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城为何导致粮食增产乏力?

cht 2022-12-16 5次阅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时局动荡,粮食形势曾一度恶化,到1976年文革结束时也未能真正好转,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上山下乡”的知青大量返城,使城市粮食需求量激增,而农村的粮食统购价从文革以来就基本未变,导致粮食生产增长乏力。

知青返城为何导致粮食增产乏力?

  资料图

  何亮亮:1953年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发展中的缺粮问题,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也就是说国家对于粮食实行统一管理,以政府定价对农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人口和农村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

这一政策一直持续了40年之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时局动荡,粮食形势曾一度恶化,到1976年文革结束时也未能真正好转,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上山下乡”的知青大量返城,使城市粮食需求量激增,而农村的粮食统购价从文革以来就基本未变,导致粮食生产增长乏力,1978年全国粮食销量已高达1060亿斤,净收购量却仅有854.2亿斤,这使政府的粮食调度困难重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对于长期偏低的统购价格,国务院决定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将其上调20%,超出统购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加50%,同时国家对于粮食的集中管理,也开始松动,文革中大受打压的集市贸易逐步得到了恢复。

  然而为了稳定市场物价,维持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决定》中并没有调整统销的价格,这样一来,粮食企业亏损越来越大,国家不得不逐年增加补贴,到了1984年,国家对粮油的净补贴额甚至高达当年财政收入的14%,另外,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不仅粮食市场开始趋于饱和,在1984年更发生了粮仓爆满的情况,在这种供过于求的状况下,国家已经不再需要对粮食进行统购,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宣布取消粮食统购转而由商业部门与农民协商签订定购合同,允许农民到市场自销订购量以外的粮食。

  不过城市中的统销并没就此结束,以致于在接下来的几年,遭遇粮食欠收时一些地方为了保证统销粮,将定购变为了任务,当时有有农民反映说,“合同定购比统购还统购”,1990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国务院随之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为了应对市场的波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全国各地也逐渐建立了放开粮价的试点,1993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年底,统销制度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标签: 乏力  增产  粮食  导致  为何  返城  知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