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图,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

cht 2022-10-29 11次阅读

古人有言,“人有悲欢离合,月阴晴圆缺”,充满了一种伤感的浪漫色彩。

但是处于21世纪科技时代的我们,对于月的阴晴圆缺之相必定要考究一番,才能对月亮这个遥远的星球神秘的面纱有所了解。

下面是98迷科的小编用最真实的月相变化图带大家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么样的?月相变化图图解

月相变化图,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

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的,相对于地球来说,上半月月球是背离太阳越走越远。

此时太阳在月球西方,月球西部被太阳照亮,所以这时月球的亮面朝西。

而下半月,月球是向着太阳越走越近,太阳在月球东方,月球东部被太阳照亮,因此这时月球亮面朝东。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月东升西落,上半月月球自西向东朝远离太阳方向运动。

上弦月时日地与月地成直角,此时A点日出是6点,对于地球上的A点来说,再转90°才见月出,于是月出就要12点,也就是月球比太阳迟升后落5小时。

同理上半月的蛾眉月、凸月、满月分别迟升后落3小时,9小时、12小时。

而下半月月球自西向东朝迎向太阳的方向运动。

下弦月时日地与月地也成直角,A点日出6点,则对于A点来说,月出是零点,也就是月球比太阳早升先落6小时,同理,下半月的满月、凸月、蛾眉月比太阳分别早升先落12小时、9小时、3小时。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产生周期性变化,所以月球同太阳出没时差也产生周期性变化,出现了上半月月比日迟升后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农历上半月月亮上半夜可见,农历下半月月亮下半夜可见。

人们常说的月相变化大致为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

而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来算的,详细的共划分八种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图,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

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娥眉月。

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

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时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上,大半晚可见。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

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月相判断规则

月相变化图,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

1、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地球上观察到月球亮面的角度差异;

2、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3、分辨出地球自转的晨、昏、子、午四个时刻;

4、指明月球处在地平线上(面对月球)的半个地球;

5、一般在白天段太阳光强烈,见不到月面。

以上常识是理解的基础,可以自行推导出各月相的出没时段,课件过于细致复杂反而使教学环节不好控制,冗余信息只能干扰学生自主思考理解,反而不能很好地化解教学难度。

月相变化的原因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月相变化与日月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要注意区别

月相变化是地球人看月球时,太阳照射在月球反射的的光,因地球人看的角度不同而产生圆缺变化不同;而月食是地球公转到太阳月亮中间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而看不见月光。

月相十五、六为满月,正在这个时候有机会地球公转到太阳与月球中间,造成月食现象。

当月球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而产生日食,只有初一与十五前后才有机会产生日食。

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

月相变化图,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

在广阔无际的太空中,无疑,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相变化具有的周期性、规律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尺度之一。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

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

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能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渐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期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中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月相变化规律视频解说

说明:先认清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和观月视角,再拖动月球,然后就可辨别月相的不同变化。

右边为不同的月相出现时,月球与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观月视角与两者升落的关系。

相关链接

在不太强调天文学上的月相概念时,很多情况下,上半月的娥眉月也被统称为上弦月,农历大约初二到初八九。

上半月娥眉月有时也被称为新月。

星期日到星期一这种周期计日法应该是外来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不是从中国的五行四相演变而来,但是基督教文化中,已经了七日为一周的计算法则,而中国则可能在8世纪才接触到这种计日方法,而后中国古代人有将用日、月、五行命名的星相分到七日周期中,因而形成了中国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氺曜日,木曜日,金耀日,土曜日,分别对应当今的周日至周五,目前,这种计日法日韩等国还在使用。

而月曜日则是周一,在西方代表月神,在中国表示阴阳五行中的“阴”。

98迷科独家观点:

古人的师美化了月亮,月亮成了思念的象征。

当宇航员发来月亮的近照,坑坑洼洼人们还是保持着心中对月亮隐藏的浪漫情愫。

关于月亮更多的未知你知道多少呢?有人说月亮跟潮汐有关?有人说月亮跟狼人有关?月亮到底有多神秘,请继续关注98迷科。


标签: 月相  变化图  变化  规律  怎么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