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专1号”启用 合肥再添科创“新星”

cht 2022-09-15 10次阅读

“红专1号”启用 合肥再添科创“新星”

“红专1号”启用 合肥再添科创“新星”

“红专1号”科创驿站 9月13日,合肥市庐阳区又一科创孵化基地——“红专1号”启用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文简称中科大)创新创业学院实训基地揭牌仪式举行,以中科大为主的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入驻。

优势变胜势 为都市科创植入“红专”因子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商贾云集、书店林立,烟火人文荟萃。

在这里,更大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价值正不断被挖潜、放大。

处在“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庐阳区正对标全市“科里科气”的创新气质,赋予老城科技标签,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庐阳区“科创大街”首发工程“红专1号”科创驿站位于“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核心地带,是庐阳区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建设“双创”载体的一个典型,致力于打造先行先试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未来,“红专1号”将作为中科大学子的双创实训基地,形成校地资源互联共享的良好格局。

中科大始终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红专1号”因此得名。

该驿站设有多功能展示区、研发办公区、创客交流区、实训基地等功能区,未来将孵化和吸引一批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团队入驻,积极促进成果、产业、资本有机融合。

校地携手擘蓝图 推动科研高地走向产业高地 近年来,中科大积极探索科教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全国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

今年7月,中科大启动“学生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校友的创新创业激情。

“红专1号”的启用将正式翻开中科大与庐阳区携手谱写的校地科创合作新篇章,推动科研高地走向产业高地,构建科产城融合的创新生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庐阳区正积极集聚各类丰富创新资源,以区域内丰富的人才、信息、政策、平台体系为抓手,发挥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辐射效应,精准链接省市相关部门,融入政策体系布局,搭建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为都市科创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下好创新“一盘棋”加速跻身合肥科创第一方阵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总规划总面积约19.2平方公里,此处有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等大科学装置,以及能源研究院、中科大国际校区等学校科研机构。

这里正加速建设大科学装置区、科学小镇、成果转化区等六大功能片区,打造“最美科研圣地”。

在合肥庐阳经开区中科大校友创新园,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国内首创主动式太赫兹光成像安检系统技术,正是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沿途下蛋”,在庐阳区IE果园进行大功率激光源太赫兹技术产业化落地,成为大科学装置科技成果“三就地”的经典案例。

庐阳区正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孵化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挥国家级孵化器平台优势,依托科学岛、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打造“孵化+创投”模式,吸引多家海内外具有国际领先性的科技创新团队落户发展。

截至目前,区内国家级孵化器IE果园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规上企业18家,省科创板挂牌17家,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7家;同时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等荣誉。

下一步,合肥市庐阳区将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加速跻身合肥科技创新第一方阵。

标签


标签:   红专  1号    启用  合肥  再添  科创  新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