画。

寺内工作人员提醒说,也有一些人会趁着下雪天来,因为有自然反光,可以看得更仔细。

平遥旺季是5月-10月,冬季过来,淡季里看雪景和雪景反光中的泥塑,是个值得考虑一下的建议。

告别双林寺,我们趁天黑前开往半小时车程外的镇国寺。

镇国寺是平遥古城2009年当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城二寺”中的二寺之一,另一个自然就是双林寺了。

山西古建游:从建筑看历史 一场不得不去的旅行

镇国寺墙绘

相比平遥古城的摩肩接踵和偶有游人的双林寺,镇国寺更是寂寥。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万佛殿的殿内墙壁满布彩绘壁画,用明清的社会生活场景讲述佛祖涅槃故事,人物和民俗的细节仿佛组成一幅幅风俗画,不过一些人物面部已遭破坏。

倒是走廊里两幅小鬼神气活现,深得人类的情态精髓。

殿内还保存有11尊五代彩塑,是除敦煌外国内寺观仅存的五代雕塑作品。

不过因为双林寺的泥塑太精彩,这一组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当最后一缕夕阳照在蓝色琉璃瓦、鸱尾和脊兽上时,我们也就此作别这个冷清的世遗地。


标签: 旅行  去的  不得不  一场  历史  建筑  古建  山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