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联合萧何除掉韩信和三族后 韩信的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cht 2022-07-09 5次阅读

对韩信后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萧何灭韩信三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结局怎么样?

古代打仗没有现代这样的热武器,也没有大范围杀伤性武器。

他们只有大刀、长矛、盾牌;远距离的便是弓箭、弩箭;战车的话便是经过特殊处理后的马车;为了组建一支具有机动性的部队,因此便有了骑兵。

古代武器虽然原始,但是很多兵家计谋却值得后世学习。

说到兵家计谋就不能不提到兵仙韩信,他在楚汉争霸之时屡建奇功。

在战场上虽然不冲锋陷阵,却可以运筹帷幄。

因此刘邦对其赞赏有加,赏赐颇丰。

但是他功高盖主,因此吕雉联合萧何除掉了韩信并灭了三族,但是韩信三岁的儿子却留了下来。

image.png

韩信在年轻的时候其实过得并不好,浪迹街头的混混。

身后背着一把长剑,但是却未曾使用过。

家里穷也吃不起饭,于是四处流浪想办法。

人家都劝他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的赚钱,但是年轻的韩信认为普通的工作没有自己用武之地。

后来项羽征兵,这支兵马便是楚军。

他们作为起义军要推翻秦皇暴政。

韩信加入之后并未想象中的得到重用,项羽见韩信长的高大,于是让他担任军帐之外站岗一职。

但是帐内商讨军情韩信便知晓,于是经常前去献策。

但是项羽一介武夫并不喜欢谋略,因此未被采纳。

后来韩信投靠了刘邦,但是萧何看他有当兵经验,于是让他留在自己手下做治粟都尉。

结果把军粮都及时的送到了战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拯救了前线数万大军。

但是韩信并未被重用,因此又离去了。

萧何认为,此人一定是一位军事大才,如果这样走了一定是我军损失,连夜骑马追赶韩信。

此时刘邦接到报告,萧何趁夜色骑马逃走投敌了。

刘邦听了大惊,但是冷静一想,萧何不是反叛之人,他的离去一定另有隐情。

image.png

几日后,萧何带着韩信重返军营,刘邦赶快邀请进来。

萧何说,韩信是大才之人,他擅长军事谋略,这也是我们当前最缺失最重要的模块。

这样的人走了一定是我们的损失,所以我把他追回来了。

而且我还保证他一定可以胜任大将军。

刘邦听了萧何的话,也是半信半疑,于是叫来韩信。

二人在刘邦的军帐中聊了一夜。

这一晚的谈天说地,分析了当前局势,畅谈的曾经战斗的优缺点,同时也对未来的动向进行宏观的规划。

终于刘邦也为之振幅,于是让韩信为三军统帅。

韩信的作用立即也展现了出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等都是他的杰作。

对此也只是韩信的冰山一角。

总而言之,一步一步的完成当年军帐中的计划。

刘邦也是给予极大的信任。

很快便是与项羽大决战的日子。

韩信用兵如神,很快便用大军围困住了楚军。

项羽虽然不善于计谋,但毕竟也是征战多年,带兵经验丰富。

他下令边撤边战,但是还是在河南附近遭到正式围攻。

后来楚军溃败,但是斗志仍存。

晚上两军各自休整,韩信又出一计,让楚军周围充斥着楚人家乡的歌曲。

这时候军心涣散了,毕竟大家都是出来征战,少有回家。

响起来乡音便触景生情。

第二天的战斗果然大败。

不可一世的项羽孤身一人逃往乌江,终于在乌江边自刎了。

这四年半的楚汉相争终于在此有了结果,韩信此战功不可没。

刘邦称帝后便封韩信为淮阴侯,并且承诺“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见光不死、见铁不死。

后来韩信太过于有本事,但是随着天下平定,韩信也就没有事情可做。

不像萧何、张良。

战事结束后他们便投入稳固朝堂,治理天下的行列中去。

但是韩信毕竟是兵家大才,在楚汉战场上深得军中威望,大家对他也是极为信服。

于是这便担心韩信造反,而且如果韩信真的有什么非分之想,相信刘邦军中会有很多将军士兵愿意追随他。

于是这便是朝中隐患。

刘邦虽然担心,但是并没有办法下手。

因为刘邦下令的话,虽然会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但是也会背上过河拆桥的骂名。

image.png

吕雉知道刘邦的想法,于是叫来了萧何。

当朝丞相深知皇后的想法,也明白刘邦的意思,但是他也不好执行。

于是便二人商议了很久,也并未通知刘邦。

后来萧何便偷偷找到了韩信,说刘邦相邀。

皇帝派遣丞相邀请,自然是有大事,于是韩信便赶快进了宫。

这时候宫内并无皇帝,而是吕雉。

随着韩信的进入,吕后也随即命下人关门。

然后又令侍从将淮阴侯擒住,韩信虽为大将军,但是并不善于武功,所以轻易就被抓住了。

image.png

不审问,直接用竹签削成尖,然后刺死了韩信。

尽管韩信如何喊叫也是不管不顾。

原来这一切都是吕雉和萧何谋划好的,为的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诛杀韩信。

首先独自进宫找皇后,图谋不轨。

刘邦不在,于是没有见到君王。

地上铺着地毯,没有见到地。

房顶密不透风,没有见到天。

门窗紧闭又用布盖住头,没有见到光。

最后死于竹签,没有见到铁器。

这样的操作便合理合法的害死了韩信。

一代兵仙就此陨落,但是担心他的家人会因此造反,于是吕雉让萧何去韩信家中诛其三族。

萧何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固只能照做,但是看到韩信的三岁孩子的时候便不忍心下手了。

他还是个孩子,长得也很可爱,如今什么都不懂就要死了。

于是萧何下留情了,他就是韩潆。

犹豫再三,萧何把他交给了南越王。

因为如果安排在汉朝的朝堂附近会对此子极为不利。

如果自己养在府中,如果东窗事发自己也逃脱不了干系。

于是还是送往了远处的南越,并改姓“韦”

image.png

如今在岭南地区,韦姓可是当地的大姓,细算起来知金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如今全国韦姓也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大多数还是生活在广西附近。

其中有很多便是韩潆的后人,也就是韩信的后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是萧何帮助曾经一无所有的韩信成为了军中治粟都尉,也是他发现韩信居然是一代兵家奇才。

是萧何半夜追赶离去的兵仙,也是他力保韩信成为大将军,统一了华夏。

但是同样也是他,谋划害死了韩信。

可是萧何还是为韩家留下了血脉,这才有了如今庞大的韦氏一脉。

所以要学习萧何的这种善良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把事情做的太过死板。

一个小善举,可能会影响了很多人。


标签: 萧何  韩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