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源于遗传基因

cht 2022-10-09 10次阅读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

同性恋经历了由“犯罪”到“宽容”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的进步意义。

科学家开展大规模研究,查找同性恋DNA线索,以发现遗传根源。

同性恋源于遗传基因

朱利欧和卡伯拉是同性恋兄弟,他们深信自己的性取向具有他们墨西哥祖先的遗传根源。

他们是参与此研究的1千对同性恋兄弟中的一对,他们希望此发现能帮助批评家不再说同性恋是不道德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朱利欧说,如果新证据表明基因会影响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的话,那同性恋与肤色和身高等遗传特征就没有什么差别。

卡伯拉补充说,这会帮助许多人能更好地理解我们。

科学家将检测他们的唾液和血液样本,以查找同性恋的基因线索。

父母与亲兄弟也在征募之列。

最初的研究结果至少要到明年才能出来,且不会提供最终答案。

在过去的数十年期间,科学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与同性恋的基因成因有直接关系。

其中一项发现表明,同性恋多在家族成员中,但没有相关基因的证据。

不过,另有研究发现,同家族的成员其性取向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性取向也各有喜爱。

尽管这些研究还不能找出一个明确的同性恋基因,但是得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同性恋可能会是遗传基因与其它非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负责此项新研究的埃文斯顿西北保健研究院的艾伦·桑德斯博士表示,他怀疑这不应该称作“同性恋基因”。

这更可能是几种遗传基因与心理影响在内的其它非遗传因素的结合,共同决定性取向的。

此外,这位精神病学家说,如果有一个基因有重大贡献,我们就有好机会发现它。

许多同性恋担心,如果同性恋基因被识别出来,他们就会受到歧视,比如,通过产前检测和流产来消除同性恋。

但如果科学家能证实同性恋是一种永恒特征,就可以通过立法来阻止这种歧视。

虽然有研究表明女同性恋有不同的遗传影响,但对此还是知之不多。

此次新研究是重复1993年出版的有关同性恋兄弟的研究。

此研究曾错误地吹棒发现了同性恋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一个区域上。

这暗示影响性取向的基因来自母亲。

为证实这一点,科学家先前做了很多研究,但都失败了。

桑德斯博士表示,有如此多人参与,他的研究更有机会发现此同一标记,也许其它的标记会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如果这些标记出现在同性恋兄弟而不是亲兄弟或父母中,就表明这与同性恋有关。

此次新研究就是要发现这种遗传标记。

桑德斯博士表示,即使他没发现证据,也不能说基因没有影响,这可能表明单个基因的影响更小。

怀疑家认为基因在性取向上的作用很小,而主要是精神失常导致的。

他们表示,即使找到了同性恋基因,也没办法去改变人们的同性恋行为,因为他们有选择的自由。


标签: 同性恋  基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