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治病的华佗

cht 2022-09-29 6次阅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宁死也要杀华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医,他们因为自己高明的医术,被后人所铭记。

在诸多的名医中,华佗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同样也是最为神秘的一个。

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神医,华佗的故事人们都非常熟悉,然而人们所熟悉的更多还是演义小说里面的华佗。

书里的华佗已经不单单是医生,更是有通神的能力。

这样一位名医,最终被曹操杀掉,其著作《青囊书》也没能流传下来,确实令人非常惋惜。

历史上的华佗,他的结局确实与演义里的一样,被曹操下令杀掉,他的著作也没能流传下来。

不过,演义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虽然大致的脉络没有严重偏离历史,但华佗之死并没有像演义所说得那样简单。

那么他为何会死在曹操的手里呢?要知道曹操在晚年还没有完成篡汉的工作,也没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他肯定是非常不甘心的,若是有华佗这样的名医在身边,或许他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看起来曹操没有必要这么做,那他又为何要坚持这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image.png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多人都想要在这动乱的环境里寻找一个新的出路。

华佗选择了靠着过硬的技术能力,有朝一日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华佗的家里条件相当不错,这让他很早就有时间去琢磨医学。

从小华佗就喜爱读书,在诸多的书籍里,他更加喜欢医书。

随着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华佗又决定外出游学。

通过这种一面实践,一面求学的方式,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种经历,华佗很早就有了较大的名气,一些地方官员还想举荐他出来做官。

不过华佗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始终没有出来做官,继续自己的游学之路。

在多年的实践中,华佗的医术越来越高明,他经常为一些人诊治,靠着自己的能力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渐渐地,许多地方大员都找他来治病,华佗相继为陈登等一大批高官治病。

他在民间与官场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华佗自然就引起了更多名人的关注。

与许多名医相比,华佗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比如他精通外科治疗。

这与人们对于传统医学的观念有些不同,华佗在治病的过程中,经常以外科的手段治疗疾病。

他对于传统医学外科领域的发展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此外,华佗还精于养生等学科,他很早就注意到了一些养生的要领。

结合医学的手段,能更好保养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延年益寿。

可以说,华佗是非常全面的名医,因此他能应对很多不同种类的疑难杂症。

这些也是他多年来四处求学,最终积累的结果。

有一次,华佗恰好为刚刚受重伤的周泰治疗,经过自己专业的诊治,周泰的身体成功康复。

此事让华佗的名气变得更大,于是有一个人就注意到了华佗,此人就是曹操。

历史上关于俩人的关系,并没有太明显的交待。

曹操似乎是很晚才注意到华佗这位名医,这看起来是有些奇怪。

因为华佗与曹操是同乡,按理说家乡出现了这么一位名医,曹操不应该不知道。

可现实是,曹操很晚才知道华佗的事情,将华佗招到自己身边做事。

曹操早年便出来做官,他的身体状况却没有那么好,尤其是头痛对他的影响极大。

严重的时候,曹操因为头痛甚至都没办法正常工作,他最终去世与这个老毛病有着极大的关系。

患上这样的病症,在古代是很难解决的,因为人的脑部是最为复杂的部位,即便是现代科技这么发达,对于人脑的研究也相当有限。

以现代医学的手段,对于头疼等很多脑部的疾病,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更是没办法彻底根除这类头部疾病,而汉末三国那种环境里,医学再怎么发达也很难治疗这类病症。

对于一个有着统一天下野心的人来说,身体是绝对不能出现太大问题的。

曹操便利用自己的权势,找来了许多有名的医生,华佗就是其中之一。

有他们在身边,对于曹操病情控制有一定的帮助。

曹操也意识到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叫华佗来给自己看病。

在曹操这类的领导身边做事,要是办好了,自然能受到更多的赏赐。

可曹操的疾病对于华佗来说,也是极为困难的。

image.png

他通过对于病症的分析,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佗认为这类疾病是慢性病,即便是他自己都不能做到短时间内就治愈。

他也没有彻底根除头风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守治疗,通过长期的治疗,缓解曹操的头痛症,延长曹操的寿命。

虽然不知道曹操内心的想法,但他对于华佗的提议,还是默许了。

曹操便一直留华佗在身边,发病的时候就让华佗来帮助自己减轻症状。

有一段时间,曹操头风发作,导致自己无法处理政务。

他便让华佗专门负责治疗,华佗此时跟曹操请假,表示离开家太久了,想要回去看看。

曹操就允许他回去,华佗回家之后,就提出他的妻子病了,想要延长假期。

曹操一开始没有反对,可随着自己的头风越来越严重,他就想要华佗赶紧回来。

于是经常派人去催,华佗是完全不想回去,就三番五次找其他的借口推辞。

曹操非常着急,还动用了权力,让地方官府协助护送华佗。

没想到华佗依旧不答应,他始终都没有遵命,这让曹操心里更加生气。

曹操此时就派人去华佗的家里查看情况,他做了一个聪明的举措,那就是提前准备后手。

让人带着粮食等礼品去他家里探望,如果华佗真是因为妻子病重,那么就顺势赏赐华佗,用来安抚他。

可如果华佗是欺骗自己,那就直接把华佗给抓回来。

使者到了华佗的家里,发现华佗确实是在欺骗曹操,他的妻子一开始就没有生病,一家人好好生活着。

于是就按照曹操的命令,将华佗给抓了回来。

曹操对于华佗这种做法十分生气,就将华佗下到大狱,华佗在狱中受到严刑拷打,被拷问至死。

他在临死前,想着要将自己的医书传下来,可华佗得罪了曹操,周围人都怕跟他扯上什么关系,谁都不敢接。

华佗无奈之下,就将自己的医书给焚毁了,就这样一代名医死在了狱中,他高明的医术也没能传承下来。

华佗之死确实是非常可惜,曹操手下很多人也对华佗有同情之心,比如著名的荀彧,他就反对杀掉华佗。

他还站出来为华佗求情,然而曹操并没有听荀彧的意见,还是坚持将华佗杀掉。

曹操想要杀掉华佗,主要的因素是华佗欺骗了他,而且挟恩自重本身就是君王无法容忍的底线。

当然,现在我们经常说“大恩常提就是大仇”,其核心也是一样的。

一开始曹操听到华佗提出的治疗方案,他心里还是有些不高兴的,只是曹操没有反对,允许华佗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可没想到,自己的疾病发作后,华佗却以各种理由拒绝看病,这让曹操被头疼折磨了很长时间。

他心里自然会非常愤怒,还会觉得华佗有其他的用意。

当时华佗的身份确实无法拒绝曹操,他属于曹操的属下,按照规定是需要接受曹操调令的,更不能这么公开欺骗曹操。

根据汉律:不从征罪,曹操将他下狱拷问,在程序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不过,这些规定其实都要看曹操的态度,如果曹操不想杀他,他怎么都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只是他这次将曹操得罪太过火了,使得曹操动了杀心。

以这样的名义杀掉华佗,曹操倒也没什么错误。

image.png

只是,杀掉华佗并不能解决曹操的问题,这件事最大的错误还是曹操自己托大了。

他觉得华佗死了,自己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寻找名医治病,并不需要依赖华佗。

可结果,再想找到一个华佗,比登天还难,曹操的头风也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从结果来看,曹操杀了华佗还是有些草率了,若是能听从荀彧的意见留下华佗,他也不至于被头风折磨至死。

当然,华佗落得这个结果,他自己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

因为那是封建社会,并不是现代这种社会,华佗在当年作为曹操的医生,他自然要遵从曹操的命令。

抗命这种事情在古代已经是非常严重了,更何况他还以欺骗的方式抗命,这对于任何一位君主来说,都是很难容忍的事情。

令人不理解的是,华佗为何要这么做呢?

其实华佗心里对于曹操是非常不满的,因此他才不想给曹操继续治病。

华佗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主要是想给自己谋一个好的前程。

虽说华佗一直钻研医学,到处给人看病,但他心里还是不愿意以这个作为主业的。

因为在那个时期,医生的地位相当低贱,更是经常被人拿来跟术士这类人放在一起比较。

华佗自己也非常看不起这个身份,甚至还后悔自己一直忙着行医,没有在仕途上有更好的发展。

image.png

因此,华佗想要在曹操这里获得更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好的出身。

他对于自己的能力非常有自信,觉得只要自己能治疗曹操的头风,曹操就会重视他的能力,从而给他更高的地位。

他这么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华佗医术高明,有着一定的威望,而且他与曹操还是同乡。

有这样的关系,他觉得在曹操身边做事,只要能做出一些成绩,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

可结果非常残酷,曹操并没有因此更加看重华佗。

在曹操的身边,华佗一直都只是一个医生而已,这样的身份实在很尴尬,以至于曹操自己都非常看不起这些低贱的医生。

他对待华佗的态度也没那么好,只是将华佗当成一个工具使用。

最主要的是,曹操没有给华佗更好的待遇,无论是官职还是其他方面的待遇,华佗都没有得到。

早期华佗敢为了学医,拒绝举孝廉的机会,这也能看出华佗是一个有些高傲的人。

他这样心态的人,在曹操这里受到了这般冷落,心里落差自然是非常大的。

更重要的是,此时华佗的重点已经不是看病了,他自己都已经非常后悔行医,很瞧不起这种行为了。

在曹操这里他还要继续当医生,给曹操看病,他会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曹操来说,他这种做法其实也很正常。

因为华佗到他这里的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了。

这个岁数的人,除了行医之外,并没有其他令人信服的才能。

他也没有特别过硬的关系,对于曹操来说,给他高官厚禄是很不现实的。

image.png

总得来看,华佗之死并没有太大的争议,他确实死得不冤。

如果放到现代社会,他这些事情倒也没什么,可在古代,本来就是君权为上,他做出了这种事情,曹操杀了他也是那个时代常见的事情。

相比外部的因素,华佗自身的问题确实是更大一些,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不清现实。

华佗那个时代有两位和他齐名的神医,那就是张仲景与董奉,这俩人也分别代表了当时名医普遍的人生选择。

张仲景的主业还是做官,他虽然爱钻研医术,喜欢为人治病,但这些都是副业,他还是以官僚的身份发展。

董奉就是另一方面了,他选择钻研医术,自己归隐不仕,这样就全身心投入到医学的研究中,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对比这俩人,华佗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他一开始是沿着董奉的道路走下去的,可走着走着,他中途又后悔了。

华佗又想中途改变方向,渴望像张仲景那样在官场发展,这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华佗对于人生的规划出现了问题,世间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华佗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却又拿更多的错误去掩盖此前的错误,这确实很不明智。


标签: 曹操  华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