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盛行的宋代,火锅为什么会被称为拨霞供?

cht 2022-07-09 11次阅读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有一幅名为《文会图》的画作,它描绘的是宋代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场景,据说这幅画的作者是宋徽宗。

不仅如此,在这幅画作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许多精美餐具,以及餐具中不可缺少的美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美食盛行的宋代,火锅为什么会被称为“拨霞供”?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吃火锅了。

古代祭祀的时候,一般都要“击钟列鼎”而食,即将切好的牛羊肉放进鼎内煮熟,然后分而食之。

等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多用陶制火锅,正所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image.png

此外,细数历朝历代,宋朝的士大夫阶层是最崇尚野味的,尤其是食野兔之风最为盛行。

而且在烹饪方法极为简单的古代,宋朝算是第一个将炒菜作为主要做菜方式的朝代了。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明了涮锅,因此除了烤兔肉、煮兔肉、炖兔肉之外,宋人还多了一种吃法,那就是“兔肉涮锅”。

一次访友之行,让南宋美食家林洪意外发现了一道名为“拨霞供”的食肉之法,而它的原材料正是兔肉。

在这次拜访隐士之行结束之后,林洪便将“拨霞供”的具体做法记录在《山家清供·上卷》中:

“拨霞供《本草》:兔肉补中益气,不可同鸡食。

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

师云:“山间只有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斗供。

image.png


仅观文字,便不觉喉咙蠕动,口舌生津,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来上那么一两块沾着汤汁的兔肉。

何况是作为美食家的林洪,他当即照做,用筷子将热汤中的肉片中来回拨动,使得肉片色泽宛如云霞,美不胜哉。

因此将这种食肉之法取名为“拨霞供”,并为其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末云:“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

”猪羊皆可作。

最后,照例再给大家附上一首关于兔子的诗词,宋·宋祁《兔》:脱兔驰冈地,饥鹰厉吻天。

为烦麋狗顾,遂给兽人鲜。

狂目兼槐落,惊毫共月捐。

可嗟多狡穴,归肉助庖羶。


标签: 宋代  拨霞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