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怎样筹谋高平陵之变的?

cht 2022-09-07 9次阅读

司马懿在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很大原因来自于他的野心。

曹操评价他有狼顾之相,尽管他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司马家族最后还是篡权了。

至于他自己操作的,大概就是高平陵之变了。

那么司马懿是怎样筹谋高平陵之变的呢?

高平陵之变虽然发生在公元249年,但事儿要从公元239年讲起。

这一年,魏明帝曹睿36岁,司马懿正好60岁。

曹睿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儿子却没留下,最终只能保养了两个孩子。

在曹睿死前,司马懿被选为托孤大臣,因为司马懿是曹睿父亲、文帝曹丕的托孤大臣,辅佐曹睿十几年。

当时另外一个人选本来该是燕王曹宇,此人资格老、脾气好,是理想人选。

但是曹睿选择了曹爽。

曹宇是曹操的亲儿子,但是曹爽父亲曹真是曹操战友的儿子,算是曹操的义子。

曹爽也没什么功绩和威望,不知曹睿为何会选择曹爽。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日,曹睿崩于洛阳嘉福殿,葬于高平陵。

太子曹芳即日即位,改年号为正始元年。

新皇刚刚继位,大将军曹爽就突然向司马懿发难,用一篇诏书把司马懿捧上天,最后给卸了司马懿的太尉之职,只给了一个太傅的虚职。

司马懿也不觉得难堪,即日交还兵权,就回家老去了。

曹爽初时很警惕,他不断派出亲信试探司马懿,最终都只得到司马懿已经又老又病的消息。

曹爽开始放松警惕,把手伸得越来越长,安插亲信把持朝政十年。

司马懿一直在人前表现出快病死的样子,曹爽彻底安心了,就在公元249年,带着皇帝去高平陵扫墓,顺便打猎度假。

听到曹爽出城,上一秒还卧病在床垂死挣扎的司马懿,迅速下令调集部队,攻占皇宫、城门等据点,控制朝廷和太后,然后以太后的名义下诏招降曹爽一党。

怎样解读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怎样筹谋高平陵之变的?

曹爽得知消息时,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的智囊、大司农(也就是农业兼财政部长)桓范连夜逃出洛阳,建议他带着皇帝去许昌,与洛阳的司马懿斗到底。

此时,司马懿派人送来的诏书亦到,条件相当优惠:只要曹爽放弃兵权,就能保证他们兄弟一生富贵。

在富贵乡享受了多年的曹爽在这个关头也忘了自己还是个大将军,他竟然选择了放弃兵权。

把桓范气得崩溃,痛骂一生英雄的曹真为何会生了这么个蠢货!

曹爽确实很蠢,一开始对司马懿就没有斩草除根,竟然给了司马懿蛰伏突袭的机会。

其次,居然敢一手掌控禁军,将皇帝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等于将“我要篡位”写在了脸上。

哪怕司马懿确实是造反了,也没人会支持曹爽。

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的蠢货,难怪桓范气到崩溃痛哭。

司马懿蛰伏十年,一朝逆反,为后来的晋朝打下了基础,成功窃取三国胜利果实。


标签: 怎样  解读  高平  陵之  司马懿  筹谋  变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