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高射炮 出现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的战场上

cht 2022-02-24 14次阅读

世界早的高射炮是什么样子?高射炮重要用于攻击飞机、直升机和飞行器等空中目标。

它产生于首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史上掀开了防空作战的新篇章。

当前,大口径高射炮虽逐步被地对空导弹取代,但各国仍装备和研制相当数量40毫米以下的高射炮系统,并广泛采纳多管联系,配备雷达或光电火控系统,和火炮、火控同装在一辆车上的三位一体式自行高射炮。

下面就跟一起具体看看世界最早的高射炮等相关内容。

世界最早的高射炮 出现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的战场上

世界最早的高射炮

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出现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的战场上,当时的普军重重包围了法国首都巴黎,本以为轻而易举就能将法国拿下的普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法军能借助气球来越过他们的包围防线和外界取得联系,并组织军事准备抵抗普军。

于是普军开始研制一种能击中空中目标一气球的“高炮”。

没过多久,普军就成功地制成了一种新的大炮,普军造成的新的大炮能灵活地移动,能被四轮车推着追击目标并且能从地面击中高空中的目标,当时的普军士兵都叫它“气球炮”,本来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

高射炮种类划分

高射炮是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

它通常具有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等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高射火炮多数配有火控系统,能自动跟踪和瞄准目标。

高射炮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射击。

世界最早的高射炮 出现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的战场上

高射炮按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高射炮。

按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

口径小于60毫米的为小口径高射炮,60~100毫米的为中口径高射炮,超过100毫米的为大口径高射炮。

小口径高射炮有的弹丸配用触发引信,靠直接命中毁伤目标;有的配用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

大、中口径高射炮的弹丸配用时间引信和近炸引信,靠弹丸破片毁伤目标。

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些国家用地空导弹逐步取代了大、中口径高射炮。

但由于地空导弹在低空存在射击死区,小口径高射炮仍获得进展。

高射炮系统

虽然独立的步兵武器或高射火炮也能参与防空作战,但是由于观瞄系统不适合打击高速,远距离,不规则移动的目标,对地攻击的强击机通常受装甲保护等因素,在现代战场上一般不采纳单门防空系统反击空中目标,而是将高射火炮同其他技术装备配套,组成高射炮系统。

现代化的高射炮系统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连续测定目标坐标,计算射击诸元,使火炮自动瞄准和射击。

自行高射炮系统由装于同一车体内的炮瞄雷达、光电跟踪和测距装置、火控计算机以及火炮构成。

牵引高射炮系统一般由炮瞄雷达、高炮射击指挥仪、电源机组和多门高射炮构成。

在对空作战中,高射炮系统的炮瞄雷达根据目标指示雷达提供的目标信息,搜索、识别和跟踪目标,测量出目标现在坐标(目标的斜距离、方位角和高低角),并将其不断地传给高炮射击指挥仪。

指挥仪根据目标现在坐标和有关参数决定对目标射击的提前点位置,算出射击诸元(提前方位角、射角和引信值),并将其不断地传送给火炮随动装置。

随动装置根据射角和方位角诸元驱动火炮,使炮身处于发射位置,以便进行射击。

大、中口径高射炮的随动装置还控制引信测合机装定引信分划,使引信适时起爆弹丸毁伤目标。

世界最早的高射炮 出现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的战场上

首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光学测距机、听音机、探照灯等配合高射炮对空作战。

20世纪30年代,采纳机械模拟式指挥仪计算射击诸元,用电缆同时向各炮传送射击诸元,缩短了传送时间,提高了射击精度。

二战期间,以炮瞄雷达、机电指挥仪和火炮组成的高射炮系统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测定目标坐标,并提高了精度。

火炮上增加了随动装置,能自动瞄准,消除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了瞄准速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自行高射炮系统,有的系统采纳了红外、电视跟踪和激光测距,配合雷达对目标实施观测,并配用多功能的数字式火控计算机,使求取射击诸元的速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


标签: 世界  早的  高射炮  现在  1870  年的  普法  战争  场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