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情况 不要纠正孩子的话,不要忘了尊重与沟通

98迷科 2024-05-15 2次阅读

1、尊重孩子的情况 不要纠正孩子的话

  小孩子有时说话的时候,可能会不符合逻辑或是和实际情况不符。这种时候,父母们总觉得应该纠正孩子。比如,当孩子在商场里看到电视,可能会说:我想要那台电视",而很少父母能做到只说一句:是吗",而是开始质问孩子,:你要电视于什么?",:你知道电视有多贵吗?",:昨天家里不是刚买吗,为什么还想买?"等等,告诉孩子那样想是不对的。似乎如果不纠正,孩子就完全不知道一样,似乎这样教导孩子是父母的职责一样。孩子只是说了一句话,父母却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当孩子说了一句:我不想去上学",父母就会小题大做,:你以后想当叫花子是吗?",:学校是非去不可的",:你到底怎么回事"等等。即使孩子真的不想去上学,父母表现出这样的反应也是不恰当的。而孩子只不过随口说说的话,就更加不适合了。当孩子这样说的时候,父母只要微笑着重复孩子的话就可以了,:不想上学啊"。孩子虽然说不想去上学,但很多时候并不会不去上学。父母只要对孩子话语中的情感本身进行反应即可。我们成人有时候也会说:今天真不想去上班",但也只是说说而已,说过之后还是要去上班的。当说这话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错了吗?孩子也是一样,有时会对上学感到厌烦而讨厌去上学,也可能会因为在学校碰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不愿去上学。父母应对于孩子在学习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而如果孩子只是随口说说的话,父母就没必要表现出过度的反应。

  当孩子想买什么东西时,父母只要表现出:是吗?你想要那个啊?"的态度就可以了,很多时候孩子自己就不会再提了。如果真的是非常想买而使性子的话,那么也要学会包容孩子的心情,:你想买那个啊?不能买肯定很伤心吧?可是妈妈今天没有带钱没法买啊",以这样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理解孩子的心情,同时向孩子说明不能买的原因。不给孩子买没关系,但是不要对孩子的想法加以否定(你这孩子到底有没有脑子?昨天不是买了吗?你除了要东西还知道什么?这么小就这么贪得无厌……)。对于孩子情感的尊重,才是培养孩子自律独立的有效方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要忘了尊重与沟通

一天, 女儿托着小下巴望着窗外,静静地聆听雨点“吧嗒吧嗒”的声音。

突然,她说了一句:“妈妈,要是没有我多好啊!”

“什么?”我以为我没有听清。

“我还不如死了好呢!”女儿又说了一句。

我吃了一惊,忙急着问:“怎么了,小泽?你怎么说这样的话?”

女儿撅着嘴,委屈地说:“我从小就知道,你们对我特不满意,总也批评我!”

我这才松口气,一把搂住了女儿,对她说:“你可是妈妈的宝贝,妈妈批评你是为了让你进步,是为了你好啊!”

“那你为什么那么凶?你应该像小姨那样说‘下次注意’就行了嘛。”

当日睡下,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想孩子之所以有了这样消极的念头,原因大概有三点:

一是她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我给她报了艺术班、绘画班,每晚还要练琴,时间安排得很紧张。这些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泽来说,是有些为难了,她感到身心疲惫,信心不足,对舞蹈和钢琴也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好几次都央求我能不能不练琴了。

二是我和爱人年龄都偏大了,工作压力也很大,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力不从心,因此给予孩子的生活乐趣就比较少,处理问题也简单粗糙,这必然造成了孩子的反感和消沉。

第三点就是前段时间她曾向我提到过死亡的话题,她现在总是会处于一种无端的恐惧和担心中,比如她会问我“咱家的楼顶就是别人家的地板,地板不结实掉下来怎么办啊?”“故事里说,夜里有鬼。”还有一次,我点着煤气灶做饭的时候,她突然大声哭喊起来:“哎呀,着火了,快把火关掉啊!”

孩子每天的生活节奏很紧张,又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怎能让她不发泄不呐喊呢?

庆幸孩子把她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我,也庆幸我理解了她。我要从我自身做出改变,给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她放松自主地活动。同时,我们也注意改变批评孩子的方法,学会抓大放小,在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用不同的方式启发她,引导她。于是,我们有了接她回家时的热烈拥抱;有了每晚的家庭小舞台,共同游戏表演;有了大雪中我们追逐的脚印和堆起来的小雪人……孩子的笑声多了,学习轻松了,我们一家人的感情也更加亲密了。

由此我想到,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尊重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孩子自主活动、自主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同时,沟通也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能使家长的观念统一、明确,教育一致,也使家长和孩子之间更加理解和亲近。

所以,我不会忘记小泽的话,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尊重和沟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能帮助其建立自信。童年时代建立起来的自信,对其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自信心,孩子便难以取得成功。因此,爸爸应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作第一任务,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小尊重孩子,把小孩子当成年人一样去对待,去尊重。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看法、需求、情感的独立的“人”。所以,我们要正视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肯定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并给予他合法的权利。即使孩子的想法与你的想法发生冲突,我们也要尊重他的个性,不要强行为他做主。即使孩子的选择最后是错误的对于他来说也比你为他选择好,至少他尝试过,并深刻明白自己的选择错在哪里。这样的尊重,对于孩子建立健全而完善的人格非常有利。

2、尊重孩子的情感

从大人的角度看孩子,会觉得孩子某些情感是不可理解的,如, 无故哭闹,过度兴奋。其实,换个角度想,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大人,大人也经常无理取闹——为什么要让我学这学那?为什么不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二者虽矛盾,但并非不可以统一。只要你明白孩子的情感本来和大人不同,就不会违背客观规律,强求孩子和你想的一样。而且,你不但不会强求,还会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触摸他们情感变化的脉搏。

3、尊重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表现在学习、交往、物质、情感等许多方面。只要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做父母 的就应该尽量满足,特别是情感上的需求。如,孩子希望父母能坐下来,和自己一起分享某种快乐,那么父母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能找借口推搪。类似的实例很多,不过,对于一些物质上的需求,可尽量让孩子通过努力来实现,这样他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

4、尊重孩子的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是哪些方面的爱好,只要是正当的,父母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好,并不在于他长大后要靠这个谋生,而在于培养他对某一件事的专注精神,一种有所追求的思想,一种想做事情并能做好事情的信念,一种能从爱好中寻求生活乐趣的习惯。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一生都将受益。

5、尊重孩子的创造

常听见父母这样抱怨,“我家的小调皮又把墙画脏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非要把好东西变成废物。”……你可知道,类似这样的抱怨,很有可能把一个天才给谋杀了.很多心理学专家都指出,创作型的孩子一般都是不顺从、不驯服的,所以,生活中要多包容孩子的“不听话”和“捣蛋”,对他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和突发奇想要多鼓励,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的创造力。

6、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向孩子认错,对父母来说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很多家长即使明知自己做错了,也不会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们心里,孩子是弱小和依附的,是不能和大人平等的。如果你把孩子摆在了这样的位置,那么,要想谈尊重真的是空谈。还有些父亲认为跟孩子认错,会破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道尊严,怎能认错?其实,父亲向孩子认错并不会影响形象。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只要你能放下所谓的“面子”,把孩子放在平等的高度,说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要不要如实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

有些家长不愿如实地向老师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这里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可在家中是个“小公主”、“小王子”、全家的“太阳”,动不动就任性,就吵闹。家长担心向老师讲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会破坏老师对孩子的印象。还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本来就很调皮,老师感到“头痛”。做家长的也很“知趣”,认为再去讲孩子在家如何如何,岂不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更有看法吗?

这些想法,都是比较现实的,但是并不正确。前一种情况的孩子在校内家中表现不一,说明他并不明确一个真正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家长长期帮助孩子“隐瞒”真相,会使孩子形成弄虚作假、不诚实的坏品德。后一种情况是家长担心如实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会增加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坏印象。这种顾虑也是不必要的。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分析孩子的问题形成的原因,考虑解决的办法,这对教育好孩子是有利的。

如实向老师反映情况,也是家长对老师的一种信任的表现。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应该和老师是一致的,目前还未一致,也应力求一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尊重  孩子  不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