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小的行星在某些恒星生命末期的剧烈条件下生存的可能性非常小

cht 2022-07-16 5次阅读

新发现表明,地球大小的行星在某些恒星生命末期的剧烈条件下生存的可能性甚至比以前认为的要小。

这意味着 30 年前在太阳系外发现的第一颗系外行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怪异得多。

PSR B1257+12B于1992年由天文学家Alex Wolszczan和Dale Frail发现,它具有类似地球的质量,并围绕一种名为脉冲星的奇特死星运行。

这一发现之后,又有新的发现表明,这颗行星至少还伴随着另外两个世界。

这些围绕脉冲星PSR B1257+12运行的其他行星也与太阳系的岩石世界大小相似。

地球大小的行星在某些恒星生命末期的剧烈条件下生存的可能性非常小.jpg

然而,有史以来对脉冲星及其行星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研究表明,这些死亡的恒星很少拥有类似地球的同伴。

这使得这个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描述为“墓地”的系统变得罕见,它是继创造了PSR B1257+1的超新星之后的又一个“墓地”。

这个距离地球2300光年的系统中的条件并没有变得更加适宜居住。

位于其中心的脉冲星每6.22毫秒自转一次,即每秒161次,向其行星发出强烈的致命辐射束,地球上可以探测到这种辐射束。

难怪脉冲星被冠以“巫妖”的绰号,这是根据幻想中一种强大邪恶的不死生物的名字命名的。

英国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过去50年里对800颗脉冲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0.5%的脉冲星拥有与地球质量相似的行星。

研究人员的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的月刊上。

这一发现加深了行星如何在脉冲星周围生存的之谜。

像所有中子星一样,脉冲星是在大质量恒星达到核聚变终点,支持它们抵抗引力坍缩的向外压力停止时形成的。

由此产生的坍缩产生了巨大的超新星爆炸,其威力通常足以盖过所在星系中的每一颗恒星。

最终,这留下了一颗质量与太阳相似的中子星,其半径与地球上的一座城市相似。

中子星由宇宙中已知密度最大的物质组成:仅仅一茶匙的这种物质就重达8万亿磅(3.6万亿千克)。

脉冲星用致命辐射轰击类地世界的插图.jpg

脉冲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中子星,由于其快速旋转和强大的磁场,它会发出明亮的无线电波辐射。

“脉冲星产生的信号在每次旋转时都会扫过地球,类似于宇宙灯塔,”曼彻斯特大学博士生尤利安娜-卡米利亚·ni?u在一份声明中说。

“这些信号可以被射电望远镜接收到,并转化为许多令人惊叹的科学。

虽然许多脉冲星被发现拥有不同于太阳系中发现的任何东西的奇异世界,但围绕脉冲星诞生和持续存在的暴力条件似乎使得它们周围不太可能形成类似地球的行星。

Ni?u是曼彻斯特大学天文学家团队的一员,该团队对脉冲星周围的行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搜索,重点关注质量高达地球100倍的行星,轨道周期在20天至17年之间。

他们对这样的世界进行了十次潜在的探测,最有可能拥有这种性质的系外行星的系统是PSR J2007+3120。

该团队认为,这颗距离地球17000光年的脉冲星可能拥有两颗质量是地球几倍的行星,轨道周期分别在1.9年和3.6年左右。

天文学家没有找到足够的信息来说明脉冲星周围的行星具有相似的质量和轨道周期,但它们似乎有其他共同点:所研究的脉冲星周围的系外行星似乎具有高度椭圆形的轨道,不像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具有近圆形的轨道。

这可能表明,无论脉冲星周围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过程都不同于导致太阳系中行星形成的机制。


标签: 脉冲星  行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