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病的病因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 四个名汤治瘿病

cht 2023-02-19 14次阅读

甲状腺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甲状腺功能、形态、组织结构等病理性改变的一组疾病总称。

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等。

病的发生不仅仅是碘摄入量增多所致,可能与遗传、年龄、感染、吸烟与饮酒等不良嗜好、持续性焦虑抑郁等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妊娠等因素相关。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注重中医辨病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根据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及米氏临证优选法,总结临证经验,辨治用方,自拟了四个名汤治疗甲状腺疾病。

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国家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首届名中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米伯让研究所所长米烈汉教授详细解答。

瘿病的病因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 四个名汤治瘿病

祖国医学认为甲状腺疾病属于“瘿病”范畴,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

“瘿病最早提出在先秦,理论形成在西汉,方药汇集在隋唐,充实完善在宋金元,临证应用发展在明清,传承创新在现代。

”米烈汉表示,瘿病包括了现代医学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

病的病因也与体质素有密切关系。

情志内伤。

由于长期愤怒忧思,使气机郁滞、肝气失于条达,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形成瘿病。

饮食及水土失宜。

饮食失调,或居住在高山地区,水土失宜,一则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二则影响气血正常运行,痰气郁结颈前则发为瘿病。

古代瘿病分类中就有石瘿、泥瘿,均与饮食有关。

体质因素。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瘿病。

素体阴虚之人,痰气郁结后易于化火,更加伤阴,易使病情缠绵。

米烈汉表示,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致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部分病例由于痰气郁结化火,火热耗伤阴津,而导致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其中尤以肝心两脏更为突出。

瘿病初起多实,病久由实致虚,尤以阴虚、气虚为主,以致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治疗甲状腺常见疾病,米氏流派有四个名汤,即米氏消瘿汤、调中益气汤、亚甲消毒汤、行气消瘿汤。

米氏消瘿汤治甲亢。

甲亢的发生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有关,98迷科,临床症状为瘿部肿大、胸闷不舒、烦躁易怒、五心烦热、不寐多汗、消瘦乏力、胁肋胀痛,或心悸手抖,或兼脘腹胀痛、喜欢唉声叹气等,应疏肝清热、软坚消瘿,可用米氏消瘿汤。

方药组成:柴胡、白芍、三棱、莪术、青皮、制香附、陈皮、枳壳、川芎、甘草、郁金、夏枯草、贝母、煅牡蛎、玫瑰花、合欢花。

煎服方法:每剂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200毫升,二煎加水400毫升,取汁200毫升,两煎混合。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本方主治由情志不调、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所致之瘿病。

调中益气汤治甲减。

甲减,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情绪低落、记忆减退、手足肿胀、吃不下饭、颜面及眼睑水肿,或嗜睡或月经不调,应健脾益肾、行气散瘀,可用调中益气汤。

方药组成:炙黄芪、白术、陈皮、柴胡、升麻、人参、炙甘草、当归、仙灵脾、巴戟天、肉桂、香附、丹参、车前子。

煎服方法同上。

亚甲消毒汤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多数患者患病前曾有呼吸道感染或腮腺炎感染的病史。

其症状表现为发热、颈痛、吞咽加重、心悸多汗、烦躁易怒、瘿肿触痛,或淋巴结肿大、舌红苔黄或少苔,应清热解毒、行气消肿,可用亚甲消毒汤。

方药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地丁、柴胡、枳壳、白芍、香附、陈皮、蒲公英、生地、丹皮、贝母、玄参、生石膏、甘草。

煎服方法同上。

本方为热毒内盛、肝气郁滞而设,此乃感受外邪、内生热毒、肝气郁滞、气机失调而致。

行气消瘿汤治甲状腺结节。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脏的发生率较高,可用行气消瘿汤(颗粒)。

方药组成:柴胡、川芎、白芍、陈皮、木香、青皮、枳壳、瓜蒌、土贝母、牡蛎、夏枯草、甘草。

煎服方法同上。

此病以女性居多,女子以血为先天,又有其生理特殊性,情志不畅易致气滞血瘀,聚液生痰,故应行气活血、化瘀消痰为主。

诸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功。


标签: 病的  病因  体质  素有  密切关系  四个  名汤  治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