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到第二颗糖果,幼稚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98迷科 2024-04-18 3次阅读

1、让孩子吃到第二颗糖果

结果发现,神田三郎的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只因电子计算机出了故障,把分数和名次排错了,导致神田三郎落选。松下立即吩咐纠正错误,给神田三郎发录用通知书。

第二天公司派人转告松下先生一个惊人的消息:神田三郎因为没有被录取而跳楼自杀了。录用通知送到时,他已死了。这一消息,松下沉默了好长时间,一位助手在旁也自言自语:“多可惜,这么一位有才干的青年,我们没有录取他。”“不,”松下摇摇头说:“幸亏我们没有录用他。意志如此不坚强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但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平安地度过心情上的低潮。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果汁软糖”实验:研究者让一些四岁的孩子挨个进入一间空旷的房间,并对每个孩子说:“这颗糖是给你的,但我要出去办点事,如果你等我回来之后再吃,我就再给你一颗。”对这颗糖,孩子们的态度千差万别;有的迫不及待当时就吃下去了,有的稍作犹豫但终于还是吃了下去,有的则坚持等待。研究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表明,这些孩子上中学时,那些在四岁时能以坚韧换得第二颗糖的孩子通常独立性强、自信、开朗、社会适应性强;而那些早年经不起果汁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多地表现出孤僻、易受挫折、固执、并往往屈服于压力,逃避挑战。这个实验揭示的是儿童自己控制情绪和压制冲动的能力。

有些父母因为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尽快尽量地满足,生怕委屈了孩子,从而使孩子养成了任性、骄横的性格。可是他们却忘了,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后能如此轻易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糖果”吗?习惯了轻易地获取“糖果”的人又如何会有耐心去等待的“第二颗糖果”呢?

父母们,你希望孩子“吃到第二颗糖果”吗?那么,请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幼稚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幼稚园是孩子迈进社会的第一步,它在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孩子学习与人相处、自理能力,更关键的是幼稚园担负着全方位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任务。于是,许多父母都会很用心地为孩子选择一所理想的幼稚园。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3一6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幼稚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为孩子选择幼稚园时,应主要看孩子在幼稚园中能否获得全面发展。为孩子挑选幼稚园,要多听听已入园的孩子父母的反映,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向幼稚园老师了解情况。无论对哪一种情况,都不要忘记亲自去考察一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不顾路途远,不怕价格高,想办法进一级一类幼稚园。国家依据幼稚园的规模、设施、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全面评估,将幼稚园划分为一级一类,一级二类,二级一类等,一级一类为最好。一级园虽然好,但也不是父母选择的唯一标准,父母应该综合考虑,路途远近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2)把学外语当做首选条件。但学习外语不是幼稚园的必修课。《幼稚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没有相应的规定。条件许可可以学,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不学,不是非学不可的。父母会说英语,孩子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父母不懂英语,孩子学过后多半会忘记,效果不是很好。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幼稚园、小学的阶梯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学会更好,不学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3)追求特长教育。现在很多幼稚园都打出了特色园的招牌,如双语幼稚园,音乐、体育、艺术幼稚园等,他们所做的培养孩子特长的承诺也确实令不少父母动心。但这些特色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父母应慎重选择。况且,孩子全面发展的阶段,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于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即使培养专长,对3至4岁的孩子也不能要求太高。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不能以技能技巧为标准来说好坏。

以下由专家提供的方法将方便父母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幼稚园。

(1)决定是全托还是日托。全托的孩子与老师相处时间长,感情更容易建立,会比较独立,系统学习的时间更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父母也有时间照顾孩子,建议入日托的幼稚园,让孩子逐步适应幼稚园新环境。

(2)看路程远近。最好有校车接送,且车程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经舟车劳顿,会没有精神学习。

(3)看是否有活动教学。一活动教学是以孩子为中心,老师定主题,然后通过游戏、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形式,来启发孩子的创意,诱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父母可留意幼稚园的环境,教室里是否挂满了孩子们的杰作,是否设有家庭角、美劳角及其他启发孩子创意的因素。

(4)看教师的素质。幼稚园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资历外,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尽责和有爱心,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以免产生“上学恐惧症”,影响成绩。父母只需到园内观察教职员是否和蔼可亲、言谈有礼,便可略知该园的教师素质了。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约在1:20,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

(5)看环境及活动空间。幼稚园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情绪及性格培养影响很大。若幼稚园环境宽敞,老师和蔼可亲,孩子就能愉快学习,并培养出整洁、有礼的好品格。此外,活动空间亦很重要。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宽阔的活动空间能让孩子抒发情绪及精力,使身心健康发展。

注意园方是否将每周的饮食安排表提供给父母,幼稚园是否定期对玩具、餐具和其他用品进行消毒,孩子是否有自己专用的茶杯、毛巾,除了游戏、楼梯等设施安全外,还应重点考察门卫把关是否严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

(6)听取口碑。选择幼稚园时,一定要听取亲友或其他父母对该幼稚园的口碑,这样会对心目中的幼稚园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为孩子选幼稚园要及早定目标,有了目标便要尽快准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苦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学前阶段的儿童,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往往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因此,一些质量好的幼稚园往往会优先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将学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因为游戏可以使每个孩子按自身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找到感兴趣的、能胜任的、富有挑战的学习材料及内容,并得到适合其特点的发展。

受市场竞争的影响,部分幼稚园会采取一些看似先进实则有违科学甚至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办法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以招揽更多的生源。对此,父母要提高自己的辨别力,避免步入教育的误区。以下是学前教育专家的普遍观点:

(1)兴趣班不是越多越好。学前阶段是人终身发展的启蒙阶段,重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基础,重在让孩子全面发展,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

(2)收费不是越贵越好。父母要仔细观察,判断较高的收费是因设施的豪华所致,还是因幼稚园重视对玩具材料的投入、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对稳定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很重要)所必需。

(3)孩子毕业后进热门小学的人数越多不一定越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无眠之夜的第二天,要如何与孩子相处

所有的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或许是在白天稍晚的时候喝了咖啡,或许是孩子在长牙哭闹等因素,导致家长晚上没能睡觉,为此第二天的日子是很困难的。缺少睡眠会影响人的思想和情绪,年轻孩子的父母眼睛往往累得发热、充血。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处理呢?

1.承认你很累

弄清自己白天能完成什么事情,如果你评估下来,觉得出门活动有点超出你能接受的范围,就不要外出活动。允许自己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放松一天。

2.取消一些计划

如果你原来打算带孩子出去,但是因为缺觉无法清醒地带着孩子出门,那么取消计划吧。注意诚实地告诉你约的那个人,他应该能理解你。

3.放松自己

穿上睡衣和孩子一起呆在家里,相互依偎一起放松。如果你很少穿着睡衣一天都呆在家里,这会使一种新的享受。

4.享受看电影的一天

拿着爆米花,依偎在沙发上,看一部你和孩子一直都想看的电影。白天看电影也别有一番滋味,这种穿着睡衣躺在沙发上的活动能减轻你的压力 。

5.做好准备活动

预先准备好一些适合孩子年纪的活动。例如一美元商店里卖的附带制作工具的木制玩具,或者超市促销柜台上30片的旅游拼图。当情况变得让你手忙脚乱的时候把它们拿出来(给孩子玩)。这些活动都是能和孩子一起玩的,而且很容易清理。除此之外,这些活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

6.不要立刻补家务

你很累,没办法立刻投入到家务中。做家务会给你造成额外的压力,考验你的耐心,还可能引起你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为了完成家务付出那么多,是一件不值得的事情。

7.不要立即烹饪

询问孩子是否可以吃一些小点心当做正餐。花生酱饼干、奶酪、葡萄是搭配均衡的餐点。准备足够孩子吃一整天的坚果、饼干和水果。同时准备足够的饮用水,方便孩子自己饮用。

8.不要让失眠成为习惯

偶尔穿着睡衣呆在家里会很有趣,但是太多次这样会让你懒惰。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你得不到足够的睡眠。

9.保持良好心情

努力过好白天,将可能的不顺和沮丧转变为好的心情。这是一种极明智的做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别在拿糖果奖励孩子了 常吃甜食易得6种病

对于孩子们来说,都爱吃糖果,所以很多家长也都会喜欢用糖果来奖励孩子。但是小编要说的是,孩子吃太过的甜食是有危害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你是否经常拿糖果奖励孩子?孩子是否每天用甜饮料代替白开水解渴?糖虽然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但长期大量吃糖严重威胁健康。

龋齿。由于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对牙齿的清洁作用减弱,有利于细菌繁殖。口腔中残留的糖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

甜食综合征。葡萄糖在人体中分解供能过程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催化。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b1,全靠从食物中吸收。而大量吃甜食,不仅消耗维生素b1,还会降低食欲,影响葡萄糖分解供能,产生较多中间产物(如乳酸),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影响大脑活动,引起:甜食综合征"。孩子会出现烦躁、精神不集中、爱哭闹等问题。

营养不良。经常吃甜食降低味觉灵敏度,抑制胃酸分泌,削弱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容易使孩子出现厌食、偏食等问题。

肥胖。过度摄入高糖饮食,会使超负荷的糖以脂肪形式囤积在体内,从而引发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近视。遗传、长期眼疲劳等都是导致近视的原因。如果儿童过多地吃糖和高碳水化合物,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含量减少,会使眼内组织弹性降低,眼轴易变长,最终导致近视。

影响智商。研究发现,儿童多吃甜食,一日三餐都会受影响,从而减少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量。儿童时期,大脑发育最旺盛,如果缺少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将使大脑发育迟缓,影响智力发育。

无论何种国籍和教育背景,儿童对甜食的喜好都超过成年人。所以,必须从小养成好习惯,避免对甜食产生依赖。

1。孩子在哺乳期最好吃母乳。母乳喂养在孩子口味培养方面,比其他加工乳制品更有利。加工乳制品往往添加了糖或香料等,这会刺激孩子味觉,使他们对口味浓重的食物更感兴趣。孩子的味觉一旦发生改变,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就不能再满足需要,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每天摄入的糖不宜超过孩子每公斤体重的0.5克。如果孩子体重为15公斤,每天摄入的糖量不应超过7.5克(15公斤×0.5克)。

孩子爱吃糖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知道吃多了糖和甜食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但苦于孩子喜欢吃,如果不给吃就好些自己当了:恶人",怎样才能在满足孩子口欲的同时让孩子尽量少吃糖,让牙齿不受伤害呢?

1.不要完全禁止糖和甜食

虽然吃多了糖影响健康,但碳水化合物同时也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我们的能量来源,缺少了也不行。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禁止孩子吃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此外,孩子喜欢吃甜食是一种口欲的表现,如果一味禁止,反而会引起他的好奇,还可能会引起反作用,让他更爱吃甜食,从而摄入更多的糖。

2.减少吃糖和甜食的次数

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吃糖和甜食的次数,比如下午吃了一个冰淇淋,晚上就不要再用蛋糕当饭后甜点,这样就可以减少吃糖的量。

3.控制吃糖总量

过量吃糖会产生较多热量,容易导致肥胖,还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引起孩子营养不良,因此,一定要控制孩子吃糖的总量。比如孩子参加同学生日聚会吃了很多蛋糕、点心、饮料等甜味食物,接下来的几天就应尽量少吃甜食。

4.甜食尽量和正餐一起吃

甜食和正餐同步,一方面可以因为吃正餐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另一方面,很多人有饭后漱口的习惯,这样能及时清除停留在口腔的糖分,减少糖对牙齿的伤害。

5.少吃黏性食品

有的糖类食品黏性很大,能长时间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导致细菌聚集,因此应尽量少给孩子吃黏性大的甜食,餐间零食最好选择不含糖的食品,比如水果、酸奶、坚果等。

6.少喝甜味饮料

甜味饮料含糖量非常高,想让孩子少摄入糖,就一定要让孩子少喝甜味饮料。孩子的饮料可选择白水、牛奶、鲜榨果汁(也要注意控制量)等。

7.吃点粗纤维食物

适当给孩子吃点粗糙的、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可以摩擦牙齿表面,促进牙面清洁,也是预防龋齿的方法之一。

8.早晚刷牙勤漱口

让孩子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完甜食后漱口,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护牙的根本措施。(参考网站:39健康)

5、发表评论:


标签: 孩子  吃到  第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